eNewsTree.com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4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戴珍珠耳环的少女」是谁?360年谜题有解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昨天 14:1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纽约邮报





荷兰海牙莫瑞泰斯皇家美术馆内展出维梅尔(Vermeer)的名作「戴珍珠耳环的少女」(Girl With a Pearl Earring)。美联社


native advertising





经过360年的追寻,一位艺术史学者声称揭开艺术史上最经典谜团之一:「戴珍珠耳环的少女」(Girl With a Pearl Earring)画作中,女主角的真实身分,就是赞助画家的10岁女儿。

根据纽约邮报报导,艺术专家安德鲁‧葛拉汉-狄克森(Andrew Graham-Dixon)在推出新书「维梅尔:一段失落与重生的人生」(Vermeer: A Life Lost and Found)之前,率先在「伦敦时报」撰文提出这项惊人发现。

维梅尔(Johannes Vermeer)于1665年创作「戴珍珠耳环的少女」,他长期为荷兰代尔夫特城的一对夫妇:彼得‧范‧吕芬(Pieter Claeszoon van Ruijven)与玛丽亚‧德‧克努伊特(Maria de Knuijt)工作,而这对夫妻信奉激进的基督教派「抗辩派」(Remonstrants)。

葛拉汉-狄克森推测,画中那位神情若有所思、头戴异国风头巾、佩戴巨型珍珠耳环的少女,极可能就是赞助者夫妇10岁的女儿玛格达莲娜(Magdalena)。他指出,少女的装扮象征耶稣的追随者抹大拉的马利亚(Mary Magdalene),而「抗辩派」信徒正是以她及其他耶稣门徒的生活为榜样。

「1667年秋天,玛格达莲娜应该12岁,若她如父母般属于更激进的学院派(Collegiant),这正是她正式立誓归主的年纪,」葛拉汉-狄克森说。他补充指出,维梅尔本人也是抗辩派信徒,并参与抗辩派聚会,他创作的每一幅画作,「都受到玛丽亚‧德‧克努伊特及其亲近信徒(包括维梅尔本人)宗教信仰的启发」。不过,这项新说法仍引发争议。

根据「缪思:揭开艺术史杰作背后的秘密人物」(Muse: Uncovering the Hidden Figures Behind Art History’s Masterpieces)作者露丝‧密林顿(Ruth Millington)认为,这幅油画未必是现实人物的写照。她说,「这幅画的魅力正在于它的神秘感。它并非要刻画某个可轻易辨认的模特儿,而是一幅人像画(tronie),用于描绘虚构人物的画作。人们太常将画作视为艺术家的自传性作品,但实际上更具层次与想像空间。」

英国广播公司(BBC)报导,不同于许多荷兰同时代画家,维梅尔以「刻意保留意涵」著称,他刻意让观赏画作的人无法完全理解画作的意义。

作者崔西‧谢瓦利耶(Tracy Chevalier)的作品「戴珍珠耳环的少女」小说曾被改编为2003年由史嘉蕾‧乔韩森(Scarlett Johansson)主演的同名电影,谢瓦利耶表示,这幅画之所以迷人,正因为「它的答案永远无法确定。」「你永远无法知道她在想什么以及感觉什么,」她说,「若一切都被解开了,这幅画就不再吸引人,而观者便会转向下一幅作品欣赏。」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手机版|消息树

GMT-8, 2025-10-18 12:03 , Processed in 0.068541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