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ewsTree.com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75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65岁以上长者骨松 酿髋部骨折 死亡率达36%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4-11-22 09:39:3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廖伯峰/怡仁综合医院骨科主治医师







骨本不足,可从事如水中行走等运动,能增加骨质生成。示意图。(图/123RF)





骨质疏松症被世界卫生组织(WHO)认定为全球第二大流行疾病,仅次于冠状动脉心脏病。预估2050年时,有50%以上髋部骨折会发生在亚洲。

骨质疏松容易造成髋部骨折,后续可能导致病人卧床、行动受限、肌力萎缩,甚至引起反复感染相关并发症,死亡率极高,骨松可谓是年长者的隐形杀手。根据统计,65岁以上长者髋部骨折后,一年内死亡率达14%到36%。

人体骨骼肌肉会随年龄增长而减少,当出现腰酸、背痛、关节痛等症状时,骨质疏松可能已悄悄上身。骨质含量(骨本)是未来年长骨折风险的关键,一般人骨质密度在20至30岁会达到高峰,35岁后便逐年流失,尤其是停经妇女骨质密度流失速度会更快。

如果骨本不足,仍有机会可以弥补到接近正常水准。年轻时,应注重「饮食」与「规律运动习惯」,可创建较佳的骨密度,降低未来十年骨折风险。饮食以「均衡」为基础,运动可从事如水中行走、自由车等「阻力运动」和「肌力训练」,能增加骨质生成,加上适当日晒帮助身体产生维生素D,强化肠道对钙的吸收,加速骨骼再造。





native advertising



骨质疏松可视为一种慢性病来维护保养及预防,并尽可能减低风险、长期共存。「高风险族群」包括年长者、停经后妇女、卵巢切除或提前更年期的女性,或体重过轻、曾经骨折、服用高骨松风险药物如类固醇、慢性病患者如糖尿病、免疫疾病、慢性肠胃道疾病、肾脏病、血液透析患者等,可考虑接受骨密度检查,提早发现、提早治疗。

「已经罹患骨质疏松症者」应定期每半年到一年接受骨密度检查追踪,且应在饮食与运动、西医治疗上妥适的配合,减缓骨质流失的速度、降低骨折及后续并发症风险。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手机版|消息树

GMT-8, 2025-10-10 11:13 , Processed in 0.066373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