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ewsTree.com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59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国主动去捅火药桶 颠覆传统政治格局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5-23 10:53:4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多维

  中国总理李克强首访印度之后,5月22日飞往巴基斯坦访问。分析人士认为,在中国邀请巴以领导人先后访问后,中国总理的首访再次聚焦印巴地区火药桶标志着中国调停时代的来临。

  中国不是不知道美国、俄罗斯、欧盟、阿盟等四方是调停巴以冲突的传统力量,也不是不清楚印巴冲突屡次爆发后是美国急匆匆收拾残局。就在内塔尼亚胡(Benjamin Netanyahu)与阿巴斯(Mahmoud Abbas)访问中国之际,美国国务卿克里(John Kerry)也在访问俄罗斯争取促进巴以和谈。2007年印巴爆发矛盾,中国曾派出外交部副部长何亚非前往调停却遭遇印度的软钉子。

  因此中国通过同时邀约巴以领导人和总理的首访外交频频关注地区火药桶,实属罕见。中国没有寻求加入已有的谈判机制,也没有向美国“备案”中国立场,而是在习近平开局之初来势汹汹地对国际纷争宣告:中国来了。这里边没有对美国的顾忌,也没有对传统政治格局的尊重。

  分析人士进一步指出,首先, 内塔尼亚胡到北京时阿巴斯已经离开,二者并没有在北京会见。李克强连访印巴是中国总理访问的惯例,只不过是以首访的名义提高了重视。


  
  中国还并未拥有能让巴以两国一致点头说是的影响力。中国对巴勒斯坦给予的援助与美国及其他国家相比仍相形见绌。中国与以色列之间的双边贸易额不断上升、技术关系也在增强,美国波士顿学院的中国问题研究专家陆伯彬(Robert Ross)表示,“中国没有任何理由强迫以色列做任何自己不想做的事情。”同样,中国在极力构建同印度的信任关系,这种影响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中国并没有把握掌握完全的主动。

  因此,鉴于地区冲突的复杂敏感,中国并不一定能够成功斡旋掌握局势。中国做这些调停动作的意义在于宣示中国的大国形象和摆明处理国际事务不偏不倚的公正立场。这种在国际问题上的直面挑战和勇于担当,一如中共面对腐败和整党的大手笔,符合习李政权的整体精神气质。

  其次,纵观整个国际社会,中东矛盾、朝鲜局势、印巴冲突是点燃世界的火药桶,在斡旋朝核危机的同时,习近平的新任期开始聚焦巴以、印巴,是构建和平稳定世界、捍卫中国发展利益的必然趋势。

  中国过去三十年的高速发展得益于邓小平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主题的现实和论断。如今,像中国不允许朝鲜扰乱中国和平稳定的发展环境一样,中东和印巴的稳定,关乎世界和平与中国的发展利益。习近平1月28日在中共政治局第三次集体学习会上阐述中国和平发展理念时指出,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其他国家也都要走和平发展道路,只有各国都走和平发展道路,各国才能共同发展,国与国才能和平相处。

  这说明中国的发展需要和平的国际环境,同样,维护世界和平关乎中国的发展利益,这既是中国的自警,也是对世界宣示,中国不允许任何地区打乱中国发展进程。

  美国因国内犹太力量施压,不能纠正的失误是对以色列的偏袒立场,以致于奥巴马第一任期宣布的中东新政策最终搁浅。现在以色列在加沙地带的定居点和巴勒斯坦建国引发的外交争吵和局部冲突依然存在。对于印巴问题也是一样,美国对印巴的战略仍出于冷战时期的框架,从而导致其南亚政策的失败。“9·11”之后,美国开始了反恐战争。但美国却把巴基斯坦和印度完全地分裂开来。美国认为,印巴两国除了偶尔的危机外几乎没有任何联系。这就忽视了两国在历史、文化和地缘政治上的纽带。

  印度不会像日本那样发展为美国在亚洲的军事同盟。

  美国与巴基斯坦的合作,刺激印度度继续向俄罗斯和欧洲购买武器,表明了印度在军事问题上不会只依靠美国。而对于巴基斯坦,美国一厢情愿实施胡萝卜加大棒策略构筑的双边关系正遭遇信任危机。美国知道和巴基斯坦做战略伙伴不是易事,但必须强为其难。对美国而言,印度是朋友却不是盟国,巴基斯坦是盟国却不是朋友。

  2001年印巴爆发冲突时,美国时任国务卿鲍威尔以及副国务卿阿米塔急冲冲抵达巴基斯坦调停紧张局势,然而到2010年10月,面对巴基斯坦提出的请美国干预印巴两国克什米尔地区冲突的要求,美国官员正式予以拒绝。美国在双边关系上难以超然,使得美国对印巴冲突的调停作用十分有限。随着撤军阿富汗,美国对于巴基斯坦的援助和反恐支持并不会减少。这种实力不均成为印巴再次冲突的隐患。中国高调宣示将调停巴以问题、李克强首访聚焦印巴冲突,就是中国维护自身发展利益最直接的体现。

  第三,13亿人口的中国恢复作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是理所当然的。包括印度、巴西在内的发展中国家发展自己的经济,满足人民需要,建立与自己人口体量匹配的经济地位,也是人类发展的必然趋势。中国要在习近平任内完成这项任务,这是中国自鸦片战争以来在经济上重返世界领先位置的证明。从更远的历史看,中国的崛起将彻底解构工业革命四百余年来的世界格局。习近平以其首访聚焦俄罗斯等金砖国家为标记,开启改变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序幕。

  中国的崛起为国际秩序进行重新梳理和恰当调整提供了前提条件。负责任的大国必须勇于为建立与时俱进的国际秩序作出贡献和承担义务,中国义不容辞,其他大国也必须要重新适应中国,这是必然的发展规律。

  美国等传统政治力量斡旋地区冲突时仍然基于国际政治旧秩序。然而今天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已经离不开中国的参与,一些议题还需要中国主持公义,中国在把握韬光养晦和有所作为新平衡的同时,参与地区冲突的斡旋就是在抓住修正国际秩序的一切有利时机。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手机版|消息树

GMT-8, 2025-9-30 07:46 , Processed in 0.054921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