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ewsTree.com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10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寻访花木兰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8-13 23:04:5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近日,在延安日报上看到了“经典女子杯”《寻访花木兰》征文启示,突然就萌发了去木兰故里——延安万花山去看看。那里是一个非常有诗意的地方,也与花木兰有直接的联系,因为万花山一带就是花木兰生长的地方。
  
  这个周日起了个早,在太阳还没升高的时候我就乘车来到了万花山。万花山位于延安城西南15公里处的杜甫川中,海拔1320米,占地2400亩,地处青山翠柏之中,空气清爽,环境优雅。山上生长着我国中原牡丹品种群重要源头之一的野生矮牡丹,已被确定为国家三级保护植物,具有很高的科研和种群保护价值,因其生长在古柏丛林中,满山遍野,所以万花山也被称为“牡丹山”。这里也是巾帼英雄花木兰的故里花源屯村所在地,经过近年的修复建设,万花山已成为延安人文景观、自然景观为一体的天然大花园。
  一下车,首先映入我眼帘的是万花山景点的牌坊。牌坊是进入万花山的山门,为全钢筋混凝土结构,建筑形式是四柱七楼玻璃瓦作牌坊。牌坊正面书有“延榆胜观”,向里横额书有“名城圣境”。一进牌坊,或许是出于对花木兰的崇敬,我的心立刻就素严起来。随着太阳的高升,我也渐渐步入木兰陵园,这是一个静谧而安详的地方,也是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地方。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踏上木兰陵园的阶梯,我脑海里闪过的是木兰一边织布一边寻思替父从军的画面。虽然这首诗写的年代已经不可考了,但木兰的故事却源远流长。据说,木兰原名姓魏,名木栾,其父叫魏应,居住在万花山下的花塬村。汉文帝时,匈奴大举南侵,17岁的花木兰考虑到父亲年纪已高,没办法上战场,家里的弟弟年纪又小,所以,木兰决定替父从军,从此开始了她长达多年的军旅生活。去边关打仗,对于很多男人来说都是艰苦的事情,更不要说木兰又要隐瞒身份,又要与伙伴们一起杀敌。但是花木兰最后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在十数年后凯旋回家。皇帝因为她的功劳之大,认为她有能力在朝廷效力,任得一官半职,不过,花木兰拒绝了,她请求皇帝能让自己回家,去补偿和孝敬父母。
  千百年来,花木兰一直是受中国人尊敬的一位女性,因为她又勇敢又纯朴。1998年,美国迪斯尼公司将花木兰的故事改编成了动画片,受到了全世界的欢迎。木兰死后,葬于延安万花乡花塬头村,她的陵墓称“花家陵”,皇帝还派人送葬,墓下有石阶,两旁分列石人、石马、石狮、石羊。1984年,延安市政府重新修复了这座陵园,修复后的木兰陵园庄严典雅,为古典式的建筑群。该园雕梁画档,典雅壮观,依山建有墓冢,石碑上刻有舒同所书的“木兰诗”、“花将军墓”,以及白居易、杜牧等著名诗人歌颂花木兰的诗词。园内遍植满了木兰喜爱的牡丹花,塑有木兰戎装石像,木兰跃马横剑,飒爽英姿,气魄雄伟。
  
  从木兰陵园出来,路对面有一湖,曰:牡丹湖。牡丹湖由杜甫川水截流筑坝而成,湖面虽不胜阔,登山赏花之余,亲朋好友驾一轻舟,倘佯于青山绿水之间,湖光山色融为一体,顿觉赏心悦目,乏困俱消。湖的东畔建有玻璃瓦顶彩色梁柱的水榭亭,十分醒目,穿过大坝,过一小桥方可上山,小桥呈拱型,桥栏雕刻着精细十二生肖,栩栩如生。桥中心下侧镌有“黄紫”二字。黄指“姚黄”,紫指“魏紫”,同为牡丹的良种,镌刻在这里,大有万花山牡丹皆良种之誉,寓意此桥为牡丹花而建。
  在牡丹湖里玩够了,我便趁一缕清风来到了牡丹山。牡丹原产中国,她雍容华贵,富丽堂皇,端庄秀雅,仪态万方,自古以来即被誉为“国色天香”、“花中之王”之称,至今深受全国人民的喜爱。1942年乐天宇、徐纬英(陕甘宁盆地植物志)亦称,延安万花山有野生牡丹,“5月盛开,与苍柏共生,极为美观”,据有关专家鉴定为中国牡丹的原生种之一,具有很高的科研和种群保护价值,山为名花占,万花山因此也得名于牡丹,又荣于牡丹。洛阳牡丹兴盛之前,天下牡丹以延安为宗,所以延安是中国牡丹的故乡。另据《延安府志》载,早在宋代州人应有赏牡丹的爱好,可查的观花史已有上千年,民间传说时间更早。从明朝弘治年(1497年)延安知府李延寿的石碑引言中可推算到六朝时期,万花山就有牡丹,解放前农历四月初八,万花山有庙会是专门观赏牡丹花的。



  近日,在延安日报上看到了“经典女子杯”《寻访花木兰》征文启示,突然就萌发了去木兰故里——延安万花山去看看。那里是一个非常有诗意的地方,也与花木兰有直接的联系,因为万花山一带就是花木兰生长的地方。
  
  这个周日起了个早,在太阳还没升高的时候我就乘车来到了万花山。万花山位于延安城西南15公里处的杜甫川中,海拔1320米,占地2400亩,地处青山翠柏之中,空气清爽,环境优雅。山上生长着我国中原牡丹品种群重要源头之一的野生矮牡丹,已被确定为国家三级保护植物,具有很高的科研和种群保护价值,因其生长在古柏丛林中,满山遍野,所以万花山也被称为“牡丹山”。这里也是巾帼英雄花木兰的故里花源屯村所在地,经过近年的修复建设,万花山已成为延安人文景观、自然景观为一体的天然大花园。
  一下车,首先映入我眼帘的是万花山景点的牌坊。牌坊是进入万花山的山门,为全钢筋混凝土结构,建筑形式是四柱七楼玻璃瓦作牌坊。牌坊正面书有“延榆胜观”,向里横额书有“名城圣境”。一进牌坊,或许是出于对花木兰的崇敬,我的心立刻就素严起来。随着太阳的高升,我也渐渐步入木兰陵园,这是一个静谧而安详的地方,也是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地方。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踏上木兰陵园的阶梯,我脑海里闪过的是木兰一边织布一边寻思替父从军的画面。虽然这首诗写的年代已经不可考了,但木兰的故事却源远流长。据说,木兰原名姓魏,名木栾,其父叫魏应,居住在万花山下的花塬村。汉文帝时,匈奴大举南侵,17岁的花木兰考虑到父亲年纪已高,没办法上战场,家里的弟弟年纪又小,所以,木兰决定替父从军,从此开始了她长达多年的军旅生活。去边关打仗,对于很多男人来说都是艰苦的事情,更不要说木兰又要隐瞒身份,又要与伙伴们一起杀敌。但是花木兰最后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在十数年后凯旋回家。皇帝因为她的功劳之大,认为她有能力在朝廷效力,任得一官半职,不过,花木兰拒绝了,她请求皇帝能让自己回家,去补偿和孝敬父母。
  千百年来,花木兰一直是受中国人尊敬的一位女性,因为她又勇敢又纯朴。1998年,美国迪斯尼公司将花木兰的故事改编成了动画片,受到了全世界的欢迎。木兰死后,葬于延安万花乡花塬头村,她的陵墓称“花家陵”,皇帝还派人送葬,墓下有石阶,两旁分列石人、石马、石狮、石羊。1984年,延安市政府重新修复了这座陵园,修复后的木兰陵园庄严典雅,为古典式的建筑群。该园雕梁画档,典雅壮观,依山建有墓冢,石碑上刻有舒同所书的“木兰诗”、“花将军墓”,以及白居易、杜牧等著名诗人歌颂花木兰的诗词。园内遍植满了木兰喜爱的牡丹花,塑有木兰戎装石像,木兰跃马横剑,飒爽英姿,气魄雄伟。
  
  从木兰陵园出来,路对面有一湖,曰:牡丹湖。牡丹湖由杜甫川水截流筑坝而成,湖面虽不胜阔,登山赏花之余,亲朋好友驾一轻舟,倘佯于青山绿水之间,湖光山色融为一体,顿觉赏心悦目,乏困俱消。湖的东畔建有玻璃瓦顶彩色梁柱的水榭亭,十分醒目,穿过大坝,过一小桥方可上山,小桥呈拱型,桥栏雕刻着精细十二生肖,栩栩如生。桥中心下侧镌有“黄紫”二字。黄指“姚黄”,紫指“魏紫”,同为牡丹的良种,镌刻在这里,大有万花山牡丹皆良种之誉,寓意此桥为牡丹花而建。
  在牡丹湖里玩够了,我便趁一缕清风来到了牡丹山。牡丹原产中国,她雍容华贵,富丽堂皇,端庄秀雅,仪态万方,自古以来即被誉为“国色天香”、“花中之王”之称,至今深受全国人民的喜爱。1942年乐天宇、徐纬英(陕甘宁盆地植物志)亦称,延安万花山有野生牡丹,“5月盛开,与苍柏共生,极为美观”,据有关专家鉴定为中国牡丹的原生种之一,具有很高的科研和种群保护价值,山为名花占,万花山因此也得名于牡丹,又荣于牡丹。洛阳牡丹兴盛之前,天下牡丹以延安为宗,所以延安是中国牡丹的故乡。另据《延安府志》载,早在宋代州人应有赏牡丹的爱好,可查的观花史已有上千年,民间传说时间更早。从明朝弘治年(1497年)延安知府李延寿的石碑引言中可推算到六朝时期,万花山就有牡丹,解放前农历四月初八,万花山有庙会是专门观赏牡丹花的。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手机版|消息树

GMT-8, 2025-10-7 18:18 , Processed in 0.062669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