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ewsTree.com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3411|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党媒借尧舜寓言故事批评“家天下”,矛头似有所指(图)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6-29 08:13:1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多维



  中共党媒《人民日报》发文,以“尧”为切入点谈干部的选用与胸襟志向问题,称在“病天下”与“病一人”之间做出正确取舍并不容易。文中还列举了周永康、刘志军以及蒋洁敏等人的反例。《人民日报》将周永康腐败堕落的原因归结为“妻儿非分的要求”。

  周永康们的堕落,真的是因为“妻儿”的怂恿唆使吗?换句话说,究竟是因为他们自身的堕落才有了那样的妻儿,还是因为有了妻儿之后才开始堕落?不管怎样理解,《人民日报》这句话都有很大的为周永康们开脱的嫌疑。

  以下为《人民日报》原文:《“病天下”与“病一人”》

  读《史记·五帝本纪》,给人印象最深的就是尧。他在选择接班人的时候,征求大臣们的意见,大臣放齐举荐尧帝的长子丹朱,说他通达事理,尧却认为他愚顽好斗;大臣讙兜举荐水官共工,说他民意很高,尧却认为他欺上瞒下。最后议到舜,大家都说这个人德行好、口碑好。尧决定把自己的两个女儿嫁给他,看他的德行到底如何。然后再交他几件事去办,看办得如何。结果舜的德行很好,事情办得很好。最后尧把位置禅让给了舜。

  这就是《史记》中记载的:授舜,则天下得其利而丹朱病;授丹朱,则天下病而丹朱得其利。尧曰:“终不以天下之病而利一人”,而卒授舜以天下。“病天下”还是“病一人”?不使天下人受害而只让一个人得利,这就是尧的境界。这样的境界在今天来看,也应是对每一个共产党人的要求。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实际上就是对这种思想境界的高度概括和提升。但是,有多少领导干部完全能做到这一点,真正达到这种境界呢?

  比如选人和用人,完全出于公心就不容易。用人不但任人唯公、任人唯贤,注重公论,而且还用干事来衡量,是骡子是马牵出来遛一遛。如此,百姓和朝中之人又怎能不口服心服。如果把官职当成私人财产,谁送的钱多就选谁用谁;如果把官职当成拉拢人心和搞小圈子的工具,谁忠于自己、谁是自己的人就选谁用谁;如果把官职当成福利,平衡关系、照顾情绪,谁资格老、关系硬就选谁用谁,那就不会选出舜这样的优秀干部。惟有坚持凭公论、凭实绩用人,不怕“病一人”,才能从党的事业出发选出好干部。

  比如胸襟和志向,做到纯粹和通达也很不容易。尧那句“终不以天下之病而利一人”,至今读来仍令人震撼。在选择接班人的问题上,他最关注的首先是民生社稷,然后才是自己的儿子。不论是放在远古还是如今,这种胸襟都很了不起。现实中,我们有许多心存高远、把人民的利益看得比山还重的好干部,比如焦裕禄、孔繁森、牛玉儒、杨善洲等,但也有不少党员干部还没有真正解决“入党为什么、为官做什么”的问题,还没有真正解决“权力是用来干什么”的问题,还没有解决好“公”与“私”的站位问题。

  面对妻儿非分的要求,周永康难道不知道替人非法获利会让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帮丁羽心等人承揽工程,刘志军难道不知道会恶化铁路系统严重的腐败现象?蒋洁敏索取和非法收受他人巨额财物,难道不知道“羊毛出在羊身上”,最后是纳税人来替他私欲的膨胀埋单?这些浅显的道理,这些高级领导干部,自然是懂得的,关键是利益面前能不能稳住心神,做出符合良知和道义的取舍。

  归根结底,还是要落到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上来。也许不是人人都会遇到“病一人”还是“病天下”这样的大问题,但人生一世,如何在利己和利他之间取得一个平衡,怎样在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之间做恰当的取舍,是时时刻刻都可能面对的选择。“私”不损“公”、“利”不乱“智”,觉才睡得踏实,“病”才不会上身。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15-6-29 08:43:59 | 只看该作者
邓小平早就讲过,体制不好,好人也要变成坏人,体制好,坏人也可能成为好人。上文根本就是隔靴搔痒,没有触及共产党重病的关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消息树

GMT-8, 2024-6-9 14:41 , Processed in 0.040065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