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ewsTree.com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0662|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周小平到底是谁引荐给习近平的?谜底让人大跌眼镜(图)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6-22 11:11:3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prince 于 2015-6-22 11:30 编辑

东网


 
  习近平在文艺座谈会上高调接见网络作家代表周小平和花千芳,花千芳随即当选为某作协副主席。方舟子针对周小平的文章写了一篇打假文,随即被强力封杀,驱逐到了墙外,这是上网几十年引起无数争议的方舟子第一次受到如此待遇。周花两位的横空出世,引起网上一阵喧哗,和官媒迅即出动挺两位形成鲜明对比。

  周花两位的作品,属于网上胡言乱语的一类,实在是不值得认真对待的。我一向不喜欢用“水平”来说一个人,因为水平不是绝对的,不是单一的,不是恒定不变的,但是党和最高领导在中国数亿网民、至少几百万网上写作者中精选出这两位,显而易见是指望他们起到样板带头作用,也就是说,是习总书记和宣传部门籍此告诉大众,“这就是正能量”,满满的正能量有赏。反之负能量就得受罚,方舟子批评周小平就是受罚的样板。如果论水平和资历,尤其是论党和政府最重视的“科学”,周花两位要给方舟子当学生,恐怕方是不肯收的,因为各方面基础不够。可见这不是水平问题。那么是什么让周花两位脱颖而出呢。他们一定有一点他们特有的东西,虽然大家一时还不知道这是什么。

  网友们一度不买这个帐,纷纷评论两位的文字错误百出惨不忍睹而且死不认错还强词夺理,这些评论大多是嘲笑性质的,因为这两位的“水平”确实不值得认真写文章批评,谁都不愿意费事去和胡言乱语一论究竟,只有方舟子是例外,所以他被彻底封杀了。谁能如此迅速如此凶猛如此彻底地封杀方舟子?想必是有人动怒了。是谁?

  周花两位的“水平”让人不敢相信他们是党的最高领导将树立的样板,后来有传说,是有关宣传部门犯了错误,向习总书记推荐错了人选,以后两位将被冷藏,渐渐淡出。这个说法可以理解之处是,习总书记不会像年轻人打游戏机一样每天几小时耗在网上读网友的BBS博客和微博,周花两位一定是要有人推荐才入总书记法眼的。但是冷藏一说纯属好意猜测,封杀方舟子就说明党没有冷藏周花两位。

  果然,最近四川成立了网络作家协会,周小平任协会主席。周小平发表主席现场致辞,这文章叫《为中华文明平反》,又是错误百出,胡说八道,再次引起网友们一片嘲笑。又让被驱逐到墙外的方舟子逮个正着,写了一篇网络作协主席梦游中华文明的批判。这篇批判文又立即在墙内被严厉封杀。

  显然,周花并没有被冷藏,仍然是党和最高领导培养和树立的标兵,是“正能量”的标志。尽管官方媒体变着调地为两位洗脸补漏,大多数网友仍然把这两位的横空出世当成一个笑话,“司马昭之心”和“抛砖引玉”不是两个本来就没有受到完整教育的年轻人出丑,而是习大大出丑了。

  中国文化中有一个最不好也最顽固的传统,就是读了点书的人都想得到皇上和朝廷的重用,美其名曰“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也就是为党和国家出力。所以,习总书记可用的人其实多得是,正因为太多了,能够得到最高领导注意的概率平分下来就小得微乎其微。心情比较迫切的人变着法地争取领导的眼球,这种做法在文革后期风行一时。汶川地震期间的“余含泪”则是其极致。问题是,论“水平”,周花两位在中国读过点书会写点字的人中,属于“等而下之”,习总书记怎么就看中了他们呢?

  周花两位,不会是党的宣传部门向习总书记推荐的,这样的部门本身都是靠笔杆子吃饭的人,习惯上难免重“水平”而守传统,不能不讲究稳妥,他们怎么也不会选出周花两位推荐给总书记。这两位如此不上台面的人获得青睐,只可能是习总书记自己信得过的人作出的推荐。网上流传的消息说,这是习总书记的女儿领衔的神秘的“学习小组”向习推荐的。我认为,这个说法是有一定道理的。

  周花的语言有其特色,这就是“接地气”加“正能量”。所谓“接地气”,就是网上比较流行的口语化的通俗叙事方式,所谓“正能量”就是情绪性的民族主义导向,其表现就是一种近乎厚颜无耻的充斥大词的句子,每一句就是一个结论,不需要事实,不需要真相,不需要逻辑。“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就是这样的句子,在正常人读来不知所云,却正中推荐人的下怀,也正中习总书记下怀。习总书记现在就需要这样的“正能量”,用民族沙文主义情绪来填补公信力的不足,用思想言论领域的强制和镇压来平衡合法性的危机。

  不要小看周小平花千芳的横空出世,他们标志着党和最高领导对未来中国思想言论环境的导向和约束。他们现在是习总书记的人,如果一切顺遂,将来就是“学习小组”组长的人。他们的“水平”越是惨不忍睹,他们的存在就将伴随着越严厉的封杀批评和镇压异见。周小平和花千芳的脱颖而出,不是笑话,不是丑剧,而是中国思想言论环境恶化的序幕,它预示着中国思想言论界更黑暗的时期将要到来。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5-6-22 11:13:4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prince 于 2015-6-22 11:16 编辑

周小平:为中华文明平反
   
    在文化思想领域,潜移默化的力量才是最强大的。好莱坞从不拍《美国伟业》,但却把美国文化巧妙地植入各种娱乐大片中,逐步影响世界。而网络作家在文化思想领域所发挥的影响与之类似。

    首先感谢四川省委宣传部相关领导的信任,感谢四川省作协的大力支持,让我在以后的工作中经常能机会跟四川省的网络知名作家交流。在今天这样一个场合,担任这样一个职位,让我心生感慨,有些心里话想和大家分享。
      
    知识是人类文明的基础,因此传递知识和信息的教师被誉为是人类文明的工程师。但在如今这个信息复杂多源的时代,铸造灵魂的绝不仅仅是教师。还有很多从事与信息和文化交流领域的专业人士。尤其是在电子信息化时代,诸位的作品动辄就会有几千万甚至上亿的读者,所以你们的笔同样在塑造一个民族灵魂。
      
    今天我周小平这样说,可能很多人未必认同。因为很多小说作者都认为自己的作品只是在写言情、仙侠、魔幻、悬疑、末世,远离政治经济历史文化。但我想说的是:在文化思想领域,潜移默化的力量才是最强大的。好莱坞从不拍《美国伟业》,但却把美国文化巧妙地植入各种娱乐大片中,逐步影响世界。而网络作家在文化思想领域所发挥的影响与之类似。
      
    我可以给大家举一个例子,也希望这个例子可以用作诸位以后创作的参考素材。
      
    我在网上看过一些热门的仙侠小说,很多作者的写作才华都给我留下了难忘的印象。但我看过的十来本小说里,有好几本都存在着一些对东西方文明的明显误解和误读。其中一本小说的作者在作品中这样引述道:“西方大陆的门派思维更为活跃,更讲究自由个性,所以当他们发现火药之后就能率先研究出火枪大炮。而东方大陆的门派更为封建保守,所以即便他们先发明的火药,但却只懂得做烟花爆竹,最后反被西方大陆的门派攻陷,实在是令人扼腕。这就是文化和思维造成的差距。”他写的是一本架空历史的异世界小说,但其实谁都明白他说隐射的是西方文明和中国文明。“东方文化不如西方西方”这短短一句话的陈述,却是对一个文明本质的否定。
      
    这个作者很可能是相当爱国的,甚至是有历史责任感的,他写这一段话也许仅仅是为了反思我们这个民族过去的失败,希望这个我们吸取教训,将来变得更好。这个作者也很有才,他的作品吸引了数千万的读者粉丝,但正因为如此,他的上千万可读者粉丝可能都会认同他这个观点,进而认为自古以来中国的文化和思维都不如西方。但这位作者可能没有想到,他所引用的这段对东西方文化的论述是错误的。——西方自古以来就更推崇自由个性和民主吗?西方人思维文化更先进,所以拿着火药就发明火枪大炮,而中国人只懂得造烟花爆竹吗?当然不是!
      
    记得习近平总书记在谈到历史文化时曾提出一个问题,他说:“我常常在想,为什么中国科技到了近现代落后了。”他提出这个问题,是有深意的,我想他是希望抛砖引玉。
      
    从历史的事实来看中国自古以来对科学文化的态度和创新能力,绝非同一时期的西方文明所能比拟。中国人从来都对科学家从来尊敬有加,无论是对蔡伦、张衡、还是祖冲之,他们都受人尊敬,且生活得体。但西方人却在一开始就对科学家进行残酷的迫害,无论是哥白尼、布鲁诺、还是伽利略。古希腊数学家海帕西娅竟然因为在数学领域有极高的造诣而惨遭折磨,其手掌和四肢上的肉被活活地一片片割下来投到火中烧成灰烬,她死时四肢只剩下森森白骨。
      
    在这种中西方文化对科学的不同态度影响下,中国人的科技和创新能力几千年来一直遥遥领先。中国人发明火药后,从战国时期就开始研制火器并投入战场,唐朝时的飞机发火等装备更是被成规模地使用。到明朝时,满族数十万大军几十年攻不下一个山海关,就是因为明军的火枪大炮威力太强。西方没有发明火枪大炮,而是通过丝绸之路从中国进口枪炮后,才开始山寨。中国人使用铁炮的时候,西方人才刚学会制造青铜炮。并且不仅在火器上中国一路领先,在其它科学领域中国人也是领先的。八国联军第一次攻入北京的时候,德国人被北京观象台上的各种天体观测仪器,天体运行轨道仪所震撼。中国人在开始仰望星空进行科学探索的时代,西方人还身处黑暗的中世纪。
      
    了解西方中世纪的人都知道,直到近现代欧洲都还保留有初夜权的恶习,一个地主领地上的男女青年新婚之日,新娘子的初夜必须由领主享用,否则就是违法犯罪。欧洲的农民都是农奴,生杀大权都是由领主掌握,完全无需经过法律审判。这些在同一时期的中国,这几乎是不可想象的恶行。但在同一时期的西方,这些却是人人都接受的常识。中国的新人结婚时,新娘初夜不用贡献给地主,而且男的还被称作新郎官,可以享受鸣锣开道的特权。中国的农民身份就算再卑微,生杀大权也是由法律和行政机构来审判。
      
    可是每当我这样说的时候,就总会有人问我说:“那周小平你倒是解释一下,既然中国文化体制自古以来就比西方好,那为什么自明末以后中国的科技逐渐落后了?既然中国文化体制自古以来就比西方好,那为什么工业革命、文艺复兴、现代科学都是诞生在西方都不是东方?”
      
    对此我的回答是:“如果中国文化体制真的更为僵化保守,而西方文化体制真的更为个性开放,如果中国文化真的不如西方文化的话,那么中国就应该一直落后才对。又怎么可能在过去几千年中国在各方面都一直在领先,只是近代才落后了一两百年呢。”所以此如果我们真的想要探知真相的话,就必须要追寻在1840年之前究竟发生了什么,才导致西方突然反超中国。
      
    1840年之前的400年,也就是西方文艺复兴和工业革命的前夜,一个重要的地缘事件发生了。那就是奥斯曼帝国于1453年攻占了君士坦丁堡。而君士坦丁堡是什么地方呢?它就是古丝绸之路联通中西方的唯一交通枢纽,是必经之路!在此之前,欧洲由于经纬度偏北,农业生产力不发达,人口数量一直都不高。直到通往中国的丝绸之路开通以后,大量的物资才从中国销往欧洲。尤其从中国进口了大量香料防腐剂之后,欧洲人对肉类的储存时间大为延长,食物储备保障有了本质的提升。基于这些物质条件的改善,欧洲人口开始了逐步的提升过程。
      
    然而奥斯曼帝国攻占了君士坦丁堡之后就垄断了和中国的商贸往来,独享了这份利润。这件事对中国没有任何影响,因为对于当时的中国商人而言把商品卖给奥斯曼帝国或北欧国家并没有任何区别。但对北欧而言,这几乎就是灭顶之灾。由于丝路的突然断绝,几乎是在一夜之间,欧洲一些国家的香料和粮食的价格就连着翻了十几倍。因为欧洲的自身资源,根本无法养活依靠丝绸之路发展起来的人口,所以他们面临大面积死亡的危险。因此他们才被迫向海上逃离,试图通绕开陆上的奥斯曼帝国,从海上找到商路以便重新与中国人展开贸易。由于非洲西海岸漫长的阻隔,原始的木船和火枪不能满足航线和征服的需求,因此西方人才不得不开始拼命研究改进船只和火器技术,从而逐步开启了工业革命的大门。
      
    因此,这就解释了为什么几千年来西方人从不探索海洋只在近海活动,但却在1453年之后突然开始大规模航海的真实原因。并不是由于西方更有探索精神,更不是因为他们文化体制更优秀,而只不过是生活所迫下不得已的选择罢了。
      
    和西方的大航海是被迫发展不同的是,中国人对海洋的探索才是主动的。郑和七下西洋都是出于对未知领域的探索欲望,但这种探索式的航海和西方被迫式的航海最大的区别是:无利可图。当时的中国物产丰富,生产力先进,全世界80%的GDP都在中国。因此对天朝而言,用舰队去航线沿途劫掠那些小国和部落是一件吃力不讨好的事,抢来的财富还不够支付帝国士兵的军饷。而作为失去丝绸之路后被迫走向海洋谋生且使用着大量免费奴隶的西方船队来说,驶向海洋之后沿途哪怕只能抢到点猪肉牛皮,都是一件有利可图的事情。所以是需求决定了中国人不会踏上海洋霸权之路,而不是文化和体制。这就好像没有人会能持续地去开一个永远赔钱的公司一样。
      
    所以在这里我周小平想拜托各位作家在今后的创作中加强对历史的独立思考,不要跟随西方话语轻易地否定自己的文明,也不要轻易地传播中国文化不如西方文化的错误思想。因为这种对错误思想的传播是对民族的自我贬损,也是对基本历史事实的不尊重。
      
    命运女神有时候会露出极其残酷的一面,她也不会永远眷顾某一个民族。因此在命运抛弃的时候,一个民族只能依靠自己站立。站得住就活下去,站不住就灭亡,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自1840年以来,我们这个傲立了人类文明数千年民族不再被眷顾,开始不断尝试到了失败甚至是惨败的滋味,在100多年的腥风血雨当中,不断被人按在地上践踏和屠杀,在泥地里挣扎翻滚,但幸好我们还是挺过来了。
      
    中国共产党诞生于这个民族最危难的时期,也伴随着这个民族从一片焦土中缓缓起身,但战争还未远离。我们一直以来都低估了战败的代价,战败不仅仅是意味着一个民族的人民要遭受屠杀、任人宰割,也不仅仅意味着国破家亡、山河陷落。更意味着成王败寇,意味着从肉体和精神上被双重消灭。
      
    自1840年以来,我们这个民族不断地惨败,不断惨败,每一次惨败的背后都是一次肉体和精神的双重打击,都是现实和思想双重破碎。我们这个民族不仅用身体经历过南京大屠杀,还在精神领域经历过一场又一场的南京大屠杀。
      
    所有曾经在一系列的卫国战争做出过卓越贡献的中国民族英雄们,都遭遇了来自精神上的侮辱,来自文化上的抹黑。率先在中国办新学堂,开设物理化学科目,提出海军现代化的北洋水师,在战败后被泼上了“炮管晾衣服”“营区开妓院”“腐败无能鸦片鬼”等脏水。因此他们不仅没有得到任何荣誉,反而被那些他们用生命捍卫的人们所唾弃。但所谓“炮管晾衣服”“营区开妓院”“腐败无能鸦片鬼”其实都是谣言,是出自日本一本杂记《圣将东乡平八郎》中所编造的虚构故事。共产党的抗争也被别有用心地描绘成了“躲在敌后窃取胜利果实”的不光彩行为,甚至编出了“游击,游击,就是游而不击。”等谣言段子。完全忽略了共产党所的区域很长时期内都是夹在日据区和国统区之间的事实。抗战到底谁是主力?当时的民心所向是什么?其实淮海战役中那一百万冒着炮火用手推车为红军运粮的老百姓早已给出了答案,无须质疑。
      
    历史是由胜利者书写的,尽管今天中国已经开始全面逆袭和复兴,但那些曾经战胜过我们的人却依然试图继续保持装扮历史的权力。他们说中国人没有道德,中国人历史黑暗,中国人体制僵化,中国人文化落后。任何一个敢说中国文化,中国精神,中国体制不输于西方的人都会遭遇来自西方文化领域的疯狂诋毁和污蔑。
      
    今天,让中华民族重新站起来的那些先烈早已逝去,我们没法让他们死而复生,但我们却有责任和义务还中华文明一个公正,为我们的文化平反。只有这样才能不辜负那些牺牲了的先辈们,不辜负曾经战风沙顶烈日建设这个国家的父辈们,不辜负我们这个民族的子孙后代们。
      
    我相信随着大家的共同努力,我们一定能为中华民族实现全面的文化复兴而做出自己积极的贡献。谢谢大家。
      
    周小平
      
    2015年6月2日星期二


方舟子:“网络作协主席”梦游中华文明

  最近四川成立了网络作家协会,“网络作家代表”周小平荣升“网络作协主席”。他在网上发了一篇《为中华文明平反(周小平担任四川省网络作协主席现场致辞未删节版)》,被发现里面充斥着历史常识错误,于是他把这篇文章删了,国内各网站的转载也都被删(“正能量”真大),另发了一篇《关于文明的话语权,文化的虚无与平反(周小平担任四川省网协主席致辞完整版)》——其实应该叫“修改版”,他悄悄地修改了“未删节版”中被指出的一些明显错误,但不承认自己有任何错误,反过来却指责给他纠错的人是“歪曲”、“断章取义”、“与文革时期的大字报是没有什么本质区别”。这种偷偷修改再倒打一耙的伎俩,在“带鱼养殖”、“梦游美利坚”事件中我们都见识过了。但是即使是这个修改过的“完整版”,仍然充斥着事实错误。

  我们先来看一下其中的“火药”问题。在“未删节版”,周主席是这么说的:

  【在这种中西方文化对科学的不同态度影响下,中国人的科技和创新能力几千年来一直遥遥领先。中国人发明火药后,从战国时期就开始研制火器并投入战场,唐朝时的飞机发火等装备更是被成规模地使用。到明朝时,满族数十万大军几十年攻不下一个山海关,就是因为明军的火枪大炮威力太强。西方没有发明火枪大炮,而是通过丝绸之路从中国进口枪炮后,才开始山寨。中国人使用铁炮的时候,西方人才刚学会制造青铜炮。】

  在被指出这是缺乏历史常识后,周主席在《“为了反对而反对”的行为从来都是被人唾弃的》一文中如此辩解:

  【至于战国时期有没有使用火器的历史,我想大家可以去查一下“火器”的词义和基本的历史常识。著名的庞涓就是死于火器,墨家、兵家都有对火器作为武器的研究历史和记载。】

  “著名的庞涓就是死于火器”引起了一番嘲笑,在“完整版”中,周主席对此也做了修改:

  【而中国人发明火药后,绝不可能只做烟花爆竹而不做枪炮,因为中国人从战国时期就开始研制火器并投入战场,墨家、兵家都有研制火器的记载,火箭、溅射火团、喷火装置等都有实战使用,还有记载认为著名的庞涓就是死于火箭(另有记载为自刎)。到唐朝时,由于火药配方的完善,更是制造出了以火药为推进力的火器,飞火、飞机发火装置(发射飞行火箭的机关)等装备更是被成规模地使用。宋朝则开始出现有记录的管状火器(枪、铳、炮)等等。即便到了明末,西方科技开始逐渐反超我们以后,中国依然保持了很强了热武器制造能力。满族大军几十年攻不进山海关,就是因为明军的火枪大炮威力太强。

  全世界都公认火药、火铳、大炮等武器是由中国人率先发明后,才流传至西方的。至于流传路径,一种观点认为是通过丝绸之路,另一种观点则认为是通过更早的行商流传西方。但无论怎样,这就证明在热武器科技史上是西方先山寨中国,也证明了中国人绝非只懂做烟花爆竹,不懂做火枪大炮。要知道,中国人能制造铁炮的时候,西方人才刚学会制造青铜炮。已草拟中国文明并不天然劣于西方文明。】

  并有补记特地说明:

  【第二:关于战国时期有没有使用火器的历史,我想大家可以去查一下“火器”的词义。当时的墨家、兵家都有研究非管状火器记载(抛射火团,火箭、油脂喷射机关等)。也有记载著名的庞涓就是死于火箭(最早的非管状火器)(另有记载庞涓在部下被火箭射死后自刎。),

  第三:还有一些人把我原文写的唐朝发明的飞机发火装置(发射飞行火箭的机关),解读为,周小平称唐朝就发明了飞机!就更令人感到恶心了。】

  周主席在“未删节版”中把中国人发明火药的时间从公认的公元9世纪(唐朝)提前到战国时期,成为笑柄。他在“完整版”中做了修改,但仍然坚持战国时期有火器,并要大家去查一下“火器”的词义。那我们就来查一下“火器”的词义:

  《汉语大词典》:“火器:用火药爆炸性能来发挥杀伤和破坏威力的武器。如枪、炮、手榴弹等。”

  《现代汉语词典》:“火器:利用炸药等的爆炸或燃烧性能起杀伤破坏作用的武器,如枪、炮、火箭筒、手榴弹等。”

  《军事大辞海》:“火器:利用火炸药爆炸作用或发射弹丸进行杀伤和破坏的兵器。”

  《中国历史大辞典》:“火器:用火药作为主要杀伤力的兵器。”

  《中国古代名物大典》:“火器:即火药兵器。”

  不管是普通词语词典还是专业词典,都把火器定义为使用火药的武器。周主席称中国人在战国时期已研制火器,要么是新发现了战国时期已发明火药,要么是发明定义,把用到火的武器都称为火器,那样的话“火器”岂止在战国时期就有,在原始人时期就有了。

  中国人使用火器的最早记载,一般认为是北宋路振著《九国志》:“(唐哀宗时期郑)璠以所部发机飞火,烧龙沙门,率壮士突火先登入城,焦灼被体,以功授检校司徒。”周主席把“发机飞火”说成“飞机发火”,活该被嘲笑唐朝就发明了飞机,他有什么恶心的?“发机飞火”并非“以火药为推进力的火器”,不过是投掷火药而已。以火药为推进力的火器(火箭)的出现,是宋朝时候的事。

  周主席说著名的“庞涓就是死于火器”,后来改口说“著名的庞涓就是死于火箭(最早的非管状火器)(另有记载庞涓在部下被火箭射死后自刎。)”。关于“著名的庞涓”的下场,史料记载有三种说法。《孙膑兵法》说庞涓在桂陵之战时被擒,《史记·魏世家》《史记·田敬仲完世家》《史记·六国年表》都说庞涓在马陵之战时被杀,但没有说他是怎么死的。这两种说法都没有提到“火”。《史记·孙子吴起列传》则说庞涓是自刎而死,这个说法对经过的描述比较详细,也是最“著名”的,里面的确有“火”:

  【孙子度其行,暮当至马陵。马陵道陕,而旁多阻隘,可伏兵,乃斫大树白而书之曰“庞涓死于此树之下”。于是令齐军善射者万弩,夹道而伏,期曰“暮见火举而俱发”。庞涓果夜至斫木下,见白书,乃钻火烛之。读其书未毕,齐军万弩俱发,魏军大乱相失。庞涓自知智穷兵败,乃自刭,曰:“遂成竖子之名!”齐因乘胜尽破其军,虏魏太子申以归。】

  但里面的“火”是指庞涓举火把看字,引来敌军万弩俱发,何曾说他或他的部下死于“火箭”?周主席说的那种原始“火箭”,指的是在箭头上包裹可燃物,点燃了射出去。只要对“弩”的结构有点了解,就明白它是不能用来发射这种“火箭”的,因为弩上的箭是要放在一个木制的箭槽上才发射的。夜间伏击也不能用“火箭”,一则发射前要先点火,一点火就把埋伏全暴露了,二则“火箭”射不远、射不准,用来烧粮草、烧建筑还行,用来射人没什么用。所以周主席说“著名的庞涓死于火器”,才是缺乏基本的历史常识的无稽之谈。

  周主席也大大夸大了明朝火器的威力。实际上到明朝时中国的火器已全面落后于欧洲,明军使用的火器两次大的改进,都是从葡萄牙人那里引进的。第一次是正德十六年屯门海战时广东海道副使汪鋐策反为葡萄牙殖民者服务的华人,仿制葡萄牙人的佛朗机铳(打败葡萄牙殖民者后又缴获了一些样品),以及嘉靖年间从葡萄牙人走私船那里缴获鸟铳(鸟铳即火神枪,鸟铳也有从倭寇那里缴获的,而倭寇又是从葡萄牙人走私船那里缴获的),并从嘉靖年间开始大量地山寨,佛朗机和鸟铳成为明军的标准装备。但这些山寨货在与满军作战时都不中用,在万历四十七年萨尔浒会战中十万明军全军覆没,被满军缴获火器一万三千余具。明朝官员痛定思痛,承认是中国火器不行,要依赖西洋火炮(例如官应震在万历四十八年的奏疏称:“若火炮,则中朝虽有,而制造失传,击杀不多。唯是西洋夷人善造、善放,皆精妙有法。”李之藻在天启元年奏疏中则盛赞西洋大炮是“无敌于天下之神物也”。如果在现在,这些都会被周主席当成汉奸卖国言论了。)

  徐光启、李之藻在天启元年筹资从澳门葡萄牙人那里购得四门红夷大炮,因资金不足,只有两门运到北京,其中一门运到宁远,在天启六年袁崇焕指挥下取得的宁远大捷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仅仅一门红夷大炮就能扭转战局(宁远城还有十门威力较小的铁炮也是从葡萄牙沉船打捞的),此时中西火器差距之大,由此可见。此后明军大量购买、仿制红夷大炮,作为守城利器,直到孔有德叛变给满军带去红夷大炮和制作技术,明军才不具有火器优势。但明军与满军从未在山海关打过仗,说“满族数十万大军几十年攻不下一个山海关,就是因为明军的火枪大炮威力太强”,不过是周主席的梦游胡话。至于把满军人数最多时只有十余万说成“数十万”,把从满军反叛到入主中原不过26年说成“几十年”,这种小错,就不必计较了。

  周主席梦游的不仅有中国火药,还有中国香料。在致辞中周主席如此说(“未删节版”与“完整版”相同):

  【1840年之前的400年,也就是西方文艺复兴和工业革命的前夜,一个重要的地缘事件发生了。那就是奥斯曼帝国于1453年攻占了君士坦丁堡。而君士坦丁堡是什么地方呢?它就是古丝绸之路联通中西方的唯一交通枢纽,是必经之路!在此之前,欧洲由于经纬度偏北,农业生产力不发达,人口数量一直都不高。直到通往中国的丝绸之路开通以后,大量的物资才从中国销往欧洲。尤其从中国进口了大量香料防腐剂之后,欧洲人对肉类的储存时间大为延长,食物储备保障有了本质的提升。基于这些物质条件的改善,欧洲人口开始了逐步的提升过程。
  然而奥斯曼帝国攻占了君士坦丁堡之后就垄断了和中国的商贸往来,独享了这份利润。这件事对中国没有任何影响,因为对于当时的中国商人而言把商品卖给奥斯曼帝国或北欧国家并没有任何区别。但对北欧而言,这几乎就是灭顶之灾。由于丝路的突然断绝,几乎是在一夜之间,欧洲一些国家的香料和粮食的价格就连着翻了十几倍。因为欧洲的自身资源,根本无法养活依靠丝绸之路发展起来的人口,所以他们面临大面积死亡的危险。因此他们才被迫向海上逃离,试图通绕开陆上的奥斯曼帝国,从海上找到商路以便重新与中国人展开贸易。由于非洲西海岸漫长的阻隔,原始的木船和火枪不能满足航线和征服的需求,因此西方人才不得不开始拼命研究改进船只和火器技术,从而逐步开启了工业革命的大门。
  因此,这就解释了为什么几千年来西方人从不探索海洋只在近海活动,但却在1453年之后突然开始大规模航海的真实原因。并不是由于西方更有探索精神,更不是因为他们文化体制更优秀,而只不过是生活所迫下不得已的选择罢了。】

  周主席说中世纪西方国家的人口增长依靠“从中国进口量大量香料防腐剂”,这犯了两个历史常识错误。第一,当时西方从东方进口的香料,并不是用来做防腐剂的。当时用的食品防腐剂主要是食盐和食糖,虽然某些东方香料有抗菌功能(因而也能防腐),但极其昂贵,堪比黄金,怎么舍得用来当防腐剂?当时香料的用途一是用来当名贵药材,人们迷信这些香料是灵丹妙药,可以用来治疗黑死病之类的绝症;二是用来作为高档调味品。东方香料是奢侈品,只有王公贵族用得起,平民百姓没法享用,其使用,对人口增长没有任何影响。丝绸之路并不用来运送粮食,怎么可能其中断导致粮食价格连着翻了十几倍?

  第二,当时西方从东方进口的香料,最重要的是胡椒,还有锡兰肉桂(与较廉价的中国肉桂不是同一种)、肉豆蔻、丁香、孜然、姜黄、姜等。这些东方香料除了姜和中国肉桂都原产印度、斯里兰卡、印度尼西亚等南亚和东南亚国家,并非来自中国(当时西方人进口的姜也来自印度)。相反地,中国反而要进口这些香料。中国通过香料之路(丝绸之路)出口的物资主要是丝绸、陶瓷、漆器、五金、茶叶等,而进口的物资主要是香料,特别是胡椒。胡椒在中国也曾经是昂贵的舶来品,是财富的象征,以前有一个典故叫“胡椒八百斛”,用来比喻贪官污吏敛财之巨。明朝前期胡椒在其原产地苏门答腊每百斤值银1两,卖到中国后每百斤300贯折银20两,翻了20倍(分别见《瀛涯胜览·苏门答腊》和《明会典·番货价值》)。直到明末在中国南方自己也种植胡椒后,才变成普通人家也能享用的调味品。

  大航海时代的西方人寻找新的香料之路是为了与印度人展开贸易,而不是中国人。这就是为什么哥伦布把美洲土著称为印度人(印第安人)而不是中国人,因为他以为到达了目的地——印度。

  周主席文中类似的历史常识错误还有的是,而他却指责别人“对基本历史事实的不尊重”,真是缺什么,偏要标榜什么。其无知,其造谣,其死不认错倒打一耙,都不妨碍其高升,只要打着“爱国”的旗号,就可以肆意编造历史,大搞历史虚假主义,就有了免受批评的特权,梦游完美利坚再梦游中华文明,可以一直梦游下去,也可以一直高升上去。

  2015.6.1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15-6-22 12:24:00 | 只看该作者
这类五毛烂狗没好下场!五毛全家断子绝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消息树

GMT-8, 2024-6-9 09:15 , Processed in 0.042874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