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ewsTree.com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46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AI时代,华裔群体再次崛起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5-7-14 19:52:1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Hanson临床科研





随着人工智能(AI)技术的迅猛发展,华裔科研人员再次成为全球焦点。

埃隆·马斯克旗下的xAI公司,其团队中华裔成员占比高达1/3至70%,他们在Grok 4等前沿模型的开发中发挥关键作用。

同时,Science杂志最新报告显示,中国已在AI论文发表量上位居世界首位,专利申请和研究人员数量也遥遥领先【1】。

这一现象不仅标志着华裔人才的集体崛起,还反映出中国在AI领域的战略布局正深刻影响全球创新格局。




native advertising



xAI作为马斯克挑战OpenAI的利器,其团队组成已成为业界热议话题,尤其是Grok 4发布会上占据多数的华裔面孔。

根据多项报道,xAI的12位创始成员中,至少5人是华裔背景,占比超过40%。这些成员包括Jimmy Ba(吉米·巴,加拿大华裔AI专家,曾师从深度学习之父Geoffrey Hinton),Tony Wu(吴怀宇,xAI联合创始人,多伦多大学博士),Greg Yang(杨格,中国出生,哈佛大学数学系毕业,曾在Microsoft Research工作,受邀成为xAI联合创始人之一)、Zihang Dai(戴子航,清华大学本科,后在卡内基梅隆大学深造)、Guodong Zhang(张国栋,浙江大学本科、多伦多大学博士)和Yelong Shen(清华大学本科、多伦多大学博士)等。他们在Grok模型的训练、架构设计和算法优化中贡献卓著。例如,Greg Yang主导了xAI的数学基础研究,而Jimmy Ba负责预训练框架的创新,推动Grok 4在基准测试中超越人类水平。

这一比例并非巧合,而是源于中国人对于数理化的膜拜和中国持续对AI教育的巨额投资。自2010年代起,中国政府推动顶尖学生涌入AI领域,培养出全球最强的数学基础和专业化人才。相比之下,韩国和日本更专注硬件,印度虽有软件优势,但华裔在AI算法领域的深度积累更胜一筹。

此情此景让人不禁感慨,在计算机科学领域曾占有核心位置的IC(印度人-中国人)组合中被逐渐挤出的中国群体,正因为其数学、计算机等方面的强悍优势而借着AI的东风重新占到核心位置!

华裔AI团队的崛起并非孤立事件。

美国顶级AI研究人员中,中国出生者占比已达38%,略高于本土美国人(37%)。 在硅谷,许多公司如Meta和Tesla的AI团队中,华裔和印度裔工程师占比过半。

Science杂志于2025年7月11日发布的报告“China tops the world i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publications, database analysis reveals”进一步证实了中国在AI领域的霸主地位。该报告基于Dimensions数据库分析显示,全球AI相关论文从2000年的不到8500篇激增至2024年的57000多篇。其中,中国学者2024年发表23695篇AI论文,超过美国(6378篇)、英国(2747篇)和欧盟(10055篇)的总和。

这标志着中国从2000年的671篇起步,已实现指数级跃升。尽管美国对高性能芯片出口实施限制,中国仍逆势而上。报告作者Daniel Hook强调:“美国在AI研究中的影响力正在下降,中国如今主导这一领域。”





实际上,AI竞争已成地缘政治博弈,谁掌控最佳AI,谁将在多领域占据优势。报告还揭示,中国在专利申请上领先:2024年,中国AI相关专利申请达35423件,是美国、英国、加拿大、日本和韩国总和(2678件)的13倍多。

此外,中国拥有约30000名AI研究人员(包括大学生),远超美国的10000人,且中国团队更年轻、更具活力。

报告以中国初创公司DeepSeek为例,其V3大语言模型于2024年12月发布,以低成本匹配美国基准,打破“美国领先十年”的神话。报告也预计,中国年轻AI劳动力将掀起创新浪潮,如DeepSeek般的突破将层出不穷。

华裔人才在海外的突出表现与中国本土的AI全球领先优势,意味着AI时代华裔科研人员的崛起将重塑全球格局。

中国从“跟随者”转为“领导者”,而华裔人才的全球贡献将加速AGI(通用人工智能)实现。

正如Hook所言:“AI的控制权关乎国家竞争力。”华裔,正驱动这一变革。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手机版|消息树

GMT-8, 2025-10-12 21:40 , Processed in 0.062403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