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ewsTree.com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2134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国政法大学党委书记聘请邓亚萍任教授引发质疑(组图)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12-8 08:09:5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casper 于 2015-12-8 08:15 编辑

博客中国





 12月2日下午,中国政法大学举行正式的受聘仪式,聘任知名运动员、前乒乓球奥运冠军邓亚萍女士为兼职教授,该校党委书记石亚军向邓亚萍颁发了聘书。

  此事经媒体报道后,引发了舆论的强烈非议和校内校外的巨大批评意见,中国政法大学大二学生、民商经济法学院1408班的徐恒同学更是在第一时间向石亚军发布公开信,质疑聘任邓亚萍的理由、程序和正当性。这位同学义正辞严地指出:

  “大学是学术的殿堂、培养人才的港湾,建设一流名校就需要引进优秀人才,然而,学校不能罔顾学科建设发展规律,通过拓宽交际资源的办法盲目引入名人来校任职,一方面给本身紧俏的教学资源造成压力,另一方面败坏学校的学术风气,不利于学科建设和学校发展。”


  “杰人观察”认为,徐恒同学的质疑很有道理,很有力量。如果说邓亚萍受聘之事给政法大学造成了巨大的声誉损害,那么,这位同学的振臂一呼,体现了政法大学广大师生的正义良知和学术尊严,多少算是给法大挽回了一点名声。

  12月6日下午,或许是注意到舆论批评之甚,政法大学又发一则官方声明说,聘任邓亚萍的目的,是让她给学生的体育课教教乒乓球。“杰人观察”认为,这个声明根本不可信,因为政法大学这种学校并非把体育当专业,如果仅仅是为了公共体育教学,不太可能聘邓亚萍去当老师,邓也不会有那个兴趣和时间。这个事的核心,还是法大想攀附邓亚萍的名人效应。

  资料显示,现年42岁的邓亚萍,十岁时成为专职运动员,早年并没有读什么书,而是致力打球。及至蝉联奥运会乒乓球金牌而声名鹊起,她从运动员队伍中激流勇退,退役后先是保送到清华大学完成了英语专业的本科学习,然后到英国诺丁汉大学读一年书,获得硕士学位,再到剑桥大学基督学院攻读经济学博士,并于2008年获得土地经济学博士学位。

  期间,邓亚萍以著名运动员身份参与了北京奥运会的组织工作,任职“奥运村”办公室主任,2009年,她转任北京团市委副书记,2010年9月,改任由人民日报社和人民网合资组建的即刻搜索总经理。

  纵观上述经历可以看出,在进入人民日报社之前,邓亚萍不管是运动生涯还是学业生涯抑或是职业生涯,都让人尊敬和满意。她从最初26个字母都认不全的“准文盲”到完成清华大学英语本科学历,乃至后来获得剑桥大学博士学位,说明她的拼搏精神一直在发挥作用;她以知名运动员的身份参加奥组委工作,或者充当团委副书记,也都有利于发挥其自身价值与专长。

  但搞笑的是,邓亚萍进入人民日报社后,不管是言论还是行为,都让人诧异。比如她刚入职人民日报不久,就在外公开宣称“人民日报历史上从来没说过假话”,她这话,要么暴露了无知——1958年期间,正是人民日报在头版头条刊登《亩产十万斤》的荒唐虚假报道,引发了全国的浮夸风;要么是刻意无视历史而把自己卷入政治谎言的漩涡之中。

  更让人不耻的是,邓亚萍任职“即刻搜索”总经理两三年间,把人民日报投入其中的20亿元全部花光,却没有产生任何成效。最终,即刻搜索彻底玩完,宣布关张了事。对此,舆论强烈地批评邓亚萍是典型的“败家子”,是外行瞎搞的典型。“杰人观察”认为,虽然不能把即刻搜索的失败责任全部归于邓亚萍,但她以一介外行去搞这事,至少有不知天高地厚的责任和任职后经营管理严重失策的责任。

  如果邓亚萍还有点起码的自知之明,或者内心真的识趣,能够从前述笑话和失败中总结教训,重新投入她擅长的领域,或许还算能保留一点起码的尊严。让人惊愕的是,这次她居然毫不羞愧地受聘于中国政法大学的教授,真的让人不解。

  让人不解的第一点是,中国政法大学作为一所政法类专业院校,其设立的绝大多数专业都是法律专业,这和邓亚萍的专业特长相去十万八千里,即便少数专业如历史、文学、政治学,也和邓亚萍八竿子打不着。政法大学这么聘兼职教授,莫非是想公开宣布本校的去专业化?

  让人不解的第二点是,当前大学高校聘任教师的基本标准,是应该具有相应专业的博士学位。邓亚萍的专业是土地经济学博士,如果她受聘于某个经济学院,尚可理解,而她居然受聘于法律院校,岂不是让鸡去教鸭的游泳课程?

  更为不解的是,邓亚萍自其运动员退役后,除了当官上到了厅局级,最重要的职业生涯是彻底失败的。以一个专业不对口、职业彻底失败的人,去受聘于中国的重点大学当教授,这到底是不是对法学教授的羞辱呢?

  在“杰人观察”看来,“邓亚萍教授事件”的本质,正如中国政法大学那位大二学生徐恒同学所公开质疑的,是中国政法大学罔顾学科建设发展规律,盲目追求名人资源和官员效应的败坏学风行为。

  把眼光打开来看可以发现,近年来,很多官员和名人都纷纷受聘于高校当所谓的“教授”,这种聘任,其实在双方都是心照不宣的:一边是利用自己的资源优势获得高校职衔的虚荣,一边则是出卖高校的学术尊严去向官员和名人舔菊,你情我愿之中,一起起交易丑闻便悄悄地完成。这种交易,其实就是扯下了中国高校的底裤。

  只不过,这次中国政法大学罔顾学术界的基本尊严和舆论的可能反应,明目张胆地把一起上不得台面的交易给公开出来。作为一个法律人,我不禁想问,中国政法大学那些曾经的荣光,那些被称为法律学术良知的代表者如江平教授等人,一想起要和邓亚萍这种“败家子”式的外行人员一道当法大的教授,该作何想?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消息树

GMT-8, 2024-5-24 17:16 , Processed in 0.039537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