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ewsTree.com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70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安倍的赌徒心态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8-15 19:19:4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1945年8月15日,日本昭和天皇通过广播发表《终战诏书》正式宣布投降,但直至69年后的今天,二战遗留问题仍在拷打中日关系。作为日本首相的安倍晋三(Shinzo Abe)15日虽未亲自前往参拜靖国神社,但仍于当天上午通过代理人自费献上“玉串料”(祭祀费),这一做法与其去年所为并无二致。而自安倍二进宫以来,中日两国间关系实际上一直都处于低谷,执念于恢复日本“正常国家”地位的安倍始终以一种赌徒似的心态,一方面高呼“对话”口号,另一方面却又在不断挑战中国底线,无意于真正采取措施缓和双边关系。



安倍一直在对外政策方面走钢索

然而安倍的做法看似矛盾,但也并非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对此,或许可以从日本战后一直将“战败日”称作“终战日”中略窥端倪。当含义中性且模棱两可的“终战”取代“战败”成为日本对二战结束的最终注脚,已可以预想到其在战后将以何种态度对待这段战争的历史。昭和天皇曾在《终战诏书》中明示,”敌方最近使用残酷之炸弹,频杀无辜,残害所及,真未可逆料。如仍继续交战,则不仅导致我民族之灭亡,并将破坏人类之文明“,在某种程度上,日本并非自愿结束这场非正义的战争,这只是其无法继续负隅顽抗之下的无奈之举,而在这样一种心态之下,又何谈认罪称败。此外,1956年日本政府更是在其《经济白皮书》中明确宣布“战后已经结束”,试图为这段历史画上最终句点。

二战后建立起来的历史认知偏差可以被视为日本国内不愿正视这段历史的直接原因,而其身上一直存在否认历史声音的更深层次原因,或许还需要从日本的国民秉性中去挖掘。美国学者本尼迪克特(Ruth Benedict)在《菊与刀》一书中,曾利用人类学的方法对日本的国民性格进行了剖析,并对该民族的文化和精神方面诸多特征作出了总结,其中包括崇尚精神和意志,贬低物质;人之完满的要求;报恩的观念;人情的世界;强烈的“耻感”;矛盾的性格;善变的伦理等等内容。她指出,当日本在为其战争的“正义性”辩护时,实际上已显然践踏了“自己要生存,也要让别人生存”的基本准则。以战败者身份“终结“二战给日本带来的“耻感”一直难以消磨,与此同时无“罪感”也深深植根于日本的民族性之中,正是“知耻不知罪”二者的交融,令日本始终难以作出真诚的忏悔,并欲摆脱这样一种它所谓的战后“非正常”状态。

不过尽管如此,由于战争带来的创伤难复,事实上战后的历届日本政府始终没有在摆脱战后体制上走得过远,但这样一种情况在安倍再次上台之后却发生了巨大转变。从参拜靖国神社到不愿承认“村山”以及“河野谈话”,再到一意修改宪法解释、解禁集体自卫权,安倍政府已经走得够远,而在这此期间安倍所秉持的实际上都是一种赌徒心态。历数日本历任首相,强势人选往往更容易能任职更久,其中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日本前首相小泉纯一郎(Junichiro Koizumi)。在安倍第一任期以“健康原因”潦草结束后,其继任者们尽管采取了更加温和的立场却往往短命,日本经济上的颓势急需一个强势的领导人,而安倍也顺应形势强势回归,并为了确保自己能够有一个较长任期,不惜涉险以历史问题对赌。

安倍一直是一个“务实”的政客,在其上一任期,他可以为确立并一个巩固的长期政权而采取一种守势,并在缓解已濒临冰点的中日关系方面一改鹰派立场做出属实务的策略转移,不参拜靖国神社,在国会相继以“政府”和“首相个人”立场向亚洲人民道歉,并将就任后首访地点定在中国。他在第二任期,也可以为获取作为其政权基础的保守派的支持,转移国内对安倍经济学效果有限的关注以及继承其外公岸信介(Nobusuke Kishi)的修宪遗志,推进所谓日本“正常化”。曾任职自民党干事长的中川秀直(Nakagawa Hidenao)说过,“首相不是以意识形态定标准的人。安倍的转变不是‘君子豹变’,而是立足于国家利益和国家战略的政治姿态”,这或许是对安倍最佳的定位。而当前,安倍之所以以历史及中日关系对赌,肆意推行鹰派政策,是认准中国方面虽会对日本的做法表示不满以及抗议,但并不会因此而中断两国间关系。

从这个角度来看,安倍似乎已从这场赌局之中获利颇多,但不容忽视的是,这给日本带来的负面效应也已经开始显现。自安倍二进宫以来,日中以及日韩关系始终难以取得突破,并且在安倍一而再,再而三地摆出示好姿态,却无意采取实际行动之后,日本与东北亚地区其他国家间互信业已降至冰点。此外,由于日本一系列问题上采取赌徒心态,已将对日本拖向更为危险的境地。

《日经新闻》(Nikkei)中文网8月15日发表了一篇题为“日本为什么输给德国”的文章,其间对同为二战战败国的日本以及德国的战后发展轨迹进行了对比分析。文章指出,虽然同样以战败国身份从一片废墟和混沌中起步,并都获得了美国的相应扶持,但现如今无论是在经济还是政治层面,日本与德国之间的差距却都在拉大。事实上,德日的差异日趋明显主要是因两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的差异所导致,作为欧盟的一员,德国各方面的发展已从中受益颇多,而日本却因与中韩等邻国关系的冷却,难在世界经济增长中心分得一杯羹。当安倍马不停蹄地周旋于世界各地进行所谓“地球仪外交”时,他在东北亚赌局已经失分。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手机版|消息树

GMT-8, 2025-10-1 09:44 , Processed in 0.062893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