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ewsTree.com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48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看看中国领导人外访:都推销了什么?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5-14 00:28:1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到今年3月为止,习近平和李克强自上任以来密集出访了22个国家,接待了65位外国元首和政府首脑访华,同300多位外国政要进行会见交流,与外国达成了约800项合作协议。

  主席和总理们外出访问都喜欢推介些什么,又拿下了哪些大单?不妨一起来八卦下。

  第一财经中国汇梳理公开资料发现,除了李克强鲜明的“最佳高铁推销员”身份之外,习近平、胡锦涛和温家宝更多的是依据访问国家的优势和中国的需求各国区别对待。

  有趣的是,从“胡温时代”的以能源矿产为主到“习李时代”包含高铁、金融和食品等关键词的推介与合作,出访领导人的喜好和策略也在发生变化。显然,只有在知己知彼的基础上,才能最高效地打响广告,做成买卖。

  习总的推介秘诀:投其所好

  自正式就职国家主席以来,习近平访问了俄罗斯、坦桑尼亚、南非、刚果、哥斯达黎加、墨西哥、荷兰、法国、德国、比利时和美国等多个国家,大订单不断,收获颇丰。总结习总成功推介和签单的秘诀为:投其所好,因地制宜。

  2013年3月,习近平访问俄罗斯和包括坦桑尼亚、南非、刚果在内的非洲三国,中俄的合作重点在于增加俄罗斯对华的原油供应,修建东线天然气管道等俄罗斯的优势领域;对于非洲这个中国第二大海外工程承包市场,习近平在此次的非洲访问中旨在加大对非洲基础设施的投入。

  2013年5月~6月,习近平踏访美洲。在对特立尼达和多巴哥、哥斯达黎加和墨西哥进行国事访问时重点关注网络安全与页岩气。

  2013年10月,习近平访问印尼。“金主”中国让印尼企业获得328亿美元来自中国企业的投资和融资。

  2014年4月,习近平访问欧洲四国。访问期间,中国同荷兰、法国、德国、比利时签署了120多项合作协议。这120多项协议涉猎极为广泛,包括金融、交通、食品、能源、新兴行业、文化合作等多个方面。其中,荷兰的重点在于食品与农业,法国的重点在于交通和能源,德国则重在金融与汽车制造,比利时为文化和教育。

  克强的外访重任:高铁推销

  不管是在东南亚还是在中东欧的访问,李克强总是会力推“中国高铁走出去”,也难怪会被喻为“最佳高铁推销员”。

  2013年5月,李克强访问亚欧四国。在印度,中印双方同意加强铁路合作,包括重载运输和车站发展等;在巴基斯坦,中巴发表关于深化两国全面战略合作的联合声明;在瑞士,中瑞自贸谈判画上圆满句号;在德国,中德双方有关方面共签署了17个合作文件,涉及汽车、船舶、环保、农业等方面。

  2013年10月,李克强访问泰国,亲自推销中国的高铁技术,并同意以泰国农产品大米抵消部分项目费用。

  2013年11月,李克强首访中东欧。李克强再次推介中国高铁,希望加强与中东欧国家在高铁和普通铁路、核电与其他电力、公路、港口、电信等领域的合作,尽快启动一批大项目建设。

  2014年5月,李克强访问非洲四国,埃塞俄比亚、尼日利亚、安哥拉、肯尼亚。仍然不忘“高铁推销员”的任务,提出希望中非可以在非洲高铁、非洲高速公路、非洲区域航空三大网络合作。

  “胡温时代”的外访关键词:能源与基建

  对于前国家主席胡锦涛和前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而言,也不乏因地制宜的策略。但是“能源”还是最高频率地出现在了前领导人出访的任务单里。除此之外,发挥中国的优势参与非洲与东南亚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位居第二。

  2006年11月,胡锦涛访问印度,亮点为民用核能合作协议的签署。

  2007年3月,胡锦涛访问俄罗斯。头号重点为能源,其次为机械制造、机电产品、汽车、家电等。

  2007年8月,胡锦涛访问澳大利亚,数量庞大的资源协议(包括原料和能源项目)乃重中之重。其中,壳牌公司与中石油公司签署了开采液化天然气协议,预料每年可供应中国100万吨天然气,为期20年。

  2008年11月,胡锦涛访问哥斯达黎加。重点推介中国企业在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电信、能源等领域同哥方展开投资与合作。而哥方则希望同中方加强港口建设、高技术园区建设、汉语教学等方面的合作。

  2009年2月,胡锦涛访问沙特,能源继续优先。两国签署能源、卫生、检疫、交通、文化等领域5份合作协议。

  2009年11月,胡锦涛访问马来西亚,重点为铁路建设以及两国的棕榈油和木材贸易。当时,马来西亚宣布将一条造价30亿新加坡元的铁路建设合同授予一家中国公司。

  2010年4月,胡锦涛访问巴西,鼓励两国企业在能源、矿产、农业、工业、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开展双向投资。和沙特一样,首当其冲的同样是能源合作。

  2010年11月,胡锦涛访问法国。中法签署了超过200亿美元的合作协议,涉及航空、核能、金融和环保等领域。

  2010年6月,胡锦涛访问加拿大,协商重点同样是能源,其中包括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和加拿大能源公司签署框架协议以及加拿大辛克鲁德油砂项目交割协议、广东核电集团和卡梅科公司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等。

  2012年6月,胡锦涛访问丹麦。双方签署的协议涉及促进双向投资、避免双重征税、节能环保、医药产品、可再生能源、农业、教育、文化等多个领域。

  2006年4月,温家宝访问澳大利亚和新西兰。重点讨论矿产能源与农业技术合作等。

  2010年6月,温家宝访问缅甸,双方签署了涉及能源,贷款,交通,水电站,制造业,汽车组装等15项协议,其中包括东南亚原油管道有限公司股东协议和东南亚天然气管道有限公司股东协议等。

  2010年10月,温家宝在意大利敲定价值22.5亿欧元的商业协议。两国将就港口、高速铁路、机场和高速公路建设等进行磋商。同一时期的希腊访问主要成果为第一大港比雷埃夫斯和意大利的那不勒斯港的投资。

  2010年12月,温家宝访问巴基斯坦,合作项目涉及风能和太阳能开发、遥感卫星、棉纱进口、锰矿和铬矿采购、冻鱼进口等领域。

  2011年6月,温家宝访问德国、英国与匈牙利。中德的合作关键词为空客飞机、汽车及零部件、化工、机械制造、新能源和农业合作。中英的重点则是在高新技术、金融和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对于匈牙利,两国签署的协议涵盖了投资、基础设施、金融、物流、文化等领域。

  2012年1月,温家宝访问沙特、阿联酋,签署千亿经贸协议。此次访问海湾国家,最大收获是达成中国与沙特、阿联酋两国政府在经贸、能源、基础设施建设、金融、人文等领域的合作协议。

  2012年11月,温家宝访问泰国,两国签署包括中国入口泰国大米等贸易、教育以及外交多个领域的合作协议。英拉认为中国可以在天然橡胶加工、汽车等产业中加强对泰国的投资。温家宝重点推介了中泰在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农业及投资方面的合作。

  但对于美国的访问而言,并无特别突出的推介项目,而是更多致力于广泛的双边贸易与投资促进。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手机版|消息树

GMT-8, 2025-10-1 06:09 , Processed in 0.064666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