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ewsTree.com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60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研究:现场观看运动比赛 有助增加幸福感、减少孤独感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3-11-5 09:45:3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健康医疗网












根据一项发表于2023年年初「Frontiers in Public Health (公共卫生前沿)」期刊的研究指出,观看现场体育赛事可以提高幸福感,并减少孤独感,也能增加社交交互、形成族群认同和归属感,有助心理健康。

产生共鸣、刺激及交互 有助增自信心和运动动机

台湾屏东科技大学休闲运动健康系教授徐锦兴说明,当我们参与大家认同的团体活动,会有种「大家都和我一样」,去除「陌生」或「孤独」的负向感受,让人产生幸福感,特别在运动竞赛现场的感受更明显,可能原因有:

1.共鸣:看比赛相对于其他休闲活动更能引发和邻座观赛者的共鸣感。

2.刺激:比赛带有刺激的情绪,随着过程情绪起伏较大,会刺激内分泌系统,让肾上腺素加快分泌,使心跳加速、流汗、躁动且情绪高昂。

3.交互:比赛现场观众席有加油呼声、波浪舞的交互,这些肢体活动能产生更多的脑内啡、多巴胺等快乐激素,选手得分后和认同团体击掌、拥抱等交互产生的催产素,也会获得更多幸福感。

因此,徐锦兴鼓励民众多到现场观赏运动比赛,看到选手的表现,自我性能中的楷模效应也会让我们觉得自己能和选手一样,有助于增强自信心和运动动机。





鼓励亲友进场观赛 产生群体认同与归属感

台湾董氏基金会心理卫生中心主任叶雅馨表示,参加现场体育赛事会增加我们的「生命价值感」,这种增强与得到工作的幅度相当,是个令人振奋的结果,呼吁民众给自己或亲友一个去现场观看体育赛事的机会,观赏本身有助于身心健康,同时可增加社交交互,从事前的讨论,像是如何前往现场、这项运动的历史背景、彼此欣赏的选手与精采事迹等,到和朋友一起经历赛事的输赢,这个经验会持续到未来,也会留下与这个世代民众们的共同回忆,产生群体认同与归属感。

比赛有输赢 孩子学习增加调适韧性

如果家中有不喜爱运动的孩子,叶雅馨建议,父母要引导孩子培养运动兴趣前,自己要有尝试的意愿,再则先引起好奇,为什么成千上万的群众会聚在球场观看、有啦啦队、欢呼激动?试着邀请孩子的朋友一起到现场观赏运动赛事,感动与情绪是会感染的,陪伴孩子感受比赛的魅力,给自己和孩子一次乐在其中的体验机会,助于增加亲子交互和幸福感。

叶雅馨提醒,比赛总是有输有赢,当支持的队伍输了,可能有沮丧、挫折等强烈负面感受,此时可和一起观赛的人拥抱,讨论比赛精彩和可惜之处,并相约下次再进场支持,「输」往往正是学习的机会,也创建观赛心理健康素养。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消息树

GMT-8, 2024-6-13 07:46 , Processed in 0.039627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