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ewsTree.com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88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防华抢地盘:美国外交追着中国跑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7-21 18:09:5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美国副总统拜登(Joe Biden)7月22日开始对印度进行访问。随着亚太战略“再平衡”的推进,美国高官密集访问亚洲本不足为奇。但2013年却明显不同以往:每每中国领导人到访的地方,美国高层必定会随后亲临。在分析人士看来,美国外交之所以追着中国跑,这与中国崛起以及中国积极扩大与全球各国战略经济合作的外交定位息息相关。

拜登18日在乔治·华盛顿大学发表了主题为美国对亚太地区的政策。在演讲中,他表示22日起访问印度和新加坡。随后拜登还对印度的重要性做出进一步解释。他表示,放眼东方,印度正日益兴起,成为保障东南亚及更广阔区域安全和发展的势力。故而奥巴马将美印关系称作“未来几个世纪里典型的伙伴关系”。

其实,单独来看拜登访问印度,外界或许不以为意。但如果联想到5月中国副总理李克强刚刚访问过印度,拜登的访问便多少有点不同的内涵。李克强将首次外访选在邻国印度,这被认为具有重要的地缘战略意义。美国在推行“再平衡”战略后,一直试图想将印度纳入其战略框架之下,并作为牵制中国的一枚棋子。而李克强的印度行,则旨在加深与印度经贸战略合作,这从一定程度上打破了美国了战略企图。但拜登此次造访印度,则多少是为了对冲李克强印度行后在印度的影响力,继续诱劝印度投到美国全球战略框架中。

仔细回顾,不难发现,美国追着中国外交步子跑已有一段时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3月底刚刚访问完非洲,奥巴马6月底便打着“贸易投资”口号去非洲“收复失地”。

“9·11”后,美国在非洲的影响力收缩,而中国在非洲的影响显著加大。2009年,中国已超越美国成为非洲最大贸易伙伴,中非年贸易额近2,000亿美元,而美国只有其一半。中非贸易在未来两年内有望达到3,250亿美元。当下,包括南非等很多国家都在模仿中国发展模式,中非关系进入全面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

中国对非洲影响力的根深蒂固,深深刺痛美国,也使得美国对非洲热情重燃,并开始积极构造新的战略模式。奥巴马6月非洲之行,部分是沿着习近平的足迹,与此同时还有500名商界领袖会随行,以寻找潜在发展商机。分析认为,奥巴马非洲之旅,表面是修补美非关系,其本质明显是与中国争夺非洲影响力,谨防中国抢走“地盘”。

美国除了在非洲以及亚洲紧追中国步伐外,对中国在拉美的举动更是日防夜备。在中国外交部5月21日宣布习近平即将出访拉美的消息后,美国则派拜登捷足先登。

拉美一直被美国视为固若金汤的后院。但随着“9·11”后的反恐战争,美国开始忽略拉美。期间,左翼势力在拉美空前壮大,并出现了一个排除美加之外的拉美一体化新局面,使美国在拉美的影响力一落千丈。相比之下,中国与拉美国家的关系则如火如荼。中国与多数拉美国家存在优势互补,双边的经贸合作进展顺利,“中国制造”的商标已经遍布整个美洲大陆,中国与拉美国家的关系也创历史新高。

在反美斗士查韦斯(Hugo Rafael Chavez Frias)逝世后,美国开始采取一系列经济、政治、军事、外交和意识形态的措施,以谋求削弱中国影响力,并重现美国昔日在拉美的声势。

分析人士认为,中国实行改革开放30多年来,经济、科技和国防实力取得空前发展,并冲击着世界国际格局和地缘政治秩序,这甚为美国所忌。于是,应对、平衡中国力量,便成了美国战略东移的关键考量。随着奥巴马连任,如何让自己青史留名,是其重要考量。而建立外交政绩则是历届总统的优先选项。对奥巴马而言,如何将牵制中国的“再平衡”战略推进延伸,是其外交政绩的重要体现。但随着中国越来越积极参与国际事务,甚至有时遮盖了美国的光芒,这让美国认为,要想防范中国,不仅要守在亚洲,而且还要追到全球。

美国到处追着中国跑真能达到其战略目的吗?至少拜登很自信。他在18日的演讲中表示,强大国家一向多方行事,“用大白话说就是,我们可以一边走路,一边嚼口香糖。”但因美国经济的困窘以及军事战略的收缩,美国是否真能如拜登所言,外界大多持有疑虑。在美国有些自顾不暇之时,崛起的中国,恰好弥补了美国经贸等方面的缺失,这对任何寻求发展的国家而言都求之不得。何况,在叙利亚、伊朗、巴以等国际问题上,美国本身就需要寻求支持。美国皮尤中心18日的民调显示,世界各地民众越来越相信中国最终将取代美国,成为世界头号超级大国。如此说来,美国想通过追着中国跑来平衡中国影响力,则终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骆都 撰稿)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手机版|消息树

GMT-8, 2025-9-30 14:53 , Processed in 0.053710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