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十字军的时代开始,西方世界对于中东便有了“裂土分疆”的意愿,尽管狮心王(Richard I of England)或巴巴罗萨(Friedrich I Barbarossa)大都被萨拉丁(Saladin)和他的后继者们赶回欧洲,但当最后一个控制中东的政权——奥斯曼帝国陷于“西亚病夫”的困境后,列强的瓜分豆剖就随之而来。在中国民众有感于“时局图”上中疆土四分五裂,“东亚病夫”如不革命就死路一条时,“西亚病夫”已经误入歧途,并在英、法《凡尔赛条约》体系瓜分之下土崩瓦解:《洛桑条约》、《色佛尔和约》之后,中东在列强“指导”、“庇护”下就变得遍地大王旗。
伊拉克的“独立”可算是其中一个典型的例子,该国第一任执政费萨尔(Faisal I of Iraq)在与英国间谍头子劳伦斯(Lawrence of Arabia)合作并宣示与伦敦的“精诚协作”后,他虽被法国逐出叙利亚、黎巴嫩地带,但英国念及旧情,就出于“稳固托管地”的念头,将其亲手立为国王,使之在1920年登基。独立后的伊拉克虽名为王国,实为英国殖民地,直到二战结束,英国的霸权消灭而美、苏的霸权呈现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