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日报
在故宫筒子河北岸,景山西侧,北海东侧,有一组恢弘精美的建筑——
正门为卷洞式琉璃门,基座为青白石须弥座,中门左右护有汉白玉石栏杆。

“三座门”(大高玄殿正门) 京报网 张宁/摄
这就是京城有名的大高玄殿,老北京俗称“三座门”。
明清时期,“三座门”就是规格极高的皇家道观。
上世纪这里曾一度是军委办公厅(后文简称“军办”)驻地,这也为其增添了不少神秘色彩。
皇家第一道观
说起“三座门”,就不能不提明代的嘉靖皇帝。 他15岁登基,在位45年,是明朝实际在位时间最长的君主。
嘉靖皇帝画像
但嘉靖痴迷道教,有一半时间不在皇宫,而是一头扎进云雾缭绕的神仙世界,又被后人称为“道士皇帝”。
嘉靖帝影视剧形象
他在京城兴建了很多道观,频繁举行祷祀活动,花费了大量钱财,以至于当时有句民谣广为流传,“嘉靖嘉靖,家家皆净”。 其中,大高玄殿就是嘉靖帝最为宏大的手笔。

1900年前后的景山、大高玄殿牌坊和习礼亭。2017年2月28日16版《北京日报·旧京图说》
建造大高玄殿所用木材均来自四川、贵州、湖南、广西等地,建成后占地面积约1.5万平方米。
大高玄殿的大门为券洞式三座门,院内东西有钟鼓楼,正北是大高玄殿,大高玄殿后是九天万法雷殿,最后一层是象征天圆地方的乾元阁。示意图 京报网 杨盼/绘
嘉靖帝“每祷必至”,甚至不分日夜在此斋醮,足见“三座门”之风光。 大高玄殿, 瑞典学者喜仁龙摄于1925年。2017年2月28日16版《北京日报·旧京图说》
到了清代康熙年间,为了避开皇帝玄烨的名讳,这里更名为“大高元殿”,故宫的北门原名“玄武门”,也为了避讳改为今天的名称,即“神武门”。
由于清代统治者对道教推崇不及前朝,大高玄殿这座皇家道观,也逐渐变成“祭天”、“祭祖”的场所。 虽风光不及以往,但大高玄殿还是保持着相当崇高的地位。
直到八国联军侵华,慈禧和光绪外逃,大高玄殿成为法国军队的驻扎场所,殿内被破坏得满目疮痍,后虽进行维修,却已不复初时辉煌。
大高玄殿习礼亭。瑞典学者喜仁龙 摄于1925年。2017年2月28日16版《北京日报·旧京图说》
连南牌楼的匾额“乾元资始”都流落到月坛内,一度被当做座椅使用。直到本世纪初期,复建南牌楼时才复归原位。

复建的南牌坊与曾经流落月坛公园的南牌楼匾额(右下角) 北京日报图
起草元帅悼词
解放后,由于百废待兴,为了节省兴建办公地点的经费,许多单位不得不借用古迹办公。 “三座门”也被借用,成为军办招待所,负责承办一些日常的会议。许多历史性事件,也在此上演。
譬如,陈毅元帅逝世时的悼词便是在此起草的。

大高玄殿 北京日报图
据时任总政治部干事的刘岩回忆: 1972年1月7日一大早,他就被领导交待任务——到干部档案室借出陈毅同志的档案,然后前往“三座门”参加会议。 到了会议现场,他才得知陈毅同志已于昨晚逝世,中央决定治丧工作由军委牵头办理。悼词由总政的同志负责起草,具体工作就落到了刘岩身上。

陈毅画像 北京日报图
悼词的篇幅很讲究。因为不久前逝世(1970年9月)的副总参谋长李天佑,《解放军报》登的悼词共246个字。 而陈毅是元帅军衔,逝世时是军委副主席,两人军衔、职务均相差两级,刘岩决定按照李天佑字数的两倍来写,简历用157字,全篇566字。
这份悼词的初稿,就这样在“三座门”完成了。
1月8日,周总理亲自审改了悼词稿,又经毛主席批阅,最终定稿。 1972年1月10日,陈毅的追悼会在八宝山举行,由周总理致悼词。 周总理致悼词 视频资料图
甚少参加此类活动的毛主席,不顾身体病痛,从住处直接赶到现场,这次追悼会也因此变得更具历史意义。
同日,新华社播发了悼词全文,次日发表在《人民日报》头版上。
鲜为人知的军办往事
1979年,军办从总参谋部建制之内独立出来,正式搬入景山前街20号,也就是“三座门”一带,在此办公20余年。

从景山西街上看大高玄殿 京报网 张宁/摄
在军办工作近40年的傅学正,2006年在《党史天地》杂志发表了《在中央军委办公厅工作的日子》一文,详细追忆了这段不为人知的往事。
傅学正说,军办的主要任务是秉承中央军委领导人的决策、意图,实现军委交办的任务;承办军委召开的各种会议,负责文书的起草、电报、档案的收集整理工作;目的是当好参谋和助手。
1949年设立初期,规模很小,是个秘书服务性的机构,直到1955年底,一直在中南海“居仁堂”办公。
1955年秋,位于“旃坛寺”的第一栋办公大楼落成后,军办搬出了中南海,机构也相应扩大,设有秘书处、信访处、外事处、政治处等。

复建的大高玄殿南牌坊 京报网 张宁/摄
搬入“三座门”后,考虑到军办的特殊性,秘书、警卫、服务应统一管理,便把总参管理局第一服务处拨归军办建制,同时把军办的管理处归入第一服务处内。这样一来,军办机构就显得庞大起来,光是服务处就有七八百人。 直到2000年,军办迁往新的办公地点,“三座门”才完成历史使命。
回归故宫重现真容
2010年,大高玄殿回归故宫管理,尘封60余年的皇家道观修缮工程陆续开始。

2014年8月13日,大高玄殿建筑群待修复的九天万法雷坛内部结构。北晚新视觉图
2015年,第一期修缮工程于4月开工,这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大高玄殿经历的首次整体大修。

2015年4月3日,大高玄殿整体大修现场,北晚新视觉图。
据北京市文物局2017年1月24日发布的《大高玄殿文物保护规划》,大高玄殿有望在2020年开始接纳游客。
2016年11月8日,故宫博物院将修缮施工前拆卸下的宝匣重新安放到大殿正脊正中的脊筒中,并完成正脊合龙。北晚新视觉图。
这意味着475年来从未对普通人开放过的“三座门”,即将揭开神秘面纱……
不过,在开放之前,您可以到景山周围走走,从红墙外瞧瞧“三座门”的风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