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ewsTree.com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60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奥巴马克里暗战争夺外交指挥权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4-12 08:45:4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美国外交决策层并非铁板一块,历来有所谓“府院之争”。而在现任国务卿克里与总统奥巴马之间也存在着这样的角力,集中体现在国务院的人事安排上。但有分析认为,在越来越强势的奥巴马及拜登面前,克里很难得到太大的发挥空间,奥巴马最终会在国务院人事安排的“暗战”中取得胜利。

克里(John Kerry)4月12日起将展开其上任以来首次亚洲之行,其中,应中国外交部长王毅邀请,克里将于13日至14日访问中国。而在此之前,克里已经访问欧洲、中东,包括陪伴奥巴马造访巴以,到访伊拉克和阿富汗。而在这次亚洲之行后,他就算初步完成了对全球重点地区和主要盟友的访问。

克里马不停蹄的奔走不输希拉里(Hillary Clinton),但在对外交决策权的掌控方面能否像前任一样,却仍是一个未知数。但有分析认为,在越来越强势的奥巴马及拜登面前,克里很难得到太大的发挥空间。

美国外交决策层并非铁板一块,历来有“府院之争”,尤其是总统与国务卿都比较强势时,如果在外交理念上不一致则容易产生碰撞。在奥巴马第一任内,一方面由于他本人缺乏外交经验,更由于希拉里在接受任命前就开出价码,拒绝白宫干涉国务院的人事安排,使希拉里得以全权掌控国务院。但由此出现的却是白宫与国务院在外交事务上经常表现出不同论调,抑或出现相互推诿甚至相互暗讽的情况。

国安顾问多尼伦(Tom Donilon)2012年11月在国务院外交政策论坛上的发言称,除了“转向亚太”之外,美国外交还有一个另一个转向:即告别单边主义的、以武力为支撑的外交,转向构建联盟、交结友邦的的外交。有分析人士据此认为,美国并未完全从伊拉克、阿富汗全身而退,而修复在伊战后饱受损伤的盟友关系,将是奥巴马第二任外交的当务之急。在这样的背景下,未来四年内美国的外交将更多倚重克里领导下的外交工作的效率,他应该在希拉里的遗产上重振国务院在外交政策中应有的地位。

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克里似乎无法如愿以偿。华府观察人士指出,目前外交战略决策的制定在于白宫与国家安全委员会这一层级,国务院仅负责执行。克里在奥巴马外交智囊及决策圈内的话语权也非常有限。在外交国安团队内,除克里、哈格尔,多尼伦为国安顾问——据称将由奥巴马的另一位心腹、美国驻联合国大使赖斯(Susan Rice)接替,其副手麦克多诺(Denis McDonough)转任白宫幕僚长,职缺由拜登的国家安全顾问布林肯(Tony Blinken)接替。前国务卿希拉里的政策主任苏利文转进白宫,担任拜登的左右手。从这些调整可见,奥巴马与拜登的心腹个个受到重用。

而在国务院的人事安排也折射出奥巴马与克里之间的角力。负责东亚事务的助理国务卿坎贝尔(Kurt Campbell)今年2月就已卸任,但至今没有接替人选,由副助理国务卿约瑟夫·尹(Joseph Y. Yun)代理。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克里不希望奥巴马安插白宫要员或是心腹到自己麾下,而呼声一直很高的罗素(Daniel Russell)正是国安会干将。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几天前出来“放话”说曾警告日本不要将钓鱼岛“国有化”的还是坎贝尔。今年1月,坎贝尔曾向多维新闻表示,美国政府对钓鱼岛争端升温表示关切,强调美国正在进行幕后外交(quiet diplomacy),同时坦承局势急剧升温显示外交斡旋失败。而在4月8日,他首次透露了美日“幕后外交”细节,称美国当时“强烈建议”日本不要购买钓鱼岛。但日本消息人士则称,美国政府当时只是要求日本在处理此事时要“谨慎”。

分析人士还指出,国务院目前几乎所有的主要地区负责人都处于“代理”的状态,这也是克里坚持与白宫在人事安排上较劲的结果。克里希望安排自己在参议院外交委员会的人马,却遭遇了决心在第二任内全面收回外交指挥权的奥巴马。

而克里身边的人看得出来,奥巴马最终将会是国务院人事安排角力的胜利者。目前,负责为克里起草外交政策演讲稿的主笔克鲁宾(Stephen Krupin)就来自奥巴马的班底,他曾任奥巴马竞选总部的演讲稿主笔,也是今年总统就职委员会委员会主要的撰稿人。分析人士指出,预计白宫还将设法安排更多奥巴马的人马以及竞选功臣进入国务院。


(章了凡 撰稿)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手机版|消息树

GMT-8, 2025-9-30 09:07 , Processed in 0.053720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