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ewsTree.com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40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美国区别对待钓鱼岛南海 日本G7急祭捆绑策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6-4 18:26:1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在香格里拉对话会上美日菲越集体批中国后,日本欲将“反华大合唱”移师七国集团峰会(G7)。据称日本将推动会议最后的联合声明首次点名批评中国在东海和南海单方面用实力改变现状的行动,并要求中国采取自我克制的态度避免影响地区稳定。
从中越撞船事件后日本心急火燎地表态,到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前不久主动要求到香格里拉对话会演讲批中国,再到日本欲借G7峰会建立欧美对华统一阵线,与南海问题并不相干的日本在批评中国方面极为积极。除了急需拉拢应对中国的盟友,分析人士认为日本连续在国际场合批评中国强权,主要缘于美国对东海和南海的政策并不相同,日本正在利用G7机会捆绑东海南海问题。
在钓鱼岛问题上,正如中国无法预测中日开战美国是否出兵,美国亦无法预料中国是否会真的开火。避免卷入战争是美国在钓鱼岛问题上的原则。5月末,中日战机首次在东海异常接近,日本海上自卫队电子侦察机与解放军2架苏-27挂弹战斗机最近时仅距30米,这极有可能擦枪走火。美国没有站在日本的立场谴责中国,而是鼓励中日通过对话和外交手段解决任何领域分歧。今年2月日本军舰强闯中国海军演习区,中国军舰对日本战舰实行雷达照射,日本刚开始考虑公开中国挑衅的“证据”,但最终在美国的反对下不了了之。去年12月日本扬言对中国巡航钓鱼岛的飞机实行警告射击。不过美国担心日本自卫队率先向中国飞机射击必然会引起中国的反击,中日两国很可能发生武装冲突。美国警告日本不得对中国飞机警告射击,呼吁双方谈判解决问题。
虽然美日为同盟关系,钓鱼岛争端发酵以来,美国屡次放言《日美安保条约》第五条适用于钓鱼岛,但中国的对日高压态势最令美国不舒服。由于美国和日本的军事协防关系,美国过分支持日本可能引起解放军的误判,最后造成中日擦枪走火拖美国下水的境地。因此美国尽量收敛对日本的支持,避免在东海向中国示强。
今年2月驻日美军司令官安杰瑞勒(Salvatore Angelella)在东京举行的午餐会上曾表示,美军不会直接介入中日军事冲突,因为是十分危险的行为,我们希望日中两国通过对话来消除发生这一种危险的可能性。此前历次中俄在东北亚举行联合军演,美国都会与日本同时举行联合军演。然而今年5月中俄在东海军演时仅日本单独进行了夺岛演习,不见美军的踪影。美国日趋撇清与中日纷争的干系,是为了避免被日本绑上对华战车。
而在南海问题上,由于没有与菲律宾、越南签署出兵协防的协议,美国鼓动南海国家对抗中国并不会引发中美的终极军事摊牌。5月初中越在南海撞船后,5月末越南一艘渔船在撞击中国钻油平台后倾覆,61日中越再次在西沙撞船。美国除了发声谴责中国外,并没有能够制止中国的杀手锏。美国深知在南海问题上没有位置,其强硬姿态是为了展示在地区的存在。
看上去中美之间的针锋相对和火药味极为显眼,但不能忽视的是南海问题并没有影响中美之间的正常军事交流。中美在香格里拉对话会上的对呛并没有影响中国本月首次参加在夏威夷举行的环太平洋海上军演。中美尽管在外交措辞上严厉对待彼此,但在具体的军事行动中却时刻保持安全距离。55日,正在中国南海黄岩岛附近执行训练任务的美国海军第7舰队旗舰LCC19蓝岭号指挥舰与几艘中国海军驱护舰相遇。美方不仅未渲染双方对峙,反而罕见地澄清双方处于安全距离,两国战舰当时“表现非常专业”。中国外交部亦表示中国海军舰艇在相关海域进行例行巡逻是正当合法的,很正常,没有必要大惊小怪。
在南海局势升温的同时中美在军事层面继续互动。中国提醒美国新型大国关系的重要性以及两国的共同利益,是平息事端最好的釜底抽薪之计。这些说明中美之间的新型大国关系已经走上正轨,中美都在分割处理双方的矛盾和分歧,正探索新型大国关系在具体操作时的各种范例。所谓斗而不破,文卫武功手段各有不同。
美国在东海问题上的谨慎,在南海问题上的理性,让日本利用美国影响力对抗中国的计划不能够实施。日本在南海问题上极为活跃,将中国在东海南海问题上的表现一律称为强权,其实是在借南海问题升温捆绑推销东海问题。面对靠山美国越来越跛脚,捆绑东海南海问题正是日本内心恐慌的一种表现。
分析人士指出,G8峰会原定64日在俄罗斯黑海海滨城市索契举行,后改为布鲁塞尔,这是17年以来俄罗斯首次缺席,故称为G7峰会。峰会将持续两天,主要讨论的是经济问题。在G7七个国家中,以德、英、法、加、意为主要的欧盟2013年与中国的经济贸易量达5,590.6亿美元,位列第一位,且数字逐年上升。美国与中国的经济贸易以5,120亿美元列第二位,紧跟欧盟其后,也保持着逐年上升势头。在G7国家中日本与中国的经济贸易仅以3,125.5亿美元列于第5位。可以想见,背负着历史沉重包袱且迈不过这个坎的日本,与中国的贸易状况只会越来越差。除了与中国关系密切的俄罗斯首次不参会是日本的胜算,日本联络与中国贸易关系密切的各国批评中国,能够成功的几率可想而知。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手机版|消息树

GMT-8, 2025-10-1 09:28 , Processed in 0.083000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