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ewsTree.com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40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梅子:与兽兽教授和他的女儿谈一谈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5-2 23:11:3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按】兽兽教授的留言:求助梅子,看完文章再想到女儿回家种种惊人的表现,心情糟透了。女儿在国内一985高校大二地信专业,出高铁车站满身的名牌,苹果手机叽喳一路子(用压岁钱私自购买),回家第一件事情告诉她妈妈要烫发,割双眼皮,额的天,绝对不行,完全物化了,我们曾经的好学上进的女儿怎么变成了这个样子?她的回答倒也干脆,现在年轻人的社会就是这样子。父母无能教子无方,可十几年含辛茹苦竟然顶不住花花世界短短两年的冲击,七零八散,想哭,却无泪。她还是个孩子,还是个学生啊,我恨韩剧,我恨湖南卫视,我恨这个荼毒心灵的社会。
  .
  教 授:
  
看到你的留言,一是无奈,二是愤慨,很想与你和你家孩子谈一谈,谈谈信仰,谈谈本真,谈谈人之身体受之父母,谈谈什么才是自我完善和自我实现,谈谈我们这个物化的社会和整个青年一代的无助与迷惘,可我也深知当代青年一是娇惯,二是极有主见,交流很难有结果,可我为你着急那是真的。同样是为人父母,你的留言恰巧提醒我该怎么教育孩子,谨为此,深表感谢。
  
无论谁,我们都必须承认最爱自己的是且必然是自己的父母而不是别人,我们的身体容貌来自父母,无论美丑,这都是父母爱情的最终寄托和外在体现,因此,私自改变是不恰当的,也是不可接受的。换一个角度说,自孩子孕育那天起,尤其从呱呱坠地那时起,他(她)作为父母爱情的结晶和生命的延续,就承载着本真和纯粹双重使命,我们会耐心发掘他(她)的潜质,小心地呵护他(她)的身体,倾尽毕生之心力栽培他(她)长大成才、顶天立地,可即便这样,孩子的成长过程亦是从父母手中慢慢失去的无法逆转的社会化过程,也是社会把他(她)从我们手中慢刀子切肉般无情的剥夺过程:我们给了他(她)生命和温暖,他(她)给了我们圆满和快乐,当我们望着他(她)慢慢长大回味最多的往往是最初那粉粉的一团,由此到踉跄学步、咿呀学语再到缠膝绕肩、比肩而立,由疼了就哭饿了就叫气了就跳,到小大人般和我们说理,再到做不完的作业,哪一天不是沐浴在父母爱的目光中啊,可我们与孩子在一起的日子实际上没有多久!现在的孩子两岁就上幼儿园,六岁就杀入考场,到孩子长到八、九岁,那就有许多小朋友,有心事不主动跟咱说了,有时间去找小朋友玩了——此过程相信每一个父母都难免失落,但又每一个父母都深明大义地接受剥夺,再之后便是读大学开始的社会化、隔膜化、寄托化,当思念成为常态,剥夺不可逆转,这真要命!此刻我很难想象,当父母一天天看着长大的孩子有一天回家连鼻子眉眼都变了,是什么滋味。若整容整的连同父母都陌生,那实际上就是对父母亲情的野蛮蹂躏!
  
再别说成长就是进步,我常常想起孩子在两、三个月大的时候伸着个小手津津有味地挽花,据说孩子的这一本能动作优美过世界上任何成人舞蹈,可孩子长大就退步了,退化了。我常常想起孩子小时候涂鸦,画长脸敢把下巴拖在地上,画大眼睛能大得大过嘴巴,即便画个圈,看似漫不经心,可起笔与落笔居然能不露痕迹地合上,孩子长大,这一点也退步了。类似的还有触觉、痛觉、味觉及语言学习能力,实际上也在退化。所以,为人父母,我们心中的孩子在相当程度上流连于那个常常犯错的需要照顾的孩子,再有,就是经一番努力教育出来的那个孩子。所谓教育,既是让知识在孩子身上打下文明的烙印,也是在孩子身上留下父母各自的意识痕迹,所以,我们不仅仅爱孩子,同时也爱上了对孩子的哺育过程,终极则是爱上了我们对孩子的付出。这种付出之所以伟大在于不求回报,但却不容亵渎和篡改,所以,我认为孩子整容从根本上就不可接受!
  
也别说因“现在的年轻人就是这个样子”那自己就一定学习效仿这个样子,当大家都模仿个性的时候,个性就庸俗为没个性,是乱来。这个社会的典型标志就是物化沉沦,当初没教好孩子“出污泥而不染”,这里恰恰又一个“大多数人就是这个样子”或“整个社会都这个样子”作祟,前一个对儿女,后一个对家长。当我们指出孩子错误的时候,也应该大方承认自身的错误,我们只抓知识抓身体而相当程度上忽视了孩子的世界观培育,我们让他(她)从考试到考试一举攻下985但却一直没培养成孩子的独立人格与审美情趣,最起码,我们忽视了知识的社会化批判吸收和美学机制的辩证还原,没把孩子领上人格独立、自我扬弃、道德复归、世界观确立的思想成长,也就是说,一个是脱离劳动,一个是美学人格的批判性扬弃,当我们只重灌输不重视吸收,那时候,大错就已铸成。无论如何我们都应该知道:特色社会是个物化的时代,也是个比烂的时代,单纯的知识武装是长不大的,还需要他人观念,还需要社会化本地化转化,还需要真善美凝聚,还需要是非辨别,多年来正是少了这一块,职场上一个明显的事实是本科不如专科、研究生不如老江湖,读博士读傻了的大有人在,文盲做老板的车载斗量。这些话不是极端,而是现状,当我们走进大学,就感觉这里与我们当年不一个味了。
  
孩子怎么教育是个永恒的话题。我家先生这次回老家以及去南方考察,起码在三个场合与人一起交流过子女教育。第一次是姥姥94岁大寿,他们这一代无一例外地通过考试进入过体制,可相比他们,下一代一是娇生惯养,二是相互攀比,三是学习成绩总体上不如长辈,四是自私,亲情观念淡薄,这都是需要矫正的。第二个场合是先生发现越是穷苦家孩子越娇惯,以至于农村的孩子有的尚缺乏基本的礼貌,还有的被灌输狼性观念,高强度个人主义,酒桌上与同学朋友谈起,得出的结论是这代父母已下决心不让孩子受罪,矫枉明显过正了。第三个场合在南方,见过几个借读生,调查过几个留守儿童的父母,结论一是没办法,二是孩子明显被歧视,已养成逆来顺受的扭曲人格,三是这个话题不能深谈,谈多了做母亲的受不了。与上述三种情况相比,我家孩子小一些,但也生活不能自理。我在济南长大,这个年龄会做饭了;先生老家在农村,小时候每年都养一头猪。看来,劳动与思想教育已成为当代学校教育空窗,亟需家庭教育给补上。
  
教授,在教育子女方面我和我家先生尚在摸索阶段,蒙你信任,但却实在找不到比较好的应对办法提供给你,抱歉。但我感觉,你女儿可能已恋爱或渴望恋爱,所以才萌生对她心里自认为美的强烈渴望,若如此,我的看法有三点:
  
第一,五官及血肉受之父母,从道德讲是不容人为改变的,而当下整容成功的少之又少,失败的案例却车载斗量,其中少数成功者以影视明星为代表,他们花费巨资,且千人一面,给人的第一感觉就是俗,有斧凿痕迹,不协调。
  
第二,男人的审美千奇百怪,因人而异,我家先生当年就刻心铭骨地爱上一个长相有点丑的农村姑娘,也就是说,未必人人喜欢“双眼皮”、“高鼻梁”、“黄头发”的,先生说男人最喜欢女孩子的质感和精神厚度,其次是气质,再后才是长相。但凡一个稍有社会经验的男人,对人造美女,一眼就能看出来。
  
第三,家人能沟通、包容,这很好,生活在这个倒霉的时代,父母要给孩子指点迷津,强化是非观念、抗压心理与忧患意识;作为孩子,也应该勇于对父母敞开心扉,倾诉郁闷,而不该固步自封,一句话拒人于千里之外。
  
你说对吗?
  
顺致
  春祺
  
梅 子
  二零一四年五月二日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手机版|消息树

GMT-8, 2025-10-20 14:28 , Processed in 0.062553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