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ewsTree.com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3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国给了川普迎头一击,主动脱钩美国的势头,已经越来越明显了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6 小时前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源: 泠泠说史

2025年10月,全球产业链的博弈进入关键节点,中国商务部与交通运输部同步推出的两项政策——对稀土相关技术实施出口管制、对涉美船舶收取特别港务费。

这两项政策犹如两枚精准投放的“技术楔子”,直接刺入美国构建的科技与贸易霸权体系,而在这场没有硝烟的较量中,这不仅改写着高端制造的权力格局,更推动着世界经济向多极化方向加速演进。




掐住高端制造的“技术命门”

10月9日,商务部公告第62号文件正式生效,将稀土开采、冶炼分离、磁材制造等全链条技术纳入出口管制。

这份被称为“史上最严”的管制清单,首次将技术载体、工艺参数、仿真数据等无形资产纳入管控范围,甚至规定境外生产物项中中国技术含量超过0.1%即需申请许可。




而这种“从矿石到成品”的全流程封锁,直接击中美国军工与半导体产业的软肋。

以F-35战机为例,其发动机使用的钕铁硼磁体90%依赖中国技术,洛马公司测算显示,若无法获得中国稀土冶炼专利授权,单架战机生产成本将激增230万美元。




更严峻的是,阿斯麦光刻机中的真空泵组件、特斯拉汽车驱动电机中的钐钴磁环,均采用被管制清单覆盖的稀土二次资源回收技术,这种技术断供的连锁反应,正在全球供应链中引发“多米诺骨牌”式震荡。

美国地质调查局数据显示,全球92%的稀土精炼能力集中在中国,尽管澳大利亚芒特韦尔德矿区、美国芒廷帕斯矿场加速扩产,但缺乏中国独创的“钙焙烧-硫酸浸出”工艺,其稀土氧化物纯度始终无法突破99.5%的关键阈值。




这种技术代差导致美国军工企业不得不将关键部件生产环节外迁至马来西亚、越南,但这些国家的环保标准与工人技能又成为新的瓶颈。

重构海运市场的“规则杠杆”

而就在稀土管制生效的第二天,交通运输部宣布自10月14日起对涉美船舶收取特别港务费。




这项分四阶段实施的政策,将美国船东、美资控股企业、悬挂美国旗的船舶全部纳入收费范围,费率从每净吨400元人民币逐步上调至1120元,这种“精准打击”式的收费设计,直接对冲了美国对中国船舶加征的港口费。

根据美国海关与边境保护局细则,中国建造的万箱级集装箱船若挂靠美国港口,船东单次需支付850万美元费用。




而按照中国新规,同类型船舶停靠上海港时,美国船东需缴纳的特别港务费仅为其在美国支出的12%。

这种成本倒挂促使马士基、达飞等航运巨头紧急调整运力部署,将原本部署在美西线的12艘中国建造船舶调往欧线,导致洛杉矶港集装箱积压量三周内激增40%。

更深层的变革发生在规则层面,中国同步修改《国际海运条例》,明确规定“任何国家对中国船舶采取歧视性措施,中方将采取对等反制”。




这项立法突破使得国际海事组织(IMO)不得不重新审议《海运反垄断豁免条例》,欧洲船东协会被迫召开特别会议,讨论建立脱离美元结算的“新丝路海运价格指数”。

全球产业链的“重构浪潮”

现在两项政策的叠加效应,正在催生世界经济格局的深刻调整,在技术领域,沙特、巴西等资源国加速构建“去美元化”的技术交换体系。




沙特与巴基斯坦签署的《共同战略防御协议》规定,凡采购中国052D驱逐舰技术的国家,可获得巴方核保护伞技术支持,这种“技术换安全”的模式,使得中东国家对美制“萨德”系统的需求下降67%。

在贸易领域,RCEP成员国启动的“关键矿产供应链联盟”已吸纳23个国家,该联盟规定,成员国之间稀土贸易采用人民币结算,且技术转让需经三方审核。




这种制度安排直接导致澳大利亚LYNAS公司被迫中断与美国蓝线公司的合资项目,其马来西亚稀土加工厂40%的产能转向供应韩国LG化学。

金融市场的反应更为直观,10月10日政策发布后,纽约股市三大股指单日跌幅均超3%,而上海黄金交易所稀土概念板块上涨9.2%。

更耐人寻味的是,比特币价格首次突破12万美元关口,加密货币市场分析机构Chainalysis指出,其中有27%的增量资金来自中东主权财富基金,这些资金正通过数字货币渠道构建独立于SWIFT系统的技术支付网络。




多极化的不可逆趋势

当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还在威胁“将中国列入最高级别制裁名单”时,全球技术合作的新图景已然展开。

在柏林举行的全球供应链峰会上,德国巴斯夫、法国道达尔、中国中化集团签署协议,将共同投资建设贯穿中欧的氢能运输走廊。




这条不依赖苏伊士运河的新通道,将采用中国量子加密技术和德国燃料电池驱动,预计2027年建成后可使欧亚贸易成本降低22%。

这种去中心化的趋势在微观层面同样显著,韩国浦项制铁与印度京德勒西南钢铁签署的协议规定,双方将联合开发不含中国技术的稀土永磁材料,但技术标准需经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认证。




而这种“竞合关系”的建立,标志着全球产业链正在从“中心-外围”结构向“节点-网络”模式转型。

历史总是以意想不到的方式展开,当美国还在用301调查条款维护霸权时,中国通过稀土技术与海运规则的双重突破,正在为全球产业重构提供新的制度供给。




这种变革不是简单的“脱钩断链”,而是通过技术标准、贸易规则、金融体系的创新,构建更具包容性的多极化秩序。

结语

中国的稀土技术管制与船舶特别港务费政策,本质上是对美国单边主义的精准反制,而全球 “脱钩” 美国的势头则是世界经济发展规律的体现。

https://www.163.com/dy/article/KBOS146I05568PGU.html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手机版|消息树

GMT-8, 2025-10-14 08:43 , Processed in 0.062610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