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ewsTree.com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62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杜甫骂人最狠的一首诗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5-3-23 19:32:4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诗心词韵





春日里,桃花笑春风,柳絮轻舞,似是在为那些穿越时空而来的文人墨客铺就一条诗意盎然的小径。

从屈原“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孤高自许,

到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傲骨铮铮,

再到辛弃疾“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的壮志难酬之叹,文人们以笔为剑,直指时弊,抒发胸中块垒。

提及杜甫,我们不禁会想起他那“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沉郁顿挫,或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壮志豪情。

而杜甫,这位被誉为“诗圣”的巨匠,其批评之作,更是别具一格,深刻而有力。

尤其是那首《戏为六绝句》,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展现了杜甫对文学批评的独到见解和深刻洞察。

杜甫以一种近乎戏谑却又饱含深意的笔触,对那些贵古贱今、好高骛远的习气的文士进行了有力的回击。





native advertising



这首《戏为六绝句》中,短短二十八字,却字字千钧,让人读来不禁拍案叫绝。

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

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唐·杜甫《戏为六绝句·其二》

首句“王杨卢骆当时体”,杜甫以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这“初唐四杰”为例。

肯定了他们作为时代文学代表的独特风格和贡献,言下之意,任何文学样式都是特定时代的产物,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和价值。

紧接着,“轻薄为文哂未休”,笔锋一转,直指那些讥讽他们作品轻率嘲笑、缺乏敬畏之心的后来者,他们的浅薄与无知,在杜甫眼中,无异于自取其辱。

最为人称道的,莫过于后两句“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尔曹身与名俱灭”,杜甫以预言式的笔触,宣告了那些只知批评而不思进取的文人的最终命运。

他们或许能够在一时之间获得名声和地位,但随着时间的流逝,他们的名字和作品终将被人遗忘。

这句话充满了对短暂与永恒的深刻思考,也表达了对真正文学价值的坚定信念。

“不废江河万古流”,则是整首诗的点睛之笔,杜甫以江河之永恒与个体生命之短暂形成鲜明对比,寓意深远。

他坚信,真正有价值的文学作品将如同江河般奔腾不息,万古长流。

这句话不仅是对“初唐四杰”等诗人的高度评价与赞扬,更是对所有文学创作的一种鼓励与期许。

回到“好古非今”这一主题,我们不难发现,杜甫的这首诗,正是对这一倾向的有力反驳。

他并非一味地“好古”,而是强调了在继承中创新的重要性,以及在评价文学作品时应有的客观与公正。

它以无声的力量,告诉我们:真正的文学批评,应是对历史的尊重,对未来的期许,以及对自己创作的不懈追求。








杜甫的《戏为六绝句》,不仅是对文学批评的一次深刻反思,更是对人性中那份偏执与短视的温柔提醒。

而当我们站在这个新时代的起点,回望过去,更应带着一颗敬畏与谦逊的心,去审视每一份文化遗产,去理解每一个时代的声音。

无论时代如何变迁,文学的本质和价值永远不会改变;

无论我们身处何地、身处何时,都应该保持一颗敬畏之心、一颗创新之心,去创作、去传承、去发展那些能够触动人心、启迪智慧的文学作品。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手机版|消息树

GMT-8, 2025-10-14 08:37 , Processed in 0.063652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