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ewsTree.com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474|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索契上空的外交风云 中俄准同盟“战”西方强弩之末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2-6 07:25: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2月6日赴俄罗斯索契出席第22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开幕式。这是习近平2014年首次出访,也是中国国家元首首次赴境外出席大型体育活动。2013年俄罗斯在国际舞台上表现强硬,同美国的关系降至冰点,奥巴马早早宣布将抵制索契冬奥会。有俄罗斯学者表示,中国领导人此举“是一个极具象征意义的时刻,它表明相互支持的俄中关系不会受到世界政治形势左右”。

习近平出席索契冬奥会本来再正常不过,但拜欧美领导人集体“后退”所赐,中俄领导人之间又“近”了一步。西方国家去不去是他们的自由,打“政治牌”反而将自己陷于外交守势,而且越来越“小家子气”。西方国家对于俄罗斯的心怀不满,从一个较短时段来看,不过是对2013年俄罗斯外交出色表演的愤懑和难言的嫉妒而已;从较长时段来看,从冷战结束至今,20余年来步步紧逼的西方,已经显现出强弩之末的相对衰势。经过2013年大国关系的诡谲多变之后,围绕着2014年索契冬奥会发生的一系列事件,预示着大国竞争与合作的一波新局面。

最大看点:中俄准同盟抗美

在习近平就任国家领导人一年之内,中俄两国首脑已在不同场合会面多达五次,如今在2014年度展开的首访又是俄罗斯,此举向国际社会传递着什么信息?习近平与普京的频繁接触有何寓意?

在观察人士看来,首先,苏联解体后的俄罗斯,曾一度被强权国家视为二流国家,新干涉主义插手远东地区事务直冲俄罗斯而来,百废待兴的俄罗斯面临各种挑战和风险。中国同样面临西方势力的种种干扰,这些都与强权和霸权的存在不无关系。中俄两国首脑常态化的接触,正是与强权和霸权及新干涉主义斗争的需要。全面提升中俄两国战略伙伴关系,是中俄两国首脑共同肩负的责任,强权和霸权的存在促使中俄两国必须站在一起,打破单极世界建立国际新秩序,需要中俄两国领导人共同努力。索契冬奥会开幕式,给中俄两国领导人提供了这一契机,对地区和国际重大问题进行磋商。

其次,2013年度中俄两国都面临着新的挑战,日本军国主义复辟给周边带来的危害,对中俄两国都形成潜在的威胁,中俄两国的领海岛礁均在日本扩张政策的觊觎之下,使2014年度地区和国际社会面临着更加复杂的局面。中俄两国需要协调一致的立场,来共同反对日本军国主义复辟的右翼思潮,维护国际政治经济秩序,捍卫共同的和各自的切身利益。

另一方面,中俄两国都面临着恐怖分子的共同威胁。由于恐怖分子的渗透,中国西北少数民族地区的政治和经济建设受到影响,并且这一趋有向内地蔓延的势头,天安门广场金水桥被冲击事件就能说明问题。而俄罗斯的北高加索地区恐怖事件频发,基地组织频频对索契冬奥会发出恐怖威胁,俄罗斯的国家安全面临前所未有的威胁。中俄两国首脑需协调一致立场,共同对基地组织和恐怖分子进行打击。

就在索契冬奥会举行前的半个月,中俄在地中海进行了一次联合军演。《俄罗斯报》1月19日披露消息称,演习的主要目的是提高两国海军在应对恐怖威胁时的合作水平及海上联合救援能力。而就在不久前,俄罗斯地中海作战群指挥官爱时空罗夫上校一行5人还登上了中国海军“盐城舰”,与舰上军事指挥员进行了中俄联合行动战术磋商。而“盐城舰”和俄罗斯核动力导弹巡洋舰“彼得大帝”号,不仅共同承担了叙利亚化学武器海运护航任务,实现了中俄海军在军事行动上的首次合作,也都参与了本次演习。

资料显示,“盐城舰”和“彼得大帝”号都是明星舰。“彼得大帝”号排水量超过2万吨,具有极强的海上攻击能力,素有“航母杀手”之称。“盐城舰”作为中国新一代导弹护卫舰,具有对海、对空、反潜、对岸等多种作战功能。军情观察人士认为,中俄两国海军借护航合作之机启动地中海联合军事演习,绝不是即兴之作,既能对索契冬奥会予以有力支援,又是对美军出没于西太的有力敲打。

围绕索契冬奥的外交博弈

实际上,围绕着索契冬奥会的外交博弈已经经过了几波较量。

第一波,原本2009年之后,美俄在消减核武器等领域达成了一些重要协议,气氛有所改善。但2013年斯诺登事件爆发,不光是奥巴马取消了与普京的见面,美国众议院议长博纳(John Boehner)也宣布抵制冬奥会,而且,当年8月美国的同性恋团体等民间组织以反对俄罗斯有关同性恋的立法为由,联手发起了对于索契冬奥会的大规模抵制。

第二波抵制的高潮发生在2013年年底,随着德国总统高克(Joachim Gauck)、欧盟委员会副主席雷丁(Viviane Reding)相继宣布抵制索契冬奥会以来,包括奥巴马、法国总统奥朗德等国家政要也先后宣布将不参加索契冬奥会。

围绕着索契冬奥会的博弈,事实上不过是近年来大国外交的一个缩影而已。中国华东师范大学国际关系和地区发展研究院院长冯绍雷认为,西方国家对于俄罗斯心怀不满,由来已久。从一个较短时段来看,欧美对于冬奥会的集体抵制,不过是对2013年俄罗斯外交出色表演的愤懑和难言的嫉妒而已。其一,斯诺登事件使得美国执政当局恼羞成怒;其二,叙利亚事件从可能爆发的一场大规模的国际战争,演化到以阿萨德政权交出化学武器而换来和平,普京表现出足够的智慧和定力,赢得了全世界的赞誉;其三,从乌克兰事件中可窥到俄罗斯的影响力,无论有多少西乌克兰人决意要投奔欧盟,但是显然是在俄罗斯的影响之下,亚努科维奇还是下了大决心,中断了关于乌克兰与欧盟信任伙伴关系的谈判,接受了俄罗斯方面提出的合作要求。

从一个较长时段来看,2013年则不过是近二十年俄罗斯与西方关系正在发生重大变化的一个界碑而已。从冷战结束始而二十余年来处处得手、步步紧逼的西方,经过了推行华盛顿共识的转型战略,经过了北约和欧盟的同时东扩,也经过了从郁金香革命、橙色革命一直到中东、北非的“阿拉伯之春”,已经显现出强弩之末的相对衰势,很难有当年大展宏图之时的气概,俄罗斯和中国在大马士革城下的阻击战,实际上成了使西方在欧亚大陆扩张止步的一个起点。这便是围绕索契冬奥会大国博弈的一个中长时段背景。

比较此番对于索契冬奥会的抵制,与1980年莫斯科奥运会和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时美苏之间互相抵制的情况,历史环境已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冷战结束后,东西方之间不必再以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不同而互相抗争。奥运精神的真谛原本就在于对不同国家间的和平友好关系的崇尚。遗憾的是,古希腊从举行奥运之时起,交战国必须为之停战而实现和平的惯例,看来并未得到足够的尊重。在冷战后的今天,动辄以奥运东道国的国内制度与法律的不同为由而进行抵制,实际上已经成为一些政治偏执势力和崴脚政治家借题发挥的惯用手法。

事实上,抵制归抵制,依然有二十多个国家的领导人出席索契奥运开幕式已成定局。普京说得有理,“奥运并不是一个进行政治竞争的场所”。但是,确实是树欲静而风不止,总有好事者不甘寂寞。既如此,那就既不能够将此不当回事,也不能够将此太当回事。



(陆一 撰稿)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14-2-6 08:01:2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老杨 于 2014-2-6 09:16 编辑

俄罗斯不会和中国结盟,俄国人对中国当年的背信弃义记忆犹新。如果中国和日本,菲律宾,越南或印度发生冲突,不要指望俄罗斯会站在中国一边,更不要说和美国了。当年莫斯科奥运会,中国抵制的比谁都更积极。而却没有同样抵制洛杉矶奥运会。中国人用苏联援助的武器打苏联,这让俄国人很伤心。他们不是健忘的民族。俄罗斯和西方的种种“敌意”,因而与中国结盟,是中国人的一厢情愿。普京说过,美俄是战略伙伴关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手机版|消息树

GMT-8, 2025-9-30 16:04 , Processed in 0.060494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