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ewsTree.com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78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时隔10年 中国多了一个“值得依赖”的朋友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11-29 16:23:1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中国总理李克强于11月28日抵达乌兹别克斯坦后,随即在当天与该国总统卡里莫夫举行了会晤,在会晤中,李克强称“乌兹别克斯坦是中国在中亚值得依赖的好朋友、好伙伴”。这也是继时任中央军委主席的江泽民于2003年称巴基斯坦是“真诚可靠、值得信赖”后,中国领导人第二次做出类似的表态。

分析人士指出,自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沿新丝绸之路向西的进程已是一目了然的,但是,中国西行的进程并不像想象的那样快,从江泽民2003年的发言到李克强2013年的表态,这中间已经过去了10年,而中国对身处欧亚大陆历史中心的乌兹别克斯坦采取的行动,也已成了中方经上海合作组织方向经营新丝路,并创建跨欧亚大陆体系时迈出的第二步。

中国西行十年两步

中国国家总理李克强在结束了对中、东欧国家的访问后于11月28日抵达了乌兹别克斯坦,并在同日与该国总统卡里莫夫(Islam Karimov)举行了会谈。根据中国外交部公布的会谈消息显示,李克强在对话中即首先指出“乌兹别克斯坦是中国在中亚值得依赖的好朋友、好伙伴”,这一表态较之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此前提及的“重要战略伙伴”已有了明显的变化,而中方对乌兹别克斯坦的新定义更引发了外界的关注。

事实上,尽管中国目前已被包括缅甸、南苏丹、委内瑞拉在内的很多亚非拉美国家认定为是“值得信赖”的国家,但中方却并不轻易将这一标签赠与他国。环顾中国高层的外交记录,不难发现,上一次中国领导人谈及“值得信赖”四字时还是2003年3月25日。当时已经辞去国家主席但仍任中央军委主席的江泽民在接见时任巴基斯坦总理的贾迈利(Zafarullah Khan Jamali)时即指出,巴基斯坦是“真诚可靠、值得信赖”的“朋友和兄弟”,而这一定性也被中方历届领导人所沿袭:在李克强于2013年5月访问巴国时,他也称巴基斯坦始终是可以信赖的“铁杆”朋友,并强调中国网民已将其称为“巴铁”。

因此,当李克强于11月28日在塔什干向乌兹别克斯坦的高层发出类似的信息之际,外界就很容易将其与此前对巴基斯坦的定性做出比较。资料显示,中国领导人并没有向外界就国家间关系做出亲密表态的习惯。而江泽民2003年对巴基斯坦的发言截至目前就可算相当罕见:这是中国对新丝绸之路上的国家再一次的表现出了明确的认可,并将其视为亲睦对象。而伴随着李克强在11月28日的发言,外界也由此得知,乌兹别克斯坦已被列入了中国的“值得依赖的国家”的名单中。

分析人士指出,就中国对于新丝绸之路的经略而言,这一路线自进入21世纪以来就已成为中国政府的一项基本政策,尽管美国在阿富汗和巴基斯坦的反恐战争对此有一定影响,但这并不妨碍中国沿中亚的上海合作组织(SCO)国家和巴基斯坦两条路线继续迂回前进。在“新丝路”的相关方略曾被写进2002年度的高考试题后,中国对于这一领域的志向就可见一斑了。但是,尽管中方虽在2003年于巴基斯坦处确立了其拓展的第一步,可这第二步却直到2013年才正式迈出去。

为中亚中心注入新气象

不可否认,就习近平政府在2013年内的行动来看,以9月上合组织吉尔吉斯斯坦峰会的召开为标志,及至此后中国于11月对印度、伊朗、也门等国的经略,加之习近平政府在巴以、伊核等问题上的斡旋,以及李克强在东、西欧的表态,已有观察家据此判定中国试图建立一种“跨欧亚大陆”(Trans-Eurasia)的体系,并通过对新丝绸之路及中、东欧国家的交往达成控制“世界岛”腹地的目的,这一诉求与中国前几代领导人对新丝绸之路的要求也是基本重合的,它也是中国在西进之路上的表态是积累达到一定程度后,量变引发质变的必然产物。

诚然,乌兹别克斯坦是上合组织的缔约国,其身份自然不同寻常。而乌国在旧丝绸之路上的身份也是非同小可。该国自古以来就是旧丝路的一处枢纽,因撒马尔罕(Samarqand)、布哈拉(Buxoro)等名城而成为中亚经济与文化的核心地带。中国一般民众尽管对乌兹别克斯坦知之甚少,但大多知道武侠小说《射雕英雄传》里有个“花剌子模”国,而该国的核心区域就是今天的乌兹别克斯坦。

资料显示,自2011年以来,中国已成为乌兹别克斯坦的第一大投资方、第一大棉花买家以及第一大电信设备和土壤改良设备供应国,这使得两国间的关系也已超越一般外交往来,加之乌国自2012年后即开始对华输送天然气等能源,这对于寻求掌控“世界岛”腹地的中国而言,其意义便可谓不言而喻。而中国自上合组织成立之初就确立的沿新丝路西进的志向也决定了中国会在乌兹别克斯坦的问题上加以高度关注。

但是,中国对于关键国家所表现出的亲睦却也是发自内心的。当中方沿欧亚大陆一路西进之余,又在中亚国家、伊朗、土耳其、也门等方向修建铁路、扶助企业、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并在伊核与巴以等问题上加强介入。中方此举在某些西方分析人士看来固然有些为挤压美国在中亚影响力而展开的收买人心的行为,美国《新闻周刊》亦曾在2007年指出,中国也已加入文豪吉卜林(Rudyard Kipling)谈及的中亚“大博弈”(Big Game)。可是,在乌国与美国交恶,并已退出俄罗斯主导的“独联体”的当下,中国却并没有迫其仰自身鼻息。而这一点也就成了两国目前关系的重要基础。

目前,在习近平政府于2013年履新后,中国较之以往已经采取了较为务实和积极的外交策略,这也使得中国
自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之后开始加速其西进的方针。毕竟,当中国在2003年仅为世界第六经济体时就已经在巴基斯坦迈出了第一步,而他在乌兹别克斯坦迈出的第二步虽然迟了10年,但这一脚终究已经稳健的踏了出去,中国也借此在亚欧大陆的中心注入新的气象。


(茅岳霖 撰稿)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手机版|消息树

GMT-8, 2025-10-1 07:55 , Processed in 0.062654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