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ewsTree.com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4312|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一个名校海归回国找工作:心比天高到最后的挣扎(图)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2-3-9 21:14:4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文/浅云浅吟





465天的心路历程,不可能三言两语讲清楚,但是文章的最后也是干货满满。






愿我的故事能带给你勇气。

阶段一:心比天高

相信大部分刚刚毕业的年轻人都和那时的我一样,眼前海阔天空、心比天高,对未来充满无限憧憬、自信满满,仿佛世界就在脚下、仿佛自己无所不能。

带着自信心爆棚的心态,我回了上海。因为读研期间了解了一些传媒相关的行业,结合自己的兴趣和校友们的就业方向,我当时主要想申请市场调研的工作,因为觉得收集数据、定性研究、了解不同的行业是件很有趣的事情。


那些被我拒绝的工作

回来没多久,就有两个“非常诱人”的工作机会:一个是一位学长推荐的基金公司电商运营部的工作,主要工作内容是在其微信公众号上为基金产品写推文。面试后,部门领导很看重我,但不是很确定我是否能胜任这份需要创意写作的工作,所以提议我可以先实习一个月试试,一个月后再定。

当时因为各种不确定性和自己的多虑放弃了这个难得的机会。(这里有必要提醒一下未来找工作的小伙伴们——即使不一定能留下来,这种机会也千万别放弃!有工作橄榄枝,先接了再说,去做了才知道自己是不是真的喜欢。如果不喜欢,也可以边做边找其他的工作。)

第二个一回国就抛向我的橄榄枝来自我一位很厉害的学姐,说有一个在北京基金公司的工作机会,觉得我很有潜力,可以去试试看做投前。

当时的自己简直膨胀了!我一个毫无金融会计背景的纯文科生,竟然被邀请去做投前?!因为机会确实难得,可以和背景超厉害的领导共事,而且又承蒙学姐和介绍人邀请,于是我恶补了好多投资金融术语,赴往北京面试。

虽然临时抱佛脚、硬着头皮看了很多相关文章,但是在部门领导的追问下我很快露出了马脚。我感觉她的眼里写满了失望,当时我羞愧极了,觉得非常对不起学姐和介绍人。

面试结束后,介绍人说这个职位可能不适合我,但是可以给我一个私人助理的职位。但是我还是拒绝了这个工作机会。
那年夏天,我还费了挺多精力面试过一家做全球物流的公司并拿到了offer。这份工作前半个月可以免费让我去伦敦培训,当时心动了一下,可是,毕竟行业太过局限,最后还是放弃了这份工作。

开始实习

之后,秋招正式开始的那段时间我基本天天泡在应届生求职网上、加了十多个求职微信群、天天刷微信公众号推送的求职文章、辗转于各大线下招聘会。

这个时候,先前在海归招聘会上投的一家互联网独角兽公司邀请我去面试,职位是公关。虽然职位并非完全契合我的求职目标,但因为那段时间互联网行业很热门,总是听说“选择工作,首先要选对行业”,那么选择去互联网行业肯定没错。

9月份,我以实习生的身份,正式开始了这段互联网公司的试用期工作。当时觉得,试用期嘛,基本上就是入职前的前奏,不太会有什么大问题。后来发现,大错特错!

我当时接手的一个重要任务是需要作出一个新媒体方案,领导要求能够燃爆朋友圈的那种。我修改了三次方案都没让领导满意。

我第一次感受到了什么叫做困难的工作。一位学姐跟我说过,工作后发现,工作忙和工作难是两码事。虽然在试用期期间常常工作到半夜回家,可大多数工作并非真的困难,只是占用时间而已;而那些真正困难的工作,不仅占用时间,还占用脑力和心力。

最后在一个周五下班的时候,我的mentor和我说下周不用来上班了。经历了这一次,我终于明白,很多事情并非你付出努力就有回报,不像读书;也明白了,曾经的我对于找工作太过乐观,也太高估了自己。我远没有想象中那么厉害。社会是现实的。



native advertising





阶段二:心有不甘

10月开始,各大快消公司拉开秋招序幕。快消行业的市场岗位比较符合我的专业方向,也是我的主攻方向之一。然而,那一年快消行业headcounts太少,很多公司的简历关我都没有通过,而那些为数不多发给我网测链接的,我也都死在了网测上。

有时候想想,这样有意思吗?秋招似乎更像是为了让企业自己扩大知名度,而不是为了我们这般焦虑的求职者。僧多粥少的市场行情下,常常是一个岗位就有几万人削尖了头撕破了脸扯破了皮为之厮杀,大多数人忙活了半天也只能当炮灰。

这种时候,我通常会安慰自己,找工作也是磨练自己耐心的过程,通过面试能增加对各行各业的认识和了解,面试还能锻炼我的沟通能力,而不是整天一个人在家闷着。就把找工作的过程当作学习好了,只要能学到东西就好,不是吗?

原来找工作也不是那么公平

这段时间还遇到一件让我非常生气的事情。当时关注了许多互联网求职平台,有一些是专门针对海归的。当时这些平台上出现了许多“付钱保offer”的产品,价格至少4万,根据公司和职位而定,有些甚至高达8万。

听说这些钱一部分给中介平台,一部分给企业内部介绍人。我还看到很多咨询公司的实习机会也可以通过金钱购买。

当时,自己的三观简直碎了一地。我一直以为和高考一样,秋招找工作也是一件相对公平的事情,可是这些人,仗着自己有钱就可以轻轻松松践踏我们这些辛辛苦苦全凭自己实力找工作的人吗?!

很遗憾,答案是:是的,只要有钱就可以。

家人也跟着一起焦虑

之前为了能够进入自己中意的市场调研公司,我竭尽全力动用自己的人脉、甚至主动去领英上找公司内部的人员沟通,但迟迟未收到任何回复。我渐渐丢失了回国初那股“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勇气和信心了,就连家人都说我身上没有了刚回国的那丝锐气和光芒。

更可怕的是,连我的家人也开始逐渐受我的情绪影响变得愈加焦虑,毕竟那个时候,我已经回国快半年了,可是我的工作还没着落。

那段时间,因为实在焦虑无助,我在知乎上找到一个职业规划师,付了2980元希望他能够给我提供一些求职建议,实际上帮助并不大。

怎么说呢?我交的智商税还不止这些,我还在这平台上买过excel网课、ppt网课、咨询行业网课等等,合着该花了超过一万多了吧。焦虑人群的钱真好赚。

工作也谈性格不合?

我万万没想到的是,毫无优势的不仅是我的专业,还有我的性格。

某保险巨头公司是先群面、再网测。我非常幸运地通过了异常激烈的小组辩论式群面并收到了网测链接。然而,当我完成行测题和性格测试后,再无音讯。一开始我以为像其他网测后石沉大海的申请一样,可能我智商不够挂了。

后来follow-up的时候我才知道,其实我行测题过了,但是性格测试没过。(这里友情提醒一下求职的小伙伴:性格测试还真别摸着良心做题,一定要尽量选择积极的、乐观的、外向的选项。)

甜蜜的负担

随着面试经验的稳步提升和面试套路的逐步掌握,后几次的面试如鱼得水。我先后拿到了一个广告公司的offer,一个定量数据分析的offer,还有一个保险公司的offer。

然而,甜蜜的负担随之而来。三张offer都需要尽快确认是否接受,如果确认入职的话,就需要开始办理入职手续。我这三个offer的入职时间非常接近,三者只能选其一。

定量数据分析,这个职位是最符合我最初市场调研方向的岗位,可是offer的工资开价仅6k,询问在这做了半年后离职的同学告诉我,这儿加班非常凶,常常霸占夜晚和周末。

广告公司offer的开价6.5k,加班也很凶。而且因为本科时在广告公司实习过,我了解AE具体做些什么,基本上就是被甲方爸爸虐的节奏,需要很强的沟通能力。

保险公司的offer纯属意外,从没考虑过这个行业,做的事情对我来说全新。面试时老板说因为部门需要一个英语好的人来做一些涉外工作,比如翻译保险条款、处理涉外理赔核赔等事宜,所以招了我。offer开价8k以上。

朋友说,定量数据分析和广告公司里,建议选择广告公司,毕竟广告AE前景还不错,积累工作经验后可以跳到甲方做in-house。在甲方做in-house的同学说,他们平时经常接触的就是我那家广告公司,觉得乙方很辛苦,被虐得很惨。

家人说,广告公司和保险公司,建议选保险公司,网上也说保险行业是朝阳行业。行业选对了,工作不用愁。

最后,我还是选择了保险公司。原因是:能发挥我英文的特长;行业不错;进去很难得;薪资三者最高。

除了自己,没有人能替你做选择

在2018年1月份的时候,我进入了保险公司。入职之后毫不夸张地说,我经常看着看着电脑屏幕里的那些法律条款眼皮就不知不觉合上了。







一开始,我会试图安慰自己:万事开头难,我现在相当于从头开始一个行业、肯定困难,坚持一段时间就会适应了。可是越坚持我越痛苦,身体不会说谎,在互联网公司工作的时候我从来不会在工作时瞌睡,可是在保险公司工作的每一天我都昏昏欲睡。

在工作快一个月的时候,我每天都如坐针毡、度日如年!终于,我决意离开!

出乎意料,领导非但没有生气责备,反而对我未来的职业规划提出了中肯的建议。更令我感动的是,和领导交流完后,公司HR也找我单独聊天,和我聊职业规划、聊未来发展,祝我未来一切顺利。

从一家企业对于离职员工的态度,可以看出这家企业的员工文化。我在这里感受到了温暖和被尊重。

放弃最困难的地方,就是担心下一个工作还不如现在打算放弃的这一个。但是与其让自己痛苦,不如放过自己。也许下一个会更好,也许下一个不如预期。但无论怎样,都要有责任和勇气去承担自己选择的后果。除了你自己,没有人能替你做选择。

阶段三:最后的挣扎

一月末的时候,经过熟人内推,我有了一个Fintech金融科技公司的工作机会。按照公司流程,我先以实习生身份工作6个月然后答辩转正。这时秋招已经结束,春招企业寥寥可数、基本无望,我现在没有任何退路了,必须认真工作,半年后转正。

一开始我挺担心的,怕自己会不会像在保险公司一样,对工作内容不感兴趣、坚持不下来。当时决定入职放手一搏的时候,也是因为听说金融科技行业比较有前景,反正选对行业总没错,那就埋头好好干、从头学吧。

我的工作内容是数据产品推广、兼做一些数据产品功能设计的工作。工作内容和我的专业背景相对契合,还能做一些产品经理的工作,很完美啊!

更惊喜的是,入职后发现,这绝对称得上是一份得体的工作,似乎挑不出任何毛病。行业有前景、工作环境一流、高薪、压力适中、同事都是人才,还有比这更完美的吗?!

可是随着我对这家公司这个职位的了解愈加深入,我愈加觉得自己其实并不适合这里。渐渐地,我无法从这份工作中获得一种满足感和快乐感。

我出卖我一天至少1/3的时间和劳动力,为了让别人能买这家公司的产品,而我却对这个产品并不感兴趣、也并不认同,我并不觉得这个产品会让世界更美好,除了能让企业赚更多的金钱以外,我看不到其他价值,或者说,我无法感知也无法认同那些可能有的价值。

我觉得我找不到工作的意义和价值在哪里了。除了——赚钱。

你可能会说,工作不就是为了赚钱嘛。工作都差不多,哪家钱给的多就去哪儿。生存第一,其次再是生活。再说了,这家公司不仅钱多行业好,而且工作也没那么忙,夫复何求啊?!真的是不知足,身在福中不知福。

是啊,不仅家人这么说,内心里的小人儿也这么说。所以像在保险公司一样,我又一次自我催眠:工作都差不多,别朝三暮四了,追求什么意义和价值啊,工作就是为了赚钱,有多少人喜欢自己的工作呢?大家都一样。

工作三个多月后,mentor开始让我看一些数据产品的文章学习。当我看到文中那些复杂的公式和代码的时候,我仿佛回到了保险公司翻译那些天书般的法律条款的日子。熟悉的感觉又回来了。工作着工作着就会情不自禁地走神,不停地反问自己:这真的是我想做的工作吗?我未来真的想天天和数据打交道吗?

彼时已经6月初,我在这家公司已经快四个月了。因为内心实在焦灼、进退两难,我和家人分享了我的困惑,这一次,他们真的崩溃了。他们再也经不起我的折腾了。

兜兜转转,还是选择了老师这份职业

这真是一段最最最痛苦的时光了。我该不该坚持?如果离职的话,我能去哪里?我究竟喜欢什么工作?我究竟适合什么工作?

睁眼闭眼,每天睡前、每天醒来,地铁上、走路时,工作不下去的时候、发呆的时候、吃饭的时候,这些问题一直萦绕在我的脑海里,束缚我、折磨我,从未停止。

我开始回忆自己的过往经历顺藤摸瓜,试图挖掘出自己真正擅长什么。

我的英文还不错,毕竟专业出身、还有留学背景;学生时代我非常喜欢做志愿者,因为帮助别人、让别人快乐会让我发自内心的开心和满足;我喜欢心理学、喜欢那些深入人心、洞察人性本质的东西,本科和研究生的毕业论文都不约而同结合了心理学理论做研究。

我想找一个真正有意义、有价值,能帮助他人的工作;我有很多兴趣爱好,我想未来工作后依旧有时间能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有自我探索的空间,而非完全被工作绑架生活、绑架自由;我想在工作中用到英文,不让我的英语技能荒废;我希望我的工作能和心理学沾边,未来可能还想往心理学方向转型。

那么,有哪些工作能兼顾这些,同时还不让我饿死呢?

老师这个工作不就是吗?!老师接触的对象是学生,不是那些冷冰冰的数据和代码。教育也离不开心理学,而且学校的工作环境相对简单,还有寒暑假、比较自由。

对啊!为什么之前不去做老师呢?明明刚回国的时候还投过简历呢。万万没想到啊,一年后的我,想法竟然天翻地覆。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22-3-10 07:17:02 | 只看该作者
文科生什麼學校出來都是跟無學歷一樣。美國議員害怕中國留學生學技術,提出的方案就是讓中國人去學莎士比亞式的文學。文科學歷在中國靠國家分配賞飯,  在美國是富豪家子女包裝紙,掙不到飯錢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手机版|消息树

GMT-8, 2025-10-23 13:48 , Processed in 0.073647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