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ewsTree.com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39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政客抛窃听谬论 美国深陷偏执心态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10-29 04:24:2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随着媒体对美国监听部分欧洲盟友尤其是盟国首脑的曝光,一场外交风波勃然而起。对此,美国政客抛出了“救人论”为美国监听辩护,称美国国安局的监听拯救了美欧各国民众的性命,简直是值得“开香槟庆祝”的事情。就此事而言,美国的逻辑源于其“美国例外论”——是欧洲搭了美国反恐的顺风车还反咬一口。但在欧洲国家看来,这恰恰是美国超级大国地位动摇而催生的偏执心态。

在今年6月的美中加州峰会之前,美国舆论对“中国网络黑客”的各种渲染,无疑是美中首脑第一次对话前的重磅“佐料”,让美国在引起轩然大波的网络话题上占据制高点。但哪料半路杀出个斯诺登(Edward Snowden),将美国国安局(NSA)监听国内民众及众多国家的项目一股脑地曝光。在这样窘迫的情况下,美国政府的做法是再三强调中国的“黑客攻击”系盗窃美国知识产权,与美国监听的性质完全不同。

在美方看来,作为国际关系的一部分,以网络及其他工具为媒介的谍战完全是件稀疏平常之事,因此在加州峰会上将其与知识产权的部分切割开来。而对于欧洲盟友的质疑,NSA更是直接表示,美国的做法“与其他国家搜集情报的方式”别无二致,抨击美国的欧洲官员“该先检视自己国家的作为”。言下之意,监听之事彼此心照不宣,“大家都在这样做”。

监听一事随着斯诺登暂时的销声匿迹而渐渐淡化,但法、德等国媒体近日又接连爆出美国的监听,乃至开始“在太岁头上动土”,监听了35位外国领导人的电话,包括德国总理默克尔(Angela Merkel)的私人手机。而按照德国媒体的说法,奥巴马对此事完全知情。新一轮的曝光引发美国盟友的再次声讨,一场外交风波勃然而起。

事情的真相尚不得而知,德国情报部门日前将赴华府同美国官员商谈。美国官方对媒体指控坚决否认,而美国政坛又开始为监听演绎出新的逻辑。用众议院情报委员会主席罗杰斯(Mike Rogers)的话来说,那便是:美国的监听是值得“开香槟庆祝”的事,那种认为监听只是出于美国一己私利的看法“相当虚伪”。他指出,法国《世界报》和德国《明镜》周刊的报道断章取义,因为美国的监听旨在让这些盟友们“更安全”。

无独有偶,众院反恐与情报委员会主席、共和党人金(Peter King,R-NY)极力为美国的监听辩解。这位在众多内政议题与奥巴马意见相左的议员认为总统无须道歉,无须辩驳,因为真相是:NSA已挽救了成千上万人的性命,不仅是美国民众,也挽救了法国、德国等欧洲各国民众的性命。

另一方面,金更是怒斥法、德等盟友对美国政坛及工业界都在进行间谍活动。罗杰斯则称,关于监听,美国尚且有一大帮人在思考伦理和法理上的对与错,而在欧洲,压根儿就没有这样的反思。

议员的态度,算是为美国的监听作出一番霸道的“自供”,即便国与国之间的间谍行为是笔糊涂账,但德国人似乎是要把默克尔被监听的账算清楚,德国联邦内政部长弗里德里希(Hans-Peter Friedrich)称:如果监听德国人手机的报道属实,则不但是违反德国法律和主权,德国对美国的信心也将由此动摇,德方希望知悉事情的真相。如此强硬的态度实在不像只是一个公开的姿态。

德国只是一例,目前看来,美国与欧洲的关系已经因监听出现了微妙的创伤。按美国的逻辑,出于对“美国例外论”的信奉,认为美国是世界的良心和民主、和平的堡垒,为监听披上合理的外衣,因而抛出“救人论”等逻辑,似乎欧洲搭了美国反恐的顺风车还反咬一口。更何况,美国宪法修正案第四条只是保护美国的公民隐私,远不是国际法准则。

但美国的欧洲盟友们并不买账。以德国为例,德国外交政策协会专家指出,美国进行监听其实反映了一个根本性问题,即美元作为世界主要货币已时日无多,欧元现在成了美元的对手,美国迫切希望获悉欧洲领导人的所思所为,因此对默克尔手机的“兴趣”纯粹出于经济原因。在德国媒体看来,美国已成为“堕落的偏执狂”,监听无非是美国的超级大国地位动摇而造成“紧张自卫心态”所致。



(章了凡 撰稿)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手机版|消息树

GMT-8, 2025-9-30 11:16 , Processed in 0.053226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