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ewsTree.com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47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俄公报首弃不结盟字眼 定远近亲疏杠杆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10-23 03:35:1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中俄两国总理定期会晤10月22日在北京举行,中国总理李克强与俄罗斯总理梅德韦杰夫(Dmitry Medvedev) 签署了联合公报。这是中俄两国政府换届以来签署的首份总理会晤联合公报。值得注意的是,今年公报首次没有使用依据不结盟原则字眼,并首次出现“非集团化”的表述。

分析人士指出,不结盟原则字眼的消失透露出中俄两国联手应对美国的动向。中国外交逐渐放弃不分敌友的政策,开始分清远近亲疏,确立明确的目标对手。而“非集团化”字眼的出现,除了消弭不结盟原则字眼消失的对抗意味,暗示中俄两国结盟不现实,还表明中俄将在亚太建立不同以往的新联盟。

什么是非集团化联盟?

中俄两国政府公报除了公布双方的合作项目、中俄两国关系成果外,还会表明两国对国际热点问题和世界秩序的立场。2011年、2010年的中俄总理公报称,双方主张根据国际法和不结盟原则,照顾各方合法利益,致力于在亚太地区建立开放、透明和平等的安全与合作格局。2012年的中俄总理公报提到,亚太地区国家间关系应坚持不结盟原则及国际法基本准则。

但今年公报在这一板块的内容换成了“双方将与亚太各国一道,继续致力于在综合和不可分割的安全、和平解决争议和分歧的基础上,推动建立非集团化、平等、开放、透明、包容的安全合作格局”。不结盟原则字眼首次消失,同时安全合作格局的定语新出现了“非集团化”一词。

从2010年、2011年“中俄双方认为”,到2012年“亚太国家应该”,再到2013年“双方将与亚太各国一道”,中俄两国对亚太安全局势的主张,主语逐步升级,表明中国与俄罗斯商定将战略协作的重点转移到亚太地区。

取消“不结盟原则”字眼后,中俄虽然并没有挑明将建立何种联盟,但是中俄总理联合公报中倡导的安全合作格局的定语是“在综合和不可分割的安全、和平解决争议和分歧的基础上”,推动建立“非集团化”的安全合作格局。中俄将在亚太创新联盟形式,共同应对美国重返亚太的挑战。

一方面,中俄两国是高度协作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在亚太地区并没有分歧,“和平解决争议和分歧”显然针对中国与亚太国家的领土领海纠纷。中国一直以来反对外来势力干预南海问题以及钓鱼岛问题。“双方将与亚太各国一道”意味着俄罗斯将参与这些问题的解决,中国试图寻求俄罗斯以外的国家平衡美国的偏袒主张。

事实上,俄罗斯的过往立场也显露出将在亚太争议和分歧的解决上发挥作用。在去年中菲黄岩岛争端时,俄罗斯曾经力挺中国的立场,痛斥美国的干预。在钓鱼岛问题上,中国将日本的立场列为对二战战后秩序的挑战。2012年,中俄总理公报首次达成共同维护二战战后秩序的共识,今年的联合公报中再次强化了维护二战成果的观点。

另一方面,推动建立“非集团化”的安全合作格局,决定了中俄的亚太合作目标是破除已有的集团化同盟,并不建立新的集团化同盟。盟友关系是美国在全球存在的基石,在亚太地区,盟友关系则是美国亚太再平衡政策的最重要支撑。美国依靠盟友建立党同伐异同盟的政策并未改变。除了巩固已建成的美日澳第一梯队盟友关系、韩国第二梯队盟友关系,美国还不断拉拢菲律宾、越南等,意在建立第三梯队同盟。中俄要与亚太各国推动非集团化的格局,首先就要瓦解在这一地区存在的集团。中俄两国在瓦解对方军事同盟威胁时,不以建立军事同盟为形式,而是依靠共同目标、共同的协作手段。

中国引俄罗斯入亚太的初动力

长期以来中国经济保持上升势头,2006年美国是全球127个国家的最大贸易伙伴,中国是70个国家的最大贸易伙伴。经过5年到2011年,这个数据基本上变成中国是全球124个国家的最大贸易伙伴,美国是76个国家的最大贸易伙伴。在5年内发生这样的变化,完全是逆转性质的。但是东亚地区的安全秩序和经济秩序却呈现出一种不相匹配的面貌。

中国几乎是所有邻国的最大贸易伙伴。美国在亚太地区的5个盟国,除了菲律宾以外,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泰国的最大贸易伙伴都是中国。然而中国在早已成为东北亚经济中心的背景下,并没有收获安全中心的地位。换句话说,中国的安全问题并没有随着经济的发展而有根本性的改变。中国外交政策的关注点必须从经济利益上转向领土主权和安全。

此前中国强调与所有国家保持友好政策,造成了缺少朋友的后果。这与一个男人如果跟所有女人相好,最后必会成为光棍是一个道理。习李上台后,中国先是借朝核危机与朝鲜保持距离,接着就钓鱼岛和南海问题向日本、菲律宾划出明确的是非红线。此次中国与俄罗斯在总理联合公报中首次放弃不结盟字眼,表明了中国交朋友的标准:以安全利益为优先考虑。

中国社科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中国周边与全球战略研究室主任周方银也向多维新闻指出,中国弱化甚至分化瓦解美国的东亚同盟体系的措施,首先是对美国的盟友采取差异化的政策;二是强化中国的地区多边安全机制,降低地区国家的安全忧虑,从而稀释美国同盟体系的作用;三是努力弥补中国地区安全政策短板。

日本因为与中国的岛争已经成为美国的麻烦;澳大利亚始终不能摆脱对中国市场的依赖;中国与韩国的军事合作成为韩国反叛美国的跷板;而越南在中国主动表示磋商南海行为准则后,与美国建立同盟的基础瞬间瓦解;菲律宾虽然与中国的矛盾已经公开化,但是因其政治经济军事体量过小不足称道。中国分化美国盟友、弱化美国同盟体系的牌已经打出。

中国地区安全政策的短板实际上就是长期坚持不结盟政策,在亚太面对的是以一挡美国同盟的态势。中国引进俄罗斯因素在体量上增加了声势。中国的崛起为国际秩序进行重新梳理和恰当调整提供了前提条件。中国与俄罗斯选择以联盟而非结盟的方式合作,反映了中国王道而非霸道的实力观念。

不过也有观察人士对中国引俄罗斯入主亚太平衡美国提出了质疑。因为与中美两国在亚太投入货真价实的资源和精力相比,俄罗斯的亚太政策只停留在口头,并没有本钱加入中美亚太竞技。虽然普京早在2000年11月10日谈到俄罗斯的亚太政策时就指出:“在很短的时间里,亚太地区各国,首先是日本、中国、东盟国家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俄罗斯自然也不会置身于这里所发生的进程之外。”但是对于作为亚太合作的重要载体——东亚峰会,普京去年缺席后,今年在参加完APEC后即回国,仅派出俄罗斯外长参加。作为传统意义上的欧洲国家,俄罗斯继承前苏联衣钵后,纵然在2000年以来经济得到恢复,但是与依靠新技术革命、发展高技术产品维持高增长的新兴国家不同,依靠能源驱动的俄罗斯,在经济潜力上乏善可陈,充当全球性大国渐渐力不从心。且俄罗斯即便对中国的提议积极响应,也是为了缓解在欧洲与美国反导之争的压力。



(张怀东 撰稿)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手机版|消息树

GMT-8, 2025-9-30 11:11 , Processed in 0.054266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