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ewsTree.com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472|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阿拉法特死因引爆中东 毒杀政治早已过时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10-14 04:31:3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英国权威医学期刊《柳叶刀》(The Lancet)证实已故巴勒斯坦自治政府主席阿拉法特是被毒死的说法。关于阿拉法特真实死因的纷纷扰扰,经过一年时间的等待最终尘埃落定。不过该结果却引来了更为严重的问题,那就是真凶是谁。以色列成为最大的怀疑对象,以色列指责阿拉法特是 “和平绊脚石”,试图从肉体上消灭阿拉法特。在国际政治中,杀人至今都是用以解决难题的重要选项,不是暗杀就是战争的群杀,而且常常依靠高科技。这种靠暴力解决问题的方式是旧国际政治思路的余毒,在今日的文明发展中应该铲除。智慧、合作、尊重才是新型国际关系的宗旨。

2012年7月,洛桑大学辐射物理研究所发布最新报告说,巴勒斯坦已故领导人阿拉法特(Yasser Arafat)是钋中毒而死的,该研究所对阿拉法特遗孀苏哈提供的阿拉法特个人用品进行了检测,发现上面含有大量的钋。巴方随后同意为阿拉法特开棺验尸以查明其真正死因。死因调查由一批瑞士科学家进行,而英国权威医学期刊《柳叶刀》日前刊登了有关调查报告,称报告“发现血液、尿液,以及口水痕迹含有高度放射性物质”;在阿拉法特的衣服及牙刷,同样可以找到这些放射性物质,报告支持阿拉法特是被毒死的说法。

阿拉法特被毒死得到权威的证实,这让阿拉法特曾经的对手——以色列成为最大的怀疑对象,因为以色列当时有充分的理由来谋害这位巴勒斯坦地区的领袖。1948年第一次中东战争爆发后,年仅19岁的阿拉法特开始投身于抗击以色列的斗争。1988年11月,巴勒斯坦全国委员会第19次特别会议通过《独立宣言》,宣布建立巴勒斯坦国,次年4月2日阿拉法特当选为巴勒斯坦总统。从此,阿拉法特作为巴勒斯坦民族的象征出现在世界政治舞台。1991年中东和平进程开始,阿拉法特领导巴勒斯坦解放组织同以色列进行了艰难的谈判。1993年9月,巴以在华盛顿签署了巴勒斯坦自治《原则宣言》,从而拉开了政治解决巴勒斯坦问题的帷幕。

阿拉法特以及当时的以色列总理拉宾(Yitzhak Rabin)因为巴以和平进程而获得1994年度的诺贝尔和平奖,但是随后拉宾遇刺身亡,巴以和平进程因此进入冲突——和谈相互交织的时期。2000年9月28日,以色列反对党领袖沙龙(Ariel Sharon)拜访了圣地——圣殿山( 也被称为Haram Ash-Sharif),沙龙的行动被许多巴勒斯坦人团体认为是故意挑衅的行为并且在那里引起了暴乱,这一事件引发了巴以长达33个月的冲突。自2000年9月巴以爆发大规模流血冲突以来,以色列一再指责阿拉法特是恐怖主义的“幕后主使”。因此,从2001年底开始,阿拉法特一直被以色列“软禁”在拉姆安拉的官邸内,人身安全一度受到严重威胁。

为了推动巴以和谈,巴民族权力机构2003年3月进行改革,设立了总理职位。然而,随着巴以冲突再度紧张,以色列再次把责任归咎于阿拉法特。9月11日,安全内阁以阿拉法特是“和平绊脚石”为由,决定“原则上”将阿拉法特驱逐出巴勒斯坦。以政府官员甚至声称,杀死阿拉法特也是一种选择方案。2004年以后,以色列政府不断向阿拉法特发出威胁。继哈马斯领导人亚辛(Sheikh Ahmed Yassin)及兰提西被“定点清除”后,以高级官员曾多次在公开场合暗示,阿拉法特可能成为下一个袭击的目标。沙龙也多次宣称不再遵守与美国商定的不伤害阿拉法特的承诺。9月22日,沙龙表示将在适当时机用对付亚辛和兰提西的手法对付阿拉法特。2004年10月27日,其健康状况出现恶化。在以色列方面的允许下,阿拉法特29日取道约旦前往巴黎就医。不过不到一个月时间,阿拉法特就突然死亡了,当时关于阿拉法特被暗杀的消息也曾传出,但是并没有实际的证据支持。

如今,阿拉法特被毒死的消息得到证实,这也说明阿拉法特突然死亡是因为暗杀而死。而曾经威胁杀死阿拉法特的以色列当然成为头号嫌疑人。阿拉法特在巴勒斯坦民族解放历史当中的地位绝非其他巴勒斯坦政治势力可比,即便是颇有民意支持的哈马斯也不得不承认阿拉法特在巴勒斯坦的影响力和号召力,但是巴勒斯坦内部政治势力的分化导致巴勒斯坦民族解放运动没有一个权力集中的机构,而仅仅只是阿拉法特个人魅力影响。这也导致以色列不断指责阿拉法特支持哈马斯的暴力活动,但是阿拉法特对此却无能为力。以色列人认为只要杀死阿拉法特就可以打击巴勒斯坦武装分子的势力。

在国际政治历史中,暗杀一国或一个组织的领袖历来是对付他国或组织的备用选项。尤其是两个针锋相对的国家之间,这种暗杀既有打击反对势力的作用,同时也是一种政治意见的表达。中国历史上就有著名的“荆轲刺秦”的故事,而国际外交史上,古巴革命领导人卡斯特罗(Fidel Castro)被美国中情局暗杀的次数甚至载入吉尼斯世界纪录。在旧的国际政治秩序中,暗杀或者战争式的群杀成为敌对的两国之间常用的手法,在弱肉强食的国际体系当中,暗杀意味着非敌即友,不是想办法达成妥协,而是采取黑暗的手段消灭对方。暗杀的历史比国际政治的历史还长,现如今高科技的发展让暗杀更为隐秘也更为简便,一点点的放射性物质就可以杀人于无形当中。不过暗杀只能让对方受到暂时的影响,但是绝不是伤筋动骨的伤害,而且这种行为导致对方更加强烈的反抗意识。领袖只不过是民意的代表,如果民意不变,即便杀光了对方所有的领导,也不能解决双方之间的问题,而只会让民意更加反弹。

阿拉法特被暗杀没有改变巴以冲突发展,伊朗核专家被暗杀也没有改变伊朗核问题的发展,同样韩国前总统全斗焕曾在缅甸遭到朝鲜特工暗杀,最终失败,不过即便成功朝韩问题也不会有丝毫的和平发展,相反会更加激化。现代文明社会已经容不下暗杀这样野蛮时代处理国际事务的方式存在,叙利亚问题不会因为巴沙尔被暗杀而有所缓解,但是却能够因为双方在化学武器问题呢上的妥协得到缓和,伊朗核问题不会因为哈梅内伊被暗杀而烟消云散,但是却能够在鲁哈尼(Hassan Rohani)的和平外交中重开谈判,同样朝核问题也是因为各方都希望重开六方会谈而有所缓和。外交与战争不同的地方就在于,外交是妥协的艺术,而战争却是你死我活的争斗,战争会制造仇恨,但外交可以消除仇恨。现代社会的文明外交需要摒弃旧国际政治当中落后的交往方式,新型的国际关系应该是和平共处,相互尊重,互惠互利的。





(穆可 撰稿)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13-10-15 17:09:01 | 只看该作者
政治黑暗,但是依靠暗杀这类手段,无法摧毁一个政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手机版|消息树

GMT-8, 2025-9-30 11:16 , Processed in 0.064269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