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ewsTree.com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37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拜登今年秋季将访问中国和日本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7-28 06:26:4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美国副总统拜登27日在新加坡访问时透露将在今年秋季到访中国和日本。这将是中国习李班子形成后拜登首次访问中国,也是拜登就任副总统后第二次访华。清华大学中美研究中心主任孙哲向多维新闻表示,中美两国在今年年初的时候就已对拜登今年访华有了共识。目前,中美日三国官方都未宣布这一消息。

拜登(Joe Biden)7月27日在新加坡参观美资普拉特-惠特尼飞机公司(Pratt & Whitney)的发动机维修厂,并在那里发表讲话,透露秋季访问中日两国的计划。拜登此番讲话主要是针对亚太地区经济及南海问题而发。拜登谈到了亚太地区的经济发展问题时提到中国,拜登敦促中国进行内部改革,转变为以市场为基础、管控良好的金融体制,同时也转变为消费驱动型经济。而针对南海海事争端,拜登称,希望各国尽快建立南海行为准则。

就在拜登27日宣布将在秋季将访问中国日本后,日本内阁官房参事饭岛勋28日透露,安倍和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不久将举行峰会。饭岛勋透露,他在7月13日至16日访问北京时与中方相关人士就如何实现日中首脑会谈进行了磋商,并称“我的感觉是举行首脑会谈可能为期不远”。饭岛勋在演讲后透露,与他会面的中方人士是“能接近国家主席习近平的人”。

对于拜登秋季将访问中国一事,清华大学中美研究中心主任孙哲在接受多维新闻采访时透露,中美两国在今年年初的时候已对拜登今年访华有共识。中美7月在华盛顿举行第五轮战略与经济对话时,拜登致开幕词。在讲话最后,拜登透露了希望访华的意图。当时他说:“期盼与各位在中国再次见面。”可以说,今秋拜登访华是顺理成章的。

孙哲认为,拜登熟悉中美关系,在两国关系的推进上很积极,也常在公开场合炫耀与习近平私交很好,中方是欢迎拜登的。拜登此行最重要的任务是让中美关系在下半年能够进一步稳定。

拜登上一次作为副总统访华是在2011年8月。当时拜登在中国停留了四天五夜,会见了当时还是副主席的习近平,习近平几乎全程陪同。通过那次访问,拜登与习近平建立了深厚的私人关系。当时分析认为拜登目的是探访中国“储君”,与习近平通过长时间、近距离接触,以及正式与非正式的会晤,深入了解习近平对未来两国关系的观点。

2012年2月习近平访美期间,除了会见奥巴马和其他美政府官员,也几乎是由拜登全程陪同,进一步巩固了与习近平的私人关系。在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上,拜登调侃称,他在祝贺习近平当选中国国家主席时,曾问习近平能否“帮助”自己,言下之意请教如何登上总统大位的“秘诀”,但习近平没有向其提供任何“许诺”。

孙哲表示,朝鲜问题仍然会是一个核心议题。虽然近来朝鲜表现的很克制,六方会谈也在向好的方向推进,但相信美国还会继续向中国施压。朝鲜问题的处理是中美关系能不能稳定的试金石。相较于朝鲜问题,在钓鱼岛问题上,美国只是扮演调节的角色。

就南海问题,拜登27日在新加坡呼吁各国尽快建立南海行为准则。对此,孙哲认为,美国人实际上在南海问题上从来没有直接介入,美国会继续售武给菲律宾,会继续强调南海航线自由权等等,但南海问题不会是影响到中美关系稳定的核心。

如果说拜登访华顺理成章,那么拜登访日的消息则有些出人意外。2012年初安倍访问美国时,可谓乘兴而去,败兴而归。拜登这次出访新加坡,安倍才有机会寻求会晤,两人26日在新加坡会晤长达一个小时。拜登当面要求安倍改善对华关系,而安倍则表示日本的大门始终敞开。此外,两人此次会谈确定了强化日美同盟的一致意见。

而拜登访华,可谓早有此意。秋季除了访华外也将到访日本,则有可能是与安倍见面后“临时决定”。

拜登今秋访问中国日本与G20峰会召开时间几乎吻合,拜登是否会代替奥巴马出席俄罗斯举办的G20峰会?此前曾有媒体报道,奥巴马可能由于斯诺登(Edward Snowden)事件不参加今年在俄罗斯举行的G20峰会。有知情人士指出,华盛顿在奥巴马出席9月峰会的问题上是公开的,不排除由拜登代替其出席圣彼得堡G20峰会的可能。加上此次拜登自己透露将访问中国和日本,他可能9月代替奥巴马出席G20峰会,之后再访问中国和日本。

对此,孙哲表示,拜登会否替奥巴马出席圣彼得堡G20峰会一事还未确定。虽然斯诺登事件让美国对俄罗斯非常生气,但目前两国并没有因此闹翻。美国政府应该还在考虑,最终由谁出席G20峰会尚未定案。



(邓伦 陆一 撰稿)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手机版|消息树

GMT-8, 2025-9-30 06:14 , Processed in 0.062221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