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ewsTree.com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4274|回复: 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河南沈丘无疫情 政府悬赏寻找确诊病例 最多奖励5万元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2-10-5 12:36:0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自由亚洲电台







资料图:河南省焦作市一社区区,医务人员对居民进行核酸检测。


河南省周口市沈丘县本周发布公告,奖励发现新冠阳性人员,最多奖励人民币5万元。当地居民说,政府出此下策是因为当地没有病例。网民也批评官方防疫政策走火入魔,还是与个人利益相关。与此同时,呼和浩特市政府宣布该市实施静态管理。

中共二十大前夕,中国多地政府官员为执行疫情“清零”政策,动辄封闭居民小区。本周一,沈丘县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更出台奖励举报者制度。官方公告显示,当地“哨点”扫码发现黄码人员,查验行程码发现有中高风险地区旅居史人员,及时上报并落实临时管控措施的、一人次奖励200元;发现并上报红码人员、一人次奖励500元。如发现中高风险地区旅居史的发热病人,及时上报并落实临时管控措施的,一人次奖励5000元,甚至最后经核酸检测确诊为阳性的,更可增加到一人次5万元。




native advertising





河南沈丘县政府出台奖励举报者措施。(网络图片/古亭提供)

河南居民蒋女士本周三接受自由亚洲电台采访时说,各地政府这些防控措施已经到了走火入魔的地步。她说,当局出此“怪招”是因为没有病例:“因为当地没有病例,如果有病例,他们就可以防疫之名,控制老百姓出行。我感觉他们巴不得他们那里出现病例(利于监控)。”


防疫“哨点”抓新冠阳性确诊者

公告还称,在医疗机构、酒店、药店、饭店、超商、出租车等基层扫码“哨点”,举报相关人员可得到相应的奖励。不过,上述公告引发热议。有网民留言,一个之前发不出工资的地区,竟然有钱奖励举报者。还有网民说:一个人均GDP不足三万的县,举报一个阳性就奖励五万元,这是哪里来的钱?要多少人交税?真是荒谬的政策。

居民蒋女士说,疫情三年,政府官员不顾居民失业、不理会居民生病,就医、出行难,说封就封,乐此不疲:“他们不是希望疫情早点结束,倒是希望一切重来,还鼓励人们去互相打小报告,为了钱去造假疫情,这规定把人性之恶都调动起来。现在全世界别的国家都放开了,大陆还在没完没了地搞疫情,如果不发现一例都对不起那五万块钱。”

据河南卫健委4日通报,3日0至24时河南只新增本土确诊病例2例,是从省外返豫人员,均为隔离管控发现,新增本土无症状感染者12例,新增境外输入无症状感染者2例。网民指沈丘当局将感染者当猎物,发现一例就举报,这是昧着良心赚纳税人的钱。

呼和浩特市高风险地区78个

没疫情的地区奖励举报者,有疫情的地区则是封锁。据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政府通报,10月1日至3日,当地累计本土确诊已突破五百例。呼和浩特疫情防控指挥部本周三通报,前一天,该市新增本土阳性感染者369例,中、高风险区增至92个,学校传播链至少32人感染。另外,由于3日新增两名无症状感染者,海南三亚进行全员核酸筛查,部分区域三天三检。截至目前,呼市共有高风险地区78个、中风险地区14个。






呼和浩特市10月2日起实施封闭管理。(网络图片/古亭提供)

包头居民刘女士对记者说,她感觉不到有疫情,政府却把疫情说得很可怕:“这疫情已经政治化了,现在越来越紧,小区两天一次核酸检测,去医院,你要做核酸,这个社会成什么了,就是地狱。”

据中国官方周三公布,过去一日新增970例新冠本土个案,包括223例确诊和747例无症状感染。新增本土确诊个案中,内蒙古最多,其次是广东。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22-10-5 19:11:14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中国人在老习的亲自指挥下,要把病毒斩尽杀绝呀!人定胜天的壮举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22-10-5 19:16:07 | 只看该作者
为充分发挥“哨点”监测预警作用,把握疫情防控主动权而已
第五纵队又开始发挥想象力脑补造谣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22-10-5 21:53:54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想挣钱想疯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22-10-5 23:40:22 | 只看该作者
鼓励老百姓的积极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22-10-8 06:49:09 | 只看该作者
台巴子想早已挣狗粮想疯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手机版|消息树

GMT-8, 2025-10-25 13:11 , Processed in 0.064461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