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ewsTree.com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23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塑料有刮痕就换、别放烘碗机… 避免餐餐都「吃塑」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5-8-8 08:47:2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廖静清





专家提醒,微波食品最好拆开包材放到玻璃器皿再加热,避免塑料微粒进入食物;示意图。(图/123RF)


native advertising



一早起床,冲泡茶包、切水果,吃完后拿出前一晚准备的便当,准备带去公司微波当午餐,接着换上衣服出门,看似简单的日常,却隐藏了「吃进塑料」的食安危机。塑料微粒充斥在生活环境与用品中,你以为不用塑料物品就能完全避免了吗?担心被「塑化」,不妨学习如何减量使用、正确使用。

切菜、打果汁、穿化纤衣物……塑料微粒无所不在。

每天睁开双眼,就开始「与塑料为伍」,各式用品脱离不了塑料材质,尤其是食器、衣物与人体贴身接触。台北医学大学食安中心主任萧伊伦表示,塑料并非全然都会释放出毒物,若能妥善使用,轻便、耐用的特性其实是生活好帮手,且减少塑料微粒对健康的潜在威胁。

塑料微粒 3途径恐吃进肚

塑料微粒进入食物链,这些看不见的毒被人体吸收并累积,主要通过三个途径:

1.环境污染:

包括轮胎摩擦地面、颜料喷涂或尼龙制造的工作场域、垃圾自然分解产生塑料碎片,当塑料微粒随着风力或雨水进入环境,变成食物链的一环,最终可能回到餐桌上。

2.塑料包材:

用于食品包装的产品,是塑料微粒的重要来源之一。如塑料袋、塑料餐具等,受到磨损、加热溶解或紫外线照射,会释放出微小的塑料颗粒,造成潜在的健康风险。

虽然塑料材质轻巧、易清洗,但在不断切剁的过程中,塑料微粒会从砧板表面脱落,进入食物中。(图/123RF)

3.日常行为:

使用或加热塑料餐具、穿着合成纤维衣物、使用塑料砧板等。以切菜为例,虽然塑料材质轻巧、易清洗,但在不断切剁的过程中,塑料微粒会从砧板表面脱落,进入食物中。

萧伊伦说,使用果汁机自制蔬果汁对健康有益,但有科学家发现,坚硬的冰块放入塑料杯中快速搅打,刀片撞击冰块磨损塑料杯壁,会释出大量塑料微粒。在厨房的切菜、煮饭、打果汁、装便当的每个瞬间,看似平凡的动作却会释放出大量塑料微粒,都成了污染来源。

发明塑料的初衷是为了环保,其目的是要重复利用,但美意却变了调,过量的塑料垃圾危害人体健康。「最好的方式就是自备环保袋、环保餐具和环保水瓶。」想要避开塑料微粒风暴,萧伊伦建议,先从改变使用习惯做起,选择陶瓷、玻璃、硅胶或不锈钢容器,取代塑料制品盛装食物。

除了选择相对安全的容器、改变使用习惯之外,萧伊伦提醒,耐热塑料只要遵循耐热温度和适用范围、正确使用方法,并不会有太大的食安问题。不过,所有的塑料都一样,使用愈久,经过加热、烘干、刷洗都会有刮痕,一旦表面受损,就会有塑料微粒释出的危机。「如果有刮痕就别用了,可能藏匿细菌,且会释放塑料微粒。」

另外,萧伊伦说,现在超市的生鲜食物都是塑料包材,但因为放置在冷藏、冷冻空间,会减少塑料微粒释出。

5招减少摄入塑料微粒

1.避免使用塑料瓶装水

宝特瓶等多数塑料瓶不会添加塑化剂,只要在正确的温度下使用,不必太担心释出毒素。不过,避免刮伤、撞击,改用玻璃瓶、不锈钢水瓶较佳。

2.食物加热少用塑料容器

以超商微波食品为例,最好拆开包材放到玻璃器皿再加热。或是把瓦数减小,微波炉设置的加热强度愈高,会导致更多塑料微粒进入食物。

3.器皿避免加热烘干

UV杀菌烘碗机会破坏塑料材料,特定材质如橡胶、塑料,长时间加热烘干更会加速材质老化,并溶出不好的化学物质。



部分茶包材质也可能释出塑料微粒。(图/123RF)





4.选择不含塑料的茶包

近年研究显示,一些尼龙、PET制成的茶袋,经过滚烫热水浸泡会释放大量塑料微粒到茶水中。如果无法辨识茶包材质,应直接泡茶叶,或选择冷泡茶的方式。

5.选择天然纤维衣物

化纤衣物在洗涤过程中会释放出塑料微粒,对海洋环境造成危害。多选择棉、麻、丝等天然纤维制成的衣物,或使用洗衣袋,避免化纤衣物与洗衣机直接产生摩擦。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手机版|消息树

GMT-8, 2025-10-19 00:44 , Processed in 0.067470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