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ewsTree.com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55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不要把你的"穷病"传染给孩子丨可读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11-19 03:53:4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二胎政策一出,关于要不要生二胎的讨论甚嚣尘上,很多人都在说着经济条件、教育资源方面的“大”问题,可我不禁想起的,却是前几天带宝宝出去玩时见到的简单一幕。

  

  上周末带宝宝去商场,看到有捞鱼的项目,宝宝便千方百计要进入对他而言很高的栅栏,非要去玩一玩。一岁的小宝,要捞到游来游去的小鱼儿,技术含量实在太高,捞鱼也就变成了倒水、洒水、傻笑、叽里呱啦表达自己不知所云小情绪的活动。

  旁边还有一个家庭在玩,男孩大概四五岁的样子,妈妈在专心致志地玩手机,爸爸在看孩子捞鱼。父母的打扮都很时尚,从背的包包、戴的手表,手里甩的车钥匙串也能看出来收入不会太低,至少也是中产。但从我们坐下开始,这对儿父母的唠叨、抱怨便从未停止。

  “诶诶,你好好捞,衣服袖子都湿了。”是妈妈。

  “你过来,这边鱼多,快捞。”是爸爸。

  “我来吧,你看你,才捞那几个。”爸爸说着一把将小网子夺过去,“捕鱼神将”爸爸捞了几网以后,池里的鱼基本没有了,他心满意足的坐回去,得意地告诉儿子说“你要这样捞”。

  男孩则一脸寥落地接过小网。

  爸爸继续甩着钥匙串,妈妈继续盯着自己的玫瑰金玩游戏,但是唠叨依然在继续。

  

  这边呢,我家宝宝虽然捞不到鱼,但依靠我们偶尔的救济和配合,还在欢实地奋斗着。

  过一会,那边的小男孩突然扔下小网,说不玩了,要回家。

  他爸爸瞟了他一眼,立马严肃地对自己的儿子说:

  “不行,钱都交了,要玩够半个小时。不然钱就白花了,不能浪费!我告诉你,你今天如果不好好玩,以后就一次都别来玩了。”

  小男孩听后,沉默一阵,小声说:“我衣服湿了,冷。”

  “冷也不行,谁让你不穿好罩衣。继续捞!” 爸爸严厉地告诫。

  小男孩拿起小网子,蹲下慢慢地捞着。

  妈妈还在丧心病狂地玩手机,对发生的一幕,熟视无睹。

  

  自始至终,我没有听到他们对孩子的一句鼓励,没有看到孩子脸上一点点开心的表情。50块钱,一杯贵些咖啡的价格,对这对父母来讲,根本不会构成什么经济压力,但是为了不浪费,他们宁愿自己的孩子冻着,也要压迫着他足额消费完这花了钱的时间。

  当我抱着宝宝离开时,那个小男孩看了我们一眼,继续低下头默默地捞鱼——因为还不到半小时。

  我不知道这个家庭,平日里是什么样子,但现在,他们三人脸上都写着“不高兴”。也许这对有经济头脑的父母觉得自己是明智的,因为他们没有让自己的孩子浪费钱。但是这个男孩回忆起这段捞鱼的经历,会幸福吗?

  他的心里已经被爸爸妈妈的抱怨、恐吓、不耐烦占据,他能想到的恐怕只是“我下次要去玩某某,一定要玩够时间,不能浪费钱”。有很多孩子生活在“不能浪费钱的阴影下”。

  成年人的世界里,有太多的计算,功利地计较一件事情值还是不值,要计算每一分钟的性价比,每一个人的可利用率。但对于孩子,他们心中的最高性价比,就是开心。

  

  父母总想着给孩子最好的,却又不断地在计较,自己付出了最好的,孩子有没有给到最好的反馈。花钱让你上了早教,你不能不好好学;花钱给你买了新衣服,你不能乱爬;花钱给你买了最好的奶粉,你不能不吃。

  那么你还你还记得你为了让孩子幸福、为孩子好的初衷吗?现在因为计较钱,让孩子失去应有的快乐,不是得不偿失吗?

  对于金钱我们没有安全感,恨不得学会一切理财、赚钱技能,赚尽天下钱。而这不过是穷怕了,是骨子里根深蒂固的穷病。可怕的是,并不是只有真正的穷人才会有穷病,经济富裕的家庭甚至富人也会有。

  像那对父母,他们真的支付不起这50块钱吗,这50块钱对他们而言极重要吗?他们只是太怕浪费;也许更因为,他们骨子里觉得,快乐不值钱。

  我们的教育告诉我们要节俭,我们的成长经历让我们变得重视金钱,小心翼翼攒钱、理财,但一定不要把这种用钱衡量一切的思维,影响到你的孩子。

  

  作为父母的我们,现在就要为孩子营造一个健康的原生家庭氛围,尽量不把自己以往不好的心理模式、行为习惯带到现在的家庭里,影响自己的孩子。

  不要总是一遍一遍告诉他这个玩具多么贵,要他过度珍惜了;也不要再反复强调自己加班有多辛苦、赚钱有多么难了,请不要让孩子过早背负上沉重的心理枷锁,他们的衡量标准只是“开心”,和这个东西的价码无关。

  要给孩子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可以等他对数字有概念后,给他一小笔零花钱,让他自由支配。浪费掉也好,买对了也罢,你的生活不会因为这一小笔钱受到什么影响,孩子运用金钱的能力、理财的技能却可以得到提升。

  不要用你所谓的节俭束缚住他的一切可能,从小被金钱束缚的孩子长大后只会成为和我们一样有“穷病”的精神屌丝。记住钱永远是为人服务的,而人的终极奋斗目标是开心幸福。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手机版|消息树

GMT-8, 2025-10-22 02:45 , Processed in 0.062435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