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ewsTree.com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70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六位“藤妈”分享养儿育女心路历程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3-6 00:44:3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侨报2月27日纽约报道】《侨报》国际教育中心和读者之友会27日举办教育讲座,6位“藤妈”与大家分享了各自养儿育女心路历程,听讲者表示受益匪浅,在互动环节,大家更是提问不断,现场气氛火爆。


  


  六位“藤妈”分享育儿经验。图从左到右为:杜梅、苗青、张连英、亓宏博、迟昀螮、陈屹。


  《侨报》国际教育中心执行总监陈屹介绍,六位来自新州的“藤妈”有着各自独特的背景,培养出哈佛、耶鲁、普林斯顿、斯坦福大学、芝加哥大学、哥伦比亚大学、麻省理工学院、杜克大学、达特茅斯大学和康奈尔大学等名校的儿女。


  从新西兰来到美国,孩子们8年间换了4所学校的迟昀螮向大家分享了“如何帮助孩子融入新环境”。她表示,首先,家长要帮助孩子,家长的鼓励和支持,可以帮助孩子更快适应新环境。其次,自信非常关键,自信可以使得孩子勇于接受新环境的挑战。


  


  《侨报》国际教育中心执行总监陈屹主持此次讲座。


  最小儿子上11年级转学到上海国际学校,最后考回美国大学的亓宏博,以这段经历和大家分享了如何帮助孩子“开放心态,不断迎接新挑战”。她认为,鼓励和支持孩子跳出舒适的圈子,去探索未知世界,孩子在这个过程中认识和成长,将是他们一生中宝贵的财富。


  正在读哈佛的儿子突然提出休学创业,家长怎么办?张连英不仅分析了与儿子一同创业的白人、印度裔和自己家庭父母双方不同态度的原因,更告诫家长,父母把孩子养大就要放手,这是自然规律。做父母的,要不断学习、调整自己,适应孩子成长的规律。


  


  听讲者向藤妈讨教育儿经。


  身为作家的母亲的杜梅则分析了守望女儿写作之旅而得到的启示。她表示,跟随女儿的写作过程,自己从惊讶、担忧到支持。在这过程中,她得到的经验是要保护孩子的好奇心,留给孩子遐想的空间,鼓励孩子勇于尝试,并坚持到底。


  


  听众中不乏小读者热情地与“藤妈”交流。


  在纽约公立初中当了10年老师,并担任了15年小学副校长的苗娟以四个女儿成长的经验告诉大家,高中四年是家长和孩子走过的最关键的阶段。这个阶段要用功学习,理性看待孩子的成绩;鼓励孩子多参加各种活动,全面发展,并展示自己个性;还要倾听孩子,学会如何与学校沟通,并解放思想,尊重、支持孩子的选择;多子女家庭,家长还要做到统筹兼顾,合理分配时间。苗娟认为,教育孩子在于掌握好度,教孩子面对挑战时,找好平衡点,有平和的心态非常重要。


  “藤妈”陈屹则认为,在教育子女中,父母必须履行两个使命:言传身教和播撒种子。她认为自己的孩子们从读书和做公益方面看到了父母的榜样,而从小给孩子播撒希望、感恩的种子,开阔孩子视野是非常重要的。她还指出,有些父母以为上顶尖私立寄宿高中就离名校近了,这是很大的误区。但让孩子看到山外有山、楼外有楼,去拥抱别人的成功,看到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不同类型的第一,孩子的心态就会包容谦卑许多,这也是很值得的。


  


  妈妈们围着讲者提问取经。


  在最后的互动环节,家长们纷纷提问,讲座结束后还围着嘉宾讨教。史岱文森高中10年级家长王芳表示,自己做了好多笔记,很多讲者的观点很受启发,让她能从不同的角度来思考教育孩子问题。孩子不到半岁的彭伟善说,自己抱着学习的心态而来,虽然“藤妈”们分享的是孩子初中、高中时的经验,但教育的理念是共通的,对自己将来教育孩子很有益处。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妈妈带着8年级的女儿也来听讲座,她说,女儿的成绩非常优秀,目前在选择公立还是私立高中时纠结,听了讲座后,应该找到了方向。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手机版|消息树

GMT-8, 2025-10-21 14:26 , Processed in 0.065021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