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ewsTree.com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58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医“脾”就是西医“胰腺”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5-8 00:08:3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中医与西医中都有脾的概念,但两种医学中对脾的作用与内在属性的界定有着本质区别,不可以混为一谈。

    中医脾,位于人体中央,属土,黄色。中医认为脾为主水谷运化之脏,即人体主要的消化器官。

    西医的脾是人体最大的淋巴结,属于免疫系统。

    医学界一直对将spleen翻译成脾颇有微词,认为是一种极为错误的翻译方式,但由于沿用多年已经成为习惯,所以没有予以更改。在解剖上,中医的脾具体的位置就在“胰腺”,它的颜色是黄色,而西医脾位于左季肋区,胃左侧与膈之间,相当左侧第9~第11肋的深面,其长轴与第10肋方向基本一致。

    中医的膻中可能是西医的脾。

    如果认同中医脾就是西医胰腺,探索糖尿病的治疗可以更进一步。胰管的出口与胆管、肝管很近,胆管结石和肝管结石滑落,都容易引起胰腺发炎;体内的寄生虫进入胰腺,也容易引起胰腺炎或糖尿病。

    从解剖学研究胰腺,胰管在肝管、胆管出口都在十二指肠,胰腺在下方,这样的结构容易造成胰管阻塞。 “足太阳脾经”的“腹哀穴”正是胰管与十二直肠连接部位。


    人类不适合吃难以消化和黏稠的食物,这些食物容易引发胰腺病。

    在分泌方面,虽然胰腺体积细小,但含有多种功能的内分泌细胞,如分泌高糖素、胰岛素、胃泌素、胃动素等等。这些细胞分泌激素除了参与消化吸收物质之外,还负责调节全身生理机能。如果这些细胞病变,所分泌的物质过剩或不足,都会出现病症。外分泌主要成分是胰液,内含碱性的碳酸氢盐和各种消化酶,其功能是中和胃酸,消化糖、蛋白质和脂肪。

    胰腺不好的人不要多吃热量高的食物如牛肉,也不要吃稀蛋黄和糯米。胰腺需分泌很多酶分解高热量食物,加速胰腺的负担;而稀蛋黄和糯米都有很强的粘连性,容易将胰腺管堵住影响胰腺酶的分泌。多吃蔬菜,可以清洁十二指肠的卫生,防止胰管、胆管、肝管被堵。中国自古“吃饭咽菜”还是很有科学道理的,先吃饭,再吃菜,菜的粗纤维相当于打扫十二直肠卫生的扫帚。

    人体的消化系统就是一个“氨基酸工厂”,中医脾主要是控制氨基酸生产的“机器”。

    提到氨基酸生产,大家以为高深莫测,其实氨基酸生产就相当于制造米酒。制造米酒,需要原料是蒸熟的大米,冷却到30度左右时拌上“酒曲”,一天后就生成米酒了。

    食物就是人体生产氨基酸的原料,人体腺体分泌的各种酶就是“酒曲”,而中医脾就是控制各种“酒曲”量的机器,同时它也产生部分“酒曲”。因此人体除了依靠食物的氨基酸外还可以自身发酵产生新的氨基酸。由食物原料转化成氨基酸,就是中医所说的“化”即生化,因此中医脾是掌管“生化”的“脏器”。

    从《黄帝内经》探索治疗糖尿病一定要从“脾”入手。《黄帝内经·素问》第40、42篇介绍热中、消中、脾痹、脾风都与“脾”有关,也就是与西医的胰腺有关,认为“风气与阳明入胃,循脉而上至目内柴,其人肥则风气不得外泄,则为热中而目黄”。如果在糖尿病初期,遏制“风气”进入阳明经,可有效防止病情进一步发展。

    在小火煮汤时,汤的最上层有一层“膜”。人体做剧烈运动,相当于大火煮汤,可以冲散这层膜,使膜不粘连;而不运动,这层膜里粘连物质随清阳之气上浮,到达头部。如果粘连物质进入眼睛就会阻塞“泪管”而使眼睛干涩。当这种粘连物质长期堵塞眼球里的血管,就会造成眼睛缺血而失明。

    糖尿病人内火大,血液粘度大,容易形成粘连物质随“阳气上升”进入头部。定期对糖尿病人印堂穴、鱼腰穴周围拔罐,可有效清除粘连物质在头部聚集。

   《黄帝内经·素问》第42“风论篇”所叙“风者善行而数变,腠理开则洒然寒,闭则热而闷”,我深有感受。我的糖尿病就是那场大内热,烧坏了我的“脾”(西医胰腺)。《黄帝内经·灵枢》第74“论疾诊尺篇”也进一步阐述寒与热。

   
    一年半年前的一天,我喝了大量白酒和啤酒,可是我似乎特别能“扛”,一点事没有。半夜两点多,皮肤瘙痒难受。起床一看,双手臂的“手少阴心经”的灵道穴以上至少海穴均出现痱状疹子,刮痧刺破流出血,顿时一股热流由下至上,身体开始出汗。“酒热”过了六七个小时才出来,可见我身体腠理密封之严格。

    我的自学能力很强,生活中靠自学成为电子工程师,后来投入到发明。一些国外的新产品,有些图片一出现,我就能知道它的工作原理。例如,1999年的“单晶硅超声波手术刀”、现在英国的一种无扇叶的风扇。

    有一定的电子理论基础,加上自己的领悟和爱好,学习中医轻车熟路。

    人体就是一部机器,用汽车比喻人体很恰当。汽车油管脏了,就相当于人体血管淤积;汽车电路故障,就相当于经络有问题。

    我相信经络,它是人体的体液流动通道,经络是管状(脉)和筋膜状(扁平条状)。人体的经络之间有“门”,即腠理。腠理的开关有多种方式,膜的“吞噬——释放”也是其中的一种方式。穴位就是控制腠理的开关。

    研究中医的经络,应该考虑“水磁感应”,即人体的水在流动时与地球、太阳、月亮之间能形成“水磁场”,水磁场与物理学的“电磁场”很相像。人体内液体流动可在周围形成“微水磁场”,与电磁场的“法拉利电磁感应”类似。

    我有个假设:人体腠理不能正常开关,可能是血小板的尸体(膜状)与垃圾一起堵塞了筋膜的腠理。

    五谷中,稷归脾。稷是带壳的稻谷,古人也许连谷壳一起煮熟了吃。这样吃对胰腺大有益处。前面我说了胰腺管的出口容易被粘连的食物堵塞,而谷壳是粗纤维相当于“扫帚”打扫胰腺管出口的卫生。

    不知道是谁推论:牛肉归脾。这个推论是非常错误的,应该是“牛肉伤脾”,即牛肉对胰腺的伤害最大。

    在《好医生论坛》网站看了一篇“糖尿病人补充维生素B1”的文章,这个观点与我的“连谷壳一起煮熟了吃”相吻合,稻米的谷壳富含多种维生素,特别是维生素B和谷维素,人体腺体、神经系统活动不可缺。

    中医本来就是系统学,我也赞同中医的脾脏是“脾系统”说法。我将中医脾就是西医胰腺挂等号,让学习者能有个具体的认识。再说,内经里的脾的确就是胰腺。脾经是脾系统更确切!

    西医为什么瞧不起中医?我认为主要是中医理论几千年得不到发展。计算机结构与人体结构太相像了,我能理解经络是什么,但是许多西医否认经络学。我认为,中医衰弱也与中医完全与西医解剖学“划清界限”有关。这样墨守成规下去,只会葬送中医前途。

    我学习《内经》加上切身体验和领悟,感觉学习中医很轻松。我也学习过医学院的《中医基础》教材,对它很不满意。现在进入中医大学的学生没有领悟,没有生活经验,靠高中数理化知识和一点辩证法理论,不可能接受中医经络理论。按照教材死记呆背学中医,按西医方式看病,不可能灵活解决患者的疾病,也成为不了名医。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手机版|消息树

GMT-8, 2025-10-22 13:00 , Processed in 0.063797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