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ewsTree.com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30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古代名人买套房也不容易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12-16 00:33:0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当下,没有什么比房地产更热门的了。面对越来越高的房价,不少小伙伴恨不得穿越回古代去,做一个不用为房子操心的隐士。然而,记者查阅一系列资料发现,在古代,买房子也是人生大事,但置办房产并非易事,包括白居易、苏东坡等这样的“公务员”,想要买套房子,一样还是要当房奴。
  古代名人买房心酸事
  欧阳修
  考中进士在京城租房
  欧阳修是在宋代文学史上最早开创一代文风的文坛领袖,但这位来自吉安的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当年也是租房一族中的一员。史料显示,欧阳修考中进士,进“中央”工作,工作很多年,始终没买上房子。他给朋友写信说:“嗟我来京师,庇身无弊庐。闲坊僦古屋,卑陋杂里闾。”意思是在京城工作这么长时间,没有混上自己的窝,一直在小胡同里租房住,很惨。这之后,欧阳修当过好几任知州,他一直带着母亲和妻儿借住在衙门大院里,还租住过非常破旧的民房。这种窘迫的居住状态,一直持续到他42岁那年在阜阳买房置地才告结束。算了算,欧阳修是在他为官17年后才拥有了自己的首套房。
  白居易
  使用稿费庐山盖草堂
  租房过日子的不只有欧阳修,还有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的白居易。白居易二十九岁考中进士,三十二岁参加工作,在长安东郊常乐里租四间茅屋。因为离上班的地方远,他还有“代步车”——养了一匹马,此外还雇了两个保姆,这样每月的开销是七千五百钱,剩下八千五百钱存起来。但是存了十年,他也没能在长安买下一套房子。后来白居易觉得这样长期租房不是办法,就跑到陕西渭南县,也就是长安城的卫星城,买下一处宅子,平时住在单位,逢假期和休息日就回渭南的家。有点和现在的大都市白领差不多,在郊区买房不住,而在城里租房上班。
  值得一提的是,白居易在九江做司马时,常去庐山逛。庐山上有两座寺院——东林寺和西林寺,东林寺听说白居易文采了得,就请他给一故去的僧人写墓志铭。白居易提笔一挥而就,对方很高兴,给他开了10万文的稿费,白居易就用这笔稿费在庐山上盖了一所房子,这所房子就是庐山草堂。
  古代人如何买卖房产
  房产开发商受人鄙视
  在多数人的印象中,房地产交易也就是最近二十几年的事情,而售楼部、开发商、分期付款、货币购房、按揭、房奴、开盘、过户,这些热门词汇出现的时间还更晚。其实,事情并非如此。
  根据考古实物和历史文献证明,中国在西周时就出现了土地交易,在战国时就有房屋买卖。在一个名字叫“盉”的西周青铜器上,就刻有一段关于地产交易的铭文。其意思大致是:公元前919年农历三月,一个叫矩伯的人分两次把1300亩土地抵押给一个叫裘卫的人,换来价值100串贝壳的几件奢侈品,包括两块玉,一件鹿皮披肩和一条带花的围裙。这是目前发现最早的不动产交易。
  而越来越多的资料显示,开发商的出现,是在隋唐时期,这个时候有人专门开发商铺,在盖好之后将其租出去或卖出去。也就是说,从某种意义上讲,他们也算是开发商。但是,在古代做房产开发商却是很受鄙视的。原因是,从汉朝开始,传统中国一贯重农抑商,单靠造房子赚钱,会被大伙瞧不起。北宋初年有个人叫陶毂,据他描述,当时只要有人盖房子往外出租,大伙就说这人是市井小人,挣来的钱就叫“痴钱”,就是呆傻的意思。可见在那时候,连做房东都受歧视,更别说做开发商。
  买房签合同手续复杂
  在很多人看来,现在买房手续繁杂。那么,在古代买房,又需要哪些手续呢?
  在《千年楼市》一书中,记载了一份元代的房产买卖契约。而翻译之后,可以看出:卖家:麻合抹;买家:阿老丁;中间人:蔡八郎;交易对象:卖家祖产一套;出卖原因:资金周转不灵。交易流程:1.麻合抹给自己的亲戚邻居发帖子,说他的祖产要卖中统宝钞一百五十锭,问大家是否愿意买,大家都不愿买。2.有个房产中介叫蔡八郎,他引见了一个叫阿老丁的买家,还请官方的房地产估价师(官牙)对这处房产进行估价,值中统宝钞六十锭。买卖双方成交。3.房产税米二斗八分,转由买家缴纳。4.订立契约,买家交纳契税和印花税。
  据称,买房签合同的历史已久。自从宋代开始,房地产买卖契约就是由官方统一印刷的了,当时称为“官颁契纸”,后来更名为“契本”,上面有甲方乙方、标的、订立合同的来龙去脉、价款等内容。不使用官方的合同范本,房地产交易就是不具有法律效力的。当事人依法纳税后,政府加盖公章,称之为“红契”,这才具有法律效力;如果没有加盖公章,那就是白契,不受法律保护。
  而缴税也是房屋买卖过程中必须做的,一旦不缴纳契税后果是很严重的。例如明代和清代的法律都规定,买卖房地产不缴纳契税的,要“笞五十”,而且要罚房地产价款的一半。
  富人在老家建豪宅
  记者查阅史料了解到,虽然不少商人赚钱之后在城市里购置房产,但也有不少富人并不看好城市里的房屋,而是回到老家建豪宅。
  黎川的“船形古宅”曾经引起国内媒体的报道,也引起古建筑研究专家的关注。古宅实际上是一座“大夫第”,占地面积十余亩,高大的照壁和星斗装饰的檐梁,历经百年风雨,仍是漆彩如新。整座房屋共有108间独立的房间,分三进四排,每排由长廊相连,开阔的36个天井均匀分布,使得每个房间光照明亮。门窗和梁柱浮雕无数,厅堂宽敞高大,可见房主当时的经济实力非同一般。而建造年代是村民在修缮屋顶时发现的,梁柱上刻有清道光二十四年建造的字样。
  相传“船屋”主人黄微柔凭着精明勤奋,从贩卖皮油(鸟枸子油)起家,在短短的二三十年时间里,迅速发展为在黎川、光泽、福州和台湾等地有20多家当铺的富比王侯的巨商大贾。为夸乡里,同时也为在家乡置办一份永久产业,他请来风水先生,在四面环山,形似“女人肚兜”的洲湖村,以巨款购得“脐眼”这一风水宝地,修建了这座规模宏大的豪宅。相传当时用去白银200多万两。至于“船形古屋”为何建得像条船,有人说可能与主人经常漂洋过海从商有关,他祈盼一帆风顺,商海不沉。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手机版|消息树

GMT-8, 2025-10-24 11:59 , Processed in 0.063886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