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一个族群开始产生著名的仇外者和种族主义者,特别是反黑人主义者时,这个族群就真正在美国兴盛起来了。从受害者到施害者的轨迹是社会流动性上升的最可靠标志之一。1993年,托尼·莫里森(Toni Morrison,美国黑人女作家、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在《时代》杂志中悲伤地指出,同化意味着移民必须“自由地加入这一最持久、最有效的美国文化通行仪式——对土生土长的黑人的负面评价”。在19世纪和20世纪初,老派的新教徒维护了白人至上主义的壁垒,他们成立了“一无所知党”(Know Nothings)和“3K党”(Ku Klux Klan)恐吓有色人种乃至爱尔兰裔、意大利裔和犹太裔美国人。在21上世纪,高喊MAGA口号(Make America Great Again,意为“让美国再次伟大”)的右翼偏执者们是这些团体的后代,如史蒂夫·班农(Steve Bannon,曾任极右派媒体布赖特巴特新闻网执行主席,曾任美国总统首席战略专家和高级顾问)、鲁迪·朱利安尼(Rudy Giuliani,共和党籍美国政治人物)和斯蒂芬·米勒(Stephen Miller,特朗普白人民族主义者和反移民顾问,制定了特朗普种族主义和严厉的移民政策)等人物。
2024年共和党初选中为数不多的有趣发展之一是,有新证据表明印裔美国人(或者至少是其中相当一部分)可能会加入这一长期趋势。在共和党初选中,两位候选人出人意料地引起了轰动,他们分别是是科技企业家维韦克·拉马斯瓦米(Vivek Ramaswamy)和前南卡罗来纳州州长尼基·黑利(Nikki Haley)。虽然特朗普长期以来一直占据竞选主导地位,但拉马斯瓦米的竞选活动在8月份曾短暂飙升,而本期杂志付印时,黑利的上升势头则更加稳健。这两位印裔候选人只是特朗普名义上的竞争对手。特朗普几乎锁定提名,因此这两人更有可能只是来展示他们可以用一种时尚的新形式推销 MAGA 纲领,从而“试镜”成为特朗普政府的未来成员,也许是副总统。他们由此参与进了莫里森30年前所写的“进入美国文化的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