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ewsTree.com
标题:
中美要G2了?世界自此开启新时代!
[打印本页]
作者:
pengngychita
时间:
昨天 03:08
标题:
中美要G2了?世界自此开启新时代!
原创:占豪
在中美元首釜山会晤结束后,占豪在昨天凌晨做了分析,认为此次会晤具有非同寻常的历史意义——其最核心的突破在于,中美两国自此真正进入了平起平坐的新阶段。这不仅是形式上的对等,更是双方乃至国际社会在心理层面上的共同认知:中美已成为全球格局中唯二具有全面影响力的“超级大国”。
而这一次,针对中美两国提出“G2”这一表述的并非旁人,正是美国总统特朗普本人。他将此次中美元首会晤直接称为“G2会议”。这一说法并非外交辞令式的客套,而是反映出其内心已实质上承认,中国已是与美国处于同一实力层级的战略对等方。
我们从特朗普及其团队在会谈期间的表现中也可窥见端倪。仔细观察不难发现,特朗普唯有在面对中国领导人时,才表现出格外慎重、甚至略带拘谨的态度;其团队成员在与中国谈判代表交锋时,也常显得神色凝重、应对吃力。反观中方,无论是领导人还是谈判团队,均显得从容自信、气度沉稳,整体氛围掌控得当。这种差别,大家从视频和照片的对比中明显感觉到。尤其照片的对比中非常明显,美国财长贝森特在与中方谈判团队谈判时表情凝重,中方则非常轻松。而贝森特在与日本高官会谈后,那又恢复了满面春风。
图片
其实,特朗普向来以现实主义和实力逻辑著称。尽管“G2”这一概念从美国学界提出已经超过二十年,他在此前的任期内乃至本轮关税战中,都始终抱持“可战胜中国”的心态,即便后期自信有所动摇,也从未公开认可中美平起平坐的地位,也从未公开说过哪怕一次“G2”。按照他的逻辑,一个可以被压制的国家,自然不具备与美国共组“G2”的资格。
而今,特朗普在釜山会晤的背景下主动提出“G2”,正表明其已从实质上承认了中国就是与美国同级别的国家。
世界就是这么现实,凭实力说话!
2021年3月18日,杨洁篪主任以“美国没有资格从实力的地位出发与中国谈话”明确宣告,中方要求的是与美国平起平坐、平等对话;如今,则是美国总统以“G2”之名为这段关系定性,向中国也向世界确认了中美两国在世界上的平等地位。
图片
在占豪看来,这一转变,不仅源于谈判桌上的现实压力,更植根于美国对两国实力对比的深层认知重构。而这一重构的影响,也已超越双边范畴,正在全世界范围内悄然形成新的共识。
此次中美元首会晤,无疑是一次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事件。未来全球政治经济秩序的重塑进程,将主要围绕中美两国之间的博弈与合作展开。中国领导人为美方指出的道路十分明确:中美应携手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无论对两国自身还是整个世界而言,对话协作带来的共赢,都远胜于零和博弈下的对抗。
其实,特朗普并非未能理解中方释放的讯息,但其决策仍受制于美国国内复杂的政治现实。因此,中美关系乃至世界格局的未来,仍将在“博弈”与“对话”的双重轨道上持续演进、动态成型。在这个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惊涛骇浪,但最终人类社会如何演绎,真的是取决于中美两国的决策。
图片
其实,“G2”这一概念并非新鲜话题。其源起与发展脉络占豪一说战友们就明白了:
2004年,美国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所长弗雷德·伯格斯滕首次提出,应将中美“两国集团”视为美国需重点经营的核心双边关系之一。此后,美国媒体持续预热,不断探讨“G2”的构想与可行性。2008年6月,伯格斯滕在《外交》杂志上发表文章,系统性地提出了中美应组成“两国集团”,并“共享全球经济领导权”。2009年,在全球金融危机的背景下,美国前政要基辛格、布热津斯基等人公开倡导建立中美“非正式的两国集团”,将这一概念从经济层面提升至全球战略高度,随即引发国际社会广泛热议。
2009年底,奥巴马总统访华期间,正式向中方提出了“G2”构想。
其实,早在2009年奥巴马向中方提出“G2”构想时,占豪便在文章中明确指出:美方此举背后包藏着深层的战略算计。其真实意图,是将中国经济的发展动力通过所谓“G2”平台与美国体系直接绑定,实现对中国的系统性“战略抽血”——一方面诱使中国在“G2”光环下承担超出自身阶段的国际责任,另一方面则有意激化其他国家的不满与围堵情绪,最终形成拉盟友全面围堵住中国的战略局面。
图片
因此,占豪当时即明确提出警告:所谓“G2”实为一场美国精心设计的话语陷阱,中国必须保持清醒、不可轻信。事实上,中国也以高度的战略定力与政治智慧,并未接招“G2”之论,而是创造性提出以“C2”思维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倡导两国在经贸、外交、气候变化等具体领域建立平等务实的协调合作机制,中美两国共同承担在全球范围内的大国责任,推动多边合作机制建设。
奥巴马政府见中国不为“G2”所动,遂于2010年转向推行以遏制中国为核心的“亚太再平衡”战略,企图通过强化区域军事与政治同盟对中国实施战略围堵。至此,中美大国博弈正式进入系统性对抗的新阶段。
回望2010年至2025年这十五年,中国从最初的被动应对、见招拆招,逐步转变为能够主动设置议题、引导对话方向,并在多轮交锋中推动美方作出实质性让步。这一历程,不仅见证了中美力量对比的历史性变迁,更标志着中国在国际战略格局中实现了从“跟跑”到“并跑”、乃至在部分领域“领跑”的根本性跨越。经过十五年的发展,中美实际上已经形成了事实上的G2格局,其他国家的综合国力与中美相比都有较远的距离。
那么,现阶段特朗普再提“G2”,对中国到底是好是坏呢?
其实,对于特朗普现在再提出“G2”,我们既不能否认也不能承认,更不能消极,而是应该创造性地运用这一共识。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当下中美,无论是国力还是军力,实际上已经是事实上的“G2”,中国再盲目拒绝只能会把更多国家往美国那边推,中国的综合国力到了该振臂一呼的时候了,就得去扮演这个角色。
正是基于这样的逻辑,我们可以看到,外交部发言人在面对这一提问时的回应非常智慧。印度记者就提出了尖锐的问题,他说,中美领导人会晤后,特朗普将此次会晤称为“G2”会议,这给人一种印象,即中美两国或许正在努力建立“G2”集团,这可能会对当前的全球秩序产生深远的影响。请问中方对此有何回应?第二个问题是,即将达成的中美贸易协议是否会削弱中国反对单边主义、倡导多边主义的立场?
发言人郭嘉昆在回应中强调,正如新时代社会主义中国领导人主席在会晤中所指出的,中美两国在地区和国际舞台上应当实现良性互动。当今世界仍面临诸多挑战,中美作为大国,应共同展现担当,携手为两国与世界多办“大事、实事、好事”。
理解发言人此番表态的深层含义,关键在于认识到:中国所关注的从来不是“G2”这一称谓本身,而是中美关系的实质内容与发展方向。中国所倡导的,是两国在地区与国际事务中形成良性互动,践行真正的大国责任,协力推动解决全球性议题。换言之,无论外界是否以“G2”定义中美关系,中国都将坚持自身立场,以负责任的态度推动双方开展务实合作。若未来中美关系未能朝此积极方向迈进,责任显然不在中方,而在于美方是否能够摆脱霸权思维,真正以平等和尊重对待中国与世界各国。
中国这一立场既展现了中国外交的定力与智慧,也清晰划定了中美互动的逻辑边界:名号并不重要,实际行动与共同成果才是关键。
图片
印度记者的第二个问题,实则是试图将中方置于两难之境:若中国接受所谓“G2”框架,是否意味着将放弃对单边主义的反对、不再倡导多边主义,转而与美国共推“双边主导”模式?这显然是一种话语陷阱,意在挑拨中国与其他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关系,削弱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信任基础。
对此,发言人郭嘉昆明确指出,中国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不结盟运动的重要伙伴、全球南方阵营的坚定成员,中国始终与广大发展中国家站在一起。中方将继续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与各国共同维护以世贸组织为核心的多边贸易体系,遵循联合国宪章宗旨与原则,推动世界走向平等有序的多极化,促进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为动荡不安的国际局势注入更多稳定性和建设性力量。
这段回应清晰表明:中国愿与美方开展合作,但绝不会因此放弃自身原则与立场。中国已具备与美国平等对话的实力与地位,也正以负责任的态度引领国际合作的方向。看懂这一局面的国家,自然会认同并支持中国所倡导的多极化愿景与反霸权主张,共同致力于构建更加公正合理的全球秩序。
在中国率先迈入新时代以后,自10月30日中美元首会晤起,整个世界也正式步入一个全新的历史阶段,也进入了新时代!在这一重大转折点上,我们期待更多国人从内心深处树立起真正的自信,“四个自信”的精神需要好好领会学习,要清醒认识到中国现在所具备的实力,准确把握世界格局的深刻变化。唯有如此,我们每个人才能在这场全球政治经济秩序的重构中把握主动、赢得社会时代演变过程中带来的先机!占豪真不是吹牛,这些年跟着占豪文章一直看,坚决不错过文章的战友,是不是有巨大收获?很多事,可以早让大家知道5年甚至10年!
https://www.haoyun5.net/dongfang/243110.html
欢迎光临 eNewsTree.com (https://www.enewstree.com/discuz/)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