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ewsTree.com

标题: 中美博弈,波及全球! [打印本页]

作者: pengngychita    时间: 2025-10-22 02:25
标题: 中美博弈,波及全球!
作者:猫哥

10月14日,中国商务部发布一条引人瞩目的法令:

对韩华海洋株式会社5家美国相关子公司列入反制清单,禁止中国境内组织和个人与其进行任何交易和合作。

有人就奇怪了:明明是中美在打贸易战,为什么要制裁韩国企业呢?

其实吧,这背后,藏着中国应对美国博弈的新手段。

1为什么要制裁韩华海洋?

首先我们需要介绍一下,韩华海洋到底是个啥企业?

韩华海洋的前身是大宇造船海洋,曾是全球液化天然气船领域的“技术王者”,垄断全球70%以上的高端LNG船订单长达十余年。

但是呢?随着中国造船业崛起,这一格局被彻底打破了。

大宇造船海洋陷入亏损,成了一个财务黑洞。

2023年,负债累累的大宇造船被韩华集团收购,更名为韩华海洋。

为了扭亏为盈,韩华选择了一条“押注美国”的险路。

韩华海洋敏锐地认识到,光靠成本竞争,已经不可能和中国竞争了,这是一条死路。

要想继续活下去,就要错开和中国竞争的赛道。

啥赛道?

为美军造船!

中国总不可能帮美国造军舰、修军舰吧?

自2024年以来,韩华海洋已获得多项美国海军的MRO(“维护、修理和大修”)合同。

韩华还计划在美国及印太地区设立更多MRO中心,并与美国本土造船及维修企业展开合作,以便为美国海军舰艇提供更快捷、就近的维护与支持服务。

这些合作,标志着韩国造船企业正逐步融入美国海军的后勤与维护体系。

韩华海洋还出资1亿美元收购了美国主要商船建造企业费城船厂,改名韩华费城造船厂。

大力推进设备投资、岗位创造、技术转让等工作,准备将韩华在美国的业务从维修拓展到建设领域。

也就是,帮美国人造军舰。



结果呢?韩华海洋刚动作,中国就出手了。

说个冷知识,韩国海洋70%的钢材来自中国,绝大部分部分稀土来自中国。

前者因为价格比韩国本土便宜10-20%,后者无可替代,少了中国稀土它连永磁电机这些关键部件都得停摆。

还有自动化导航系统、控制系统等等,也都依赖中国。

所以,中国禁止中国公司与韩华海洋合作后,韩华还造个P啊,能不能运转下去现在都打个问号。

那么,中国为啥要把韩华海洋拎出来制裁呢?

首先,报复韩华海洋的背刺行为。

咱们都知道,从10月14日起,美国对中国船舶收额外港口费,每净吨至少50美元,而且以后逐年涨。

那这事是怎么出来的呢?

事情要从2024年3月说起,当时美国五个工会联手告状,说中国造船厂拿政府补贴,价格压得太低,抢了他们的饭碗。

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接到告状之后,决定对中国造船启动301调查。

但是,美国人已经不造船很多年了,根本没法核算中国造船的具体成本,也就没法坐实中国造船厂拿补贴。

这时候,韩华造船跳出来了,韩华海洋通过设立在山东的中国公司收集相关行业资料,并向美国提供了几十份中国造船业分析报告。

其中包括中国主要船厂的成本核表、供应商和其合作的台账以及船舶建造,动力系统关键技术分析等等。

交了报告还不够,韩华海洋还专门跑到美国的听证会上去佐证,说中国船厂报价多低,全球新船订单七成以上被中国拿下,美国本土造一艘船的成本比进口贵多少。

再不管,以后没活路,所以要要保护美国产能,防地缘风险云云。

同时,韩华海洋在美国还专门找游说公司,大把大把花钱,刺激美国对我们动手。

老美对我们发起航运船舶的301调查,固然是他主导的战略,但韩华海洋绝对是冲在最前面的帮凶。

韩华海洋想的是,美国打击了中国造船之后,中国造船业元气大伤,那么自己就能一边吃美国订单,一边吃世界订单了。

但是韩华海洋也不想想,这种背刺中国的行为,中国怎么可能忍?

所以,就在美国港口费生效的同一天,中国以“协助并支持美国对中国海事、物流、造船等行业进行301调查活动,危害我国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为由,直接把韩华海洋的五家美国子公司给制裁了,不准中国人跟它们做生意。

这五家公司分别是:

韩华航运有限责任公司、韩华费城造船公司、韩华海洋美国国际有限责任公司、韩华航运控股有限责任公司,还有韩华美国控股公司。

这五家公司,都是韩华集团与美国国防、能源领域深度绑定的战略支点。

消息一出,韩华股价立马跌了8%,真是求锤得锤。

第二,打击美国海军复苏。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虽然美国海军军力仍然是世界第一,但却处于一个非常危险的时期。

一方面,大量老舰濒临退役,另一方面,造舰能力又赶不上。

举个例子,今年9月25日,美国“菲律宾海”号(CG-58)与“诺曼底”号(CG-60)两艘提康德罗加级巡洋舰正式退役。

这就意味着,美国的巡洋舰数量缩减至7艘,这属首次低于中国海军现役的8艘055驱逐舰数量(美国人认为055是巡洋舰)。

这还不算完,根据美国海军的规划,预计今年底将退役“希洛”号(CG-67)与“伊利湖”号(CG-70)两艘巡洋舰。

与此同时,中国海军预计将在今年底前接收第9艘055大驱东莞舰(舷号109)和第10艘安庆舰(舷号110)。

这意味着中国巡洋舰级别的神盾舰数量,将有望达到美国海军的两倍。

说实话,这可是美国海军冷战以来面临的前所未有的危机,连苏联都不曾给美国带来如此大的压力。

那么,为啥美国不抓紧造船呢?

造不了啊!

据统计,美国全境之内现在能造军舰的造船厂,只剩下通用贝斯造船厂、英格尔斯造船厂、纽波特纽斯造船厂、巴斯钢铁造船厂和阿冯达尔工业造船厂这5家。

曾在战时总计生产了28艘航母的美国最大造船厂——费城海军造船厂,现在已经彻底倒闭,卖给了韩华海洋。

目前,美国只有纽波特纽斯造船厂能造航母。

除了航母,它还负责建造美国海军50%以上的核动力潜艇和50%的驱逐舰。

听起来纽波特纽斯造船厂是个造船巨头对吧?

可事实上,纽波特纽斯造船厂现在只有3条干船坞和1座浮动船坞。

说实话,别说相比中国的江南造船和大连造船了,就连江浙一带的小船厂也不如了。

美国议员克里希纳穆尔蒂曾痛心疾首地说:“我们造1艘远洋舰的时间,中国能造359艘!”

2024年,美国海军仅下水一艘“阿利·伯克II”型驱逐舰、一艘濒海战斗舰、一艘补给舰和两艘核潜艇,总吨位约7.5万吨。

中国呢?算上年底的076,妥妥20万吨!

这还是中国造舰狂潮已经基本结束的状态下!

有人可能要问了,既然美国造船业不行了,那为啥不把军舰外包出去呢?

也不行,因为美国有个《伯恩斯-托勒夫森修正案》,禁止在美国境外的船厂建造美国海军舰艇。

现在知道为啥韩华要万里迢迢跑到美国去给美国人造船,而不是在成本更低的韩国为美国人造船了吧?

就是因为美国军舰没法在海外造。

美国也想通过这种方式,充分利用韩国资本与造船技术,用“借鸡生蛋”的方法,让美国加快新建造船基地、专业人才和产业工人的培训和壮大,重塑美国造船产业链。

虽然韩华海洋的努力可能要四五年后才能看到效果,但中国不能不防。

所以,这次打击韩华海洋,其实也就是打击美国造船业和海军复苏。

第三,敲打李在明。

说实话,在李在明上台之前,很多中国人对他是抱有希望的。

我们都知道,在中美博弈日益激烈的今天,韩国的立场,越来越微妙了起来。

中国当然不希望韩国倒向美国,但同时中国也很清楚韩国的主权不完整,不能对韩国期望太多。

所以中国自始至终对韩国的态度都是务实的,也就是说,不求你倒向中国,只要你老老实实在中美之间走中间路线就行了。

可以说,在文在寅执政期间,韩国这方面做的是不错的。

但随着尹锡悦的上任,一切都变了,韩国全面倒向美国,在2年多的时间里跪舔美日,中韩关系急剧恶化。

现在好不容易尹锡悦作死戒严把自己搞下去了,李在明上台,大家都觉得,可能韩国会纠正尹锡悦的错误路线,回到中间路线上来。

但是呢?李在明这个人比文在寅要现实得多。

不仅拒绝了出席9.3阅兵,而且还专门跑到美国去给特朗普送大礼。

在访美期间,李在明提出了MASGA“让美国造船业再次伟大”计划,涉及千亿美元级投资。

旨在推动韩国造船企业在美投资,提升美国本土造船与维修能力。

另外,李在明不仅参加了韩华海洋收购费城船厂后首次交付的船舶缅因州号的命名仪式,而且还旨在通过韩国造船企业(主要是三星重工、韩华海洋、HD韩国造船海洋这三大巨头)的投资和技术支持,振兴美国本土造船业。

更严重的是,8月25日,李在明在美国智库“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发表演讲,说了这么一番话:

在美国强力牵制中国,甚至采取对华封锁政策之前,韩方确实坚持“安美经中”路线(安全靠美国,经济靠中国)。

近些年,国际社会出现供应链重组,美国明确对华遏制方针,如此一来,韩国也只能在美国的基本政策框架内行动和做出判断。

这话翻译过来,就是韩国不仅要在安全上靠拢美国,在经济、政治、外交等等领域,也都要“在美国的基本政策框架内行动和做出判断”了。

显然,这是要在中美之间站队了。

说实话,这对中国来说,并不是个好消息。

不管是国防安全还是经济安全,都会给中国带来巨大麻烦。

所以,中国有必要通过制裁的手段,敲打一下李在明,你这个做法,中国不满意!

现在敲打的是你的造船,下一步,就是你的农业、半导体业和化工业了!

所以,中国这次制裁,表面上针对韩企,实质上是中美韩博弈的延长线。

2中国的反制手段发生了什么变化?

说实话,这次中国对韩华的制裁,表明了中国反制手段的一个巨大变化。

在过去,中国的贸易战反制手段仅仅局限于中美之间。

但从这次,中方将管制范围从稀土拓展至稀有材料和关键技术等领域,而且施展长臂管辖的手段,把中美贸易战波及到了全球。

简单来说,过去是从“谁打我我打谁”的被动防御,现在升级为“谁帮敌人打我,我也打你”的主动作为。

显然,中国正在跳出中美双边博弈的局限,将贸易战推向全球大舞台。

gettyimages-2209596740.png

为啥要这么干呢?

首先,就是威慑。

我们回顾2018年中美贸易战初期,中国的反制措施相对谨慎,主要针对美国农产品等商品实施差别化税率。

2025年10月的反击,已经展现出完全不同层面的战略思维——

中国宣布对稀土管制措施进行了全面升级,对含有中国成分的境外稀土相关物项实施出口管制,且含量标准低至0.1%。

这意味着全球范围内几乎任何含有中国稀土成分的产品,都须接受中国审查。

这样一来,别说美国的军工企业拿不到稀土了,德国的汽车企业、日韩的半导体企业、印度的摩托车企业,都拿不到稀土了。

这就形成了一个有意思的反差,政府行为,企业买单。

这里,我们需要解释一下为什么中国要把矛头指向外国企业。

中国的制裁措施,是政府制定可行性研究、细则确定、具体执行方案,然后交给行政力量以及国企央企去实施。

美国呢?美国的制裁措施是政府出台大框架,具体由企业去实施。

比如,美国要对中国小商品加关税,指望美国海关的公务员一点一点从包裹的报关单中算关税,是不可能完成的。

所以美国海关就找亚马逊,说你帮我把中国卖家的关税收了,然后把钱给我。你不配合,我就罚你。

这样一来,在胡萝卜和大棒的驱赶下,企业就会成为政府对华制裁的主要执行者。

不信你看美国的对华芯片制裁措施,都是阿斯麦、英伟达、高通和三星等企业来执行的。

但对中国来说,你这就是为虎作伥!

咋了?你怕被美国罚款,难道就不怕被中国罚款了?

你怕在美国赚不到钱,就不怕在中国赚不到钱吗?

所以,中国现在选择直接反制这些公司,从美国政府的单打变成中美混合双打。

既然选择成为美国制裁的帮凶,那就不要指望能从我这里赚一分钱。

特别是对日韩这种二鬼子企业,你说人家美国企业配合对华制裁也就罢了,毕竟那是人家祖国,你这个二鬼子跳那么欢干嘛?

真以为中美大战你们能渔翁得利?

想多了!第一个打得就是你!

这样一来,就形成了一个 "谁站队谁买单" 的威慑效应,迫使各个企业在中美之间重新权衡,到底哪边更重要?

就算他们被迫执行美国制裁,也要悄悄找人来中国递话:我知道有个方法,能绕过美国的制裁......

这就是中国这次想要的结果。

第二,制造更大影响,拉更多国家进来。

在网上,有这么个段子:

美国人希望俄罗斯和中国干一仗,中国人希望美国和俄罗斯干一仗,全世界都希望中美干一仗。

在这场博弈里,没有真正的中立观众,每个国家都藏着自己的小九九。

日本的想法是,若中美真刀真枪干起来,美国自顾不暇时,它便能顺理成章突破宪法限制,彻底摆脱二战战败国的标签。

印度的想法是,中美打得越凶,消耗越大,自己就能越容易填补权力空缺。

俄罗斯的想法是,现在自己深陷俄乌战争的拉锯战,北约的制裁让它喘不过气,若中美冲突能分散美国的注意力,它就能趁机缓解自身压力。

法国则一直不满美国在欧洲的监视,盼着美国被中国拖住时,欧洲能趁机组建自己的防务联盟,彻底摆脱美国附庸的身份。

比起台下盼着开打的看客,美国更像个躲在幕后的推手。

自己不愿先站上擂台,却一个劲儿给其他国家递刀子,盼着它们先跟中国动手。

这种心思,中国看的门清,所以一方面要警惕这种心思,另一方面要利用这些心思。

你们想捡便宜是吗?

我偏不让你们捡便宜,而是要让你们看看中美真正打起来之后的后果。

欧洲汽车厂会因芯片短缺停产,东南亚电子厂会直接停工,各国经济都将倒退数十年。

毕竟中美贸易额占全球三分之一,一旦冲突爆发,全球供应链会瞬间崩溃。

哪怕你跟着美国混,谁知道在美国占不到便宜的时候,会不会先拿你开刀?

中国现在做的,就是对中美开打之后的一次压力测试,把博弈延伸到世界其他国家,也是倒逼其他国家没法独善其身。

你如果站队美国,我让你感到疼。

你如果不站队,我也让你感到疼,让你站出来反对美国的单边主义。

你如果站队我这边,我欢迎,我会给你特殊待遇。

看看各国的反应吧。

韩国担忧失去中国市场,德国担心汽车业的倾销调查,那些试图“脚踩两条船”的国家,如今不得不重新考虑自己的立场。

这样一来,无疑也就增加了美国的博弈成本,也让更多国家成为中国反制美国的重要力量。

第三,树立中国的国际规则制定权。

请大家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那么多国家都怕美国,愿意配合美国?

因为在很大程度上,战后的国际秩序,是美国制定的。

你听美国的话,美国就可以让你享受规则。

你不听美国的话,美国就用规则来惩罚你,也就是“长臂管辖”。

但现在问题来了,谁规定“长臂管辖”只有美国能用呢?谁规定中国就不能是规则制定者呢?

如果不积极参与国际事务,中国就只能是经济大国。

在国际秩序中处于被动的一方,成为被压榨宰割的一方,而不会成为秩序的主导者。

在过去,中国制定不了规则,那是因为中国实力不济。

但现在呢?

中国拥有强大的生产力和军力,能打的牌,可不仅仅是稀土了。

所以,中国这次的长臂管辖,其实就是在向一个规则制定者转型。

这是旧秩序崩溃、新秩序建立的一个里程碑事件。

世人皆知,美式长臂管辖,横扫千军、威力无匹。

只是,中国的剑,也未尝不利!

3新秩序的黎明

站在2025年的当下回望,中美之间这场围绕关税的博弈,已远远超越单纯的法律较量或贸易摩擦。

它更像是一场关于未来全球治理规则制定权的预演。

中国以美国熟悉的法律语言,祭出“反向长臂管辖”等一系列组合拳,把中美博弈的影响扩散到全球。

其深意并非要将世界拖入一场混战,而是要打破由单一国家主导的、基于国内法的所谓“国际秩序”,推动一个真正多极化的、基于普遍认同规则的新格局形成。

这步棋,旨在破局,更意在立新。

中国的做法,是向世界证明,面对霸权,有依据、有章法地进行反制是可行的。

这不仅是捍卫自身利益,也是为全球深受“长臂管辖”之苦的国家,尤其是广大发展中国家,探索一条有效抵御霸权干涉、维护经济主权和发展权的路径。

这场博弈的背后,是中国日益增强的经济底牌和战略耐心。



中国拥有全球最完整的工业体系,超过4亿的中等收入群体构成巨大的内需市场。

在科技创新领域,从新能源汽车到人工智能,中国在不少前沿领域已具备与国际先进水平同台竞技的实力。

这种综合国力的提升,赋予了中国在规则博弈中更大的回旋余地和底气。

中国的反制,因此不是被动回应,而是主动塑造新环境的努力。

展望未来,中国在“长臂管辖”方面的反制,预示着全球规则竞争的新常态。

最终,这场新的中美贸易战,其意义将超越法律或贸易范畴,成为塑造21世纪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关键一环。

时间,将证明谁真正代表历史的正确方向。

https://www.haoyun5.net/dongfang/242608.html




欢迎光临 eNewsTree.com (https://www.enewstree.com/discuz/)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