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ewsTree.com

标题: 欧盟设置30天期限,要中国必须交出稀土,中方用一道命令给出回应 [打印本页]

作者: pengngychita    时间: 2025-6-28 03:34
标题: 欧盟设置30天期限,要中国必须交出稀土,中方用一道命令给出回应
来源: 呼呼历史论

欧洲急了。

欧盟驻华大使隔空喊话,措辞激烈,要求中国在30天内解决稀土供应。这封看似最后通牒的信函,字里行间写的不是威胁,而是求救。

一场因磁铁引发的恐慌,正在欧洲大陆的心脏地带,悄无声息地引爆。







——【一份“最后通牒”,更像一封求救信】——

欧洲工业的痛,来得比想象中更猛烈。

德国大众的工厂里,崭新的电动车静静地躺在生产线上,万事俱备,只差一颗来自中国的稀土永磁体做成的心脏——电机。

过去,足够用上90天的库存,如今像沙漏一样迅速见底,只剩下不到21天。一些小企业,甚至已经站在了全面停产的悬崖边。




行业协会算了一笔账:稀土供应只要断一个月,欧盟电动车产业的损失就高达50亿欧元。

更要命的是,当你停下的时候,你的对手正在全速超车。铃木、马鲁蒂这些亚洲车企,正趁着这个窗口期,像贪吃的蛇一样,一口口蚕食着欧洲人丢掉的市场份额。




这记警钟,其实早就敲响了。

上个月,中国欧盟商会就发出过预警,说很多欧洲公司的稀土库存快空了。但欧盟的反应,却显得手足无措,像个没准备好考试却被老师点名的学生。




——【一边制裁一边求人,欧洲的算盘打不响了】——

走到今天这一步,怨不得别人,只能怪自己。

欧盟近些年的策略,突出一个精神分裂。

它一边紧跟着美国的指挥棒,对中国搞技术围堵。光刻机不让卖,电动车要加税,连技术合作都要用放大镜审了又审,生怕中国占到一丁点便宜。




可另一边,它又天真地指望中国能“顾全大局”,继续像个无私的供应商,源源不断地输送稀土这种能掐住它工业命脉的战略资源。

这套一边扇人耳光、一边等着对方喂饭的把戏,在和平时期你好我好大家好,或许还能勉强演下去。

但当游戏进入到稀土这种硬核战略物资的层面,就彻底玩不转了。




最讽刺的一幕来自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前脚她还在国际上大声疾呼,指责中国把稀土“武器化”,甚至在演讲时激动地掏出一块磁铁作为道具,呼吁大家赶紧摆脱对中国的依赖。

可转眼间,当真正的短缺来临时,又是这群人,掉过头来哭着喊着,求中国高抬贵手,放开出口。

这种切换自如的双重标准,实在是让人叹为观止。




——【北京不吵不闹,悄悄关上了另一扇门】——

面对欧洲火烧眉毛的催促,中国没有高声反驳,甚至可以说异常安静。

但在6月26日,北京不动声色地落下一子:建立“稀土技术人员名录”。

这份新规要求,所有涉及稀土技术的企业,必须上报核心技术人员的详细信息,从履历到研究方向,一个都不能少。




这可不是简单的登记备案。这是一道为中国的稀土技术和人才,量身打造的防火墙。

去年,中国已经将稀土的提炼、加工、利用技术列入了禁止或限制出口的目录。这堵死了西方想通过购买技术来“抄近道”的路。

现在,连人才这扇门也关上了。这意味着,西方国家不仅买不到现成的稀土技术,想花钱从中国“挖墙脚”请专家,也变得几乎不可能。




从资源矿产,到核心技术,再到终端产品,最后到顶尖人才,中国在稀土领域,已经悄然构建起一个水泼不进的战略闭环。

主动权,早已牢牢握在自己手里。

中国的稀土管制,从来不是“一刀切”的蛮干,而是外科手术刀般的精准。




对于那些懂规矩、态度友好的“朋友”,比如德国的宝马和大众,中国悄悄开辟了“绿色通道”。

原本需要数月的审批,现在压缩到三四十天。允许分批申请,分批放行,这让它们暂时喘上了一口气,相关稀土价格也应声回落。

这是给朋友的善意。




但对于另一些对手,尤其是美国的军工巨头洛克希德·马丁,中国的策略则是“精准断供”。

之前,F-35战斗机生产线就因为缺少关键的钐钴磁体,一度陷入瘫痪,每天的损失以亿美元计算。

这就是给对手的规矩。

https://www.163.com/dy/article/K35NA1SL055616YL.html




欢迎光临 eNewsTree.com (https://www.enewstree.com/discuz/)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