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ewsTree.com
标题:
陆小曼求合葬,徐志摩儿子3理由拒绝
[打印本页]
作者:
ace
时间:
2025-5-2 11:20
标题:
陆小曼求合葬,徐志摩儿子3理由拒绝
阡陌文史
“将我与志摩合葬,永不分离......”1965年,62岁的陆小曼弥留之际艰难交待,却没想到徐志摩独子徐积锴却用3个理由,让她遗愿成空。
陆小曼的骨灰曾一度无人认领,无处葬身。曾经绝代风华的才女,为何落得如此凄凉的结局?
1903年,在上海孔家弄31弄2号陆家大户人家中,一个女婴呱呱坠地,她就是日后耀眼的名媛陆小曼。
父亲曾留学早稻田大学,是中华储蓄银行的创办人;母亲吴曼华出身名门,亦是才女。陆小曼是这个家庭8个孩子中唯一的幸存者,独享万千宠爱。
16岁时,她进入了贵族学校北京圣心学堂。19岁时,精通英法文的她被外交官顾维钧选中,成为兼职外交翻译。这个集智慧与美貌的女子,被称为“京城一道不可不看的风景”。
才俊们都以娶到这样的女子为荣,父母为她亲选“乘龙快婿”——毕业于西点军校的军事天才王庚。从订婚到结婚仅用了一个月时间,这对新人便闪婚了。
然而,众人眼里的天造地设,婚后却是冷暖自知。
[ad7] [/ad7]
陆小曼很快发现,王庚并非自己的理想丈夫。他们一个散漫自由,一个严苛自律,矛盾渐渐突显。
王庚调任哈尔滨警察局长时,陆小曼以住不惯执意回到了上海,两地分居更加加剧矛盾。此时,一个男人猝不及防地闯入了陆小曼的世界,他就是浪漫多情的诗人徐志摩。
在懵懂的年纪,陆小曼匆匆步入婚姻。直到遇见徐志摩,她才真正明白何谓真爱。两个同样浪漫的人遇在一起,掀起惊世骇俗的爱情风暴。
从小我行我素的陆小曼,竟迸发出所有人都未曾预料的勇气。她毅然决然地冲破世俗的羁绊,勇敢地追求自己的幸福。
王庚大度成全:“如果你觉得和志摩在一起幸福,我愿意离婚。”
听到这话,陆小曼伤心地哭了。她很无奈,为何对这个好男人有的只是敬重和感激,却不是爱情。
心头的石头落地,陆小曼又遇到了一个棘手问题——发现怀上了王庚的孩子。
为此,她不惜瞒着王庚与志摩,偷偷做了手术,却没想到这次不成功的手术,让她终身失去生育能力,还落下一生痛病。
1926年,一场尴尬的婚礼在北海公海图书馆举行。
“徐志摩你这个人性情浮躁,以致在学问上没有太大成就。你这个人用情不专,以致离婚再娶,以后务要痛改前非,得新做人!”
说完新郎,证婚人又转向新娘,“陆小曼,希望这是你们最后一次结婚......”在宾客的目瞪口呆中,徐志摩羞红了脸,扯着证婚人的衣袖小声地:“师傅,给徒儿留一点脸面吧。”
这个不甘心“营业”的证婚人就是梁启超,当时双方父母都提出了这个苛刻要求:必须由梁启超证婚,以示社会对他们的认可。
可王庚和徐志摩都是自己的弟子,梁启超本不愿出面,奈何招架不住胡适等人的劝说,只得硬着头皮来证婚,于是有了这惊世骇俗的证婚词。
尽管场面有些尴尬,但有情人总算终成眷属,他们终于过上了自己的“神仙日子”。
然而,矛盾也在悄然爆发。他们住在徐家父母在老家新建的新房里,可没多久,这对老夫妻就愤然离家。
他们跟前媳妇张幼仪诉苦:
“她才吃了半碗饭,就可怜兮兮地说,‘摩,帮我吃了完它吧’,哦,志摩吃了这
冷饭不会肚子痛吗?......”
“走到楼梯口,她又撒娇,‘摩,抱我上去!’哼,难道她没长脚吗?”
徐家父母看不惯陆小曼的举动,自由惯了的陆小曼也不会因此改变。徐志摩深陷“婆媳”矛盾烦恼中。
更糟的是,陆小曼生活奢侈,徐志摩开始力不从心,不得不做更多兼职补贴家用。最多时同时做7分工作。
后来,他到北京任教,希望妻子同往,陆小曼却流连于上海的繁华,不愿北上。
此时的她有了男闺蜜的陪伴。由于陆小曼身体不好,翁瑞午经常过来帮她按摩,志趣相投的两人常起看戏、画画。
在翁瑞午的提议下,陆小曼开始抽大烟来缓解伤痛,渐渐染上了烟瘾。
徐志摩两地劳累奔波,看到的却是妻子与别的男人两榻对眠、吞云吐雾,心中满是失望。他才发现,陆小曼并不是自己理相中爱人。
在一次激烈的争吵后,他摔门而去。没想到这次离别,竟成了永别。
徐志摩为节省开支,搭乘邮政飞机回沪,途经山东时,不幸遭遇大雾,年轻的生命就此消逝。
当这一噩耗传到陆小曼耳中时,她震惊得将送信人赶出家门,拒绝前往认领遗体,还是张幼仪派儿子徐积锴和八弟前去处理了后事。
后来,张幼仪感慨道:“我再也不相信他们之间有多么深的爱情了。”
徐志摩的离世,让陆小曼承受巨大压力,朋友们开始与之断绝往来。若非她执意不肯北上,或许这场悲剧就不会发生。
陆小曼整日蓬头垢面,沉浸在悲痛之中。娘家早已中落,如今丈夫离去,她彻底失去了经济来源。
胡适专程劝说徐父。最终,徐家答应每月给陆小曼300元补助,这在当时足以保证她的生活。
然而,这笔费用在七年后却突然中断,当徐家得知翁瑞午与陆小曼同居后。
无奈之下,陆小曼写信求助胡适,胡适说只要她答应离开翁瑞午,以后一切由自己负责。然而,陆小曼却婉拒了。
她深知翁瑞午给她的关怀和照顾,她已离不开这个男人,同时她也与之约法三章:翁瑞午不能抛弃原配夫人,两人也不结婚,就这样保持没有名分的关系。
陆小曼每日素服在家,房间摆放徐志摩的遗像,供奉鲜花。
而翁瑞午一直供养陆小曼,到后来,他不得不变卖字画来供养小曼和自己的家庭及5个孩子。陆小曼也曾去文史馆工作,赚钱照顾身陷囹圄的翁瑞午。
[ad3] [/ad3]
晚年,她被聘请为上海中国画院的专职画师,还被评为“三八”红旗手,她终于活成了徐志摩期待的样子。
1961年,翁瑞午的生命走到了尽头。临终前,他把赵清阁和赵家璧叫来,抱拳拱手说:“拜托两位今后多多照顾小曼,我在九泉之下也会感激不尽......”
4年后,陆小曼因肺病住进医院。自感时日不多的她,对好友交代了自己的临终遗志:第1件要出版徐志摩全集。这是她在志摩离世之后一直在专心做的事情;另一件事情就是希望自己死后能够与徐志摩葬在一起。
然而,她的遗愿终成空。已移居美国的徐积锴始终不同意陆小曼与父亲徐志摩合葬,并给出了三条理由:
1 爷爷从未承认过陆小曼的身份;
2 陆小曼与父亲生前最后一次见面吵得很凶,说明感情不和睦;
3 陆小曼与翁瑞午已同居30年。
这一决定,让无儿无女的她一度无人认领骨灰,直到1998年,她的侄女不忍姑母遭遇,为她修建了一座纪念墓,让陆小曼有了长眠之处。
一代才女终落得一个凄凉的结局。
她的人生可谓高开低走,但也敢爱敢恨、勇敢炙热。
她用半世纪孤寂换来一个真理:
轰轰烈烈的爱情,往往死于柴米油盐;
刻骨铭心的记忆,终究败给活着的人。
欢迎光临 eNewsTree.com (https://www.enewstree.com/discuz/)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