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ewsTree.com
标题:
便血小心大肠癌 4状况快就医 8成患者是吃出来的
[打印本页]
作者:
ace
时间:
2025-4-13 18:33
标题:
便血小心大肠癌 4状况快就医 8成患者是吃出来的
世界新闻网
排便4状况要注意 制表/联合报
[ad4] [/ad4]
粪便带有血丝该怎么办?到底是痔疮、肠道发炎,还是令人闻之色变的大肠癌?台湾土城医院大肠直肠外科主任洪欣园表示,若血液呈现鲜红色,大多是良性的肠胃道疾病所引起;若出血颜色偏暗红,要小心是癌细胞侵袭正常组织。
洪欣园指出,大肠癌的症状多样,有时很难与其他疾病区分,尤其是民众肠胃道疾病的盛行率高,交替出现腹泻、腹痛、胀气、便秘、下腹痛等,容易忽略大肠癌罹病初期症状。大肠癌20%与遗传、基因有关,80%则是老化、不良生活习惯造成,「饮食」更是后天致病的关键。
「大肠癌是吃出来的病。」洪欣园说,大肠癌有年轻化趋势,西化饮食习惯可能是元凶之一。他观察,低纤维、高脂肪、多加工食品的饮食型态,会加速身体发炎,并干扰肠道的微生物生态。而年轻人喜爱吃烧烤、油炸食物、含糖饮料,再加上缺乏运动,这些都是大肠癌发病率攀升的主因。
●罹病年轻化 有家族史应定检
过去大肠癌主要好发于50岁以上的族群,近年来确诊患者的年龄愈来愈年轻,洪欣园呼吁,除了注意后天饮食、生活习惯等危险因子,有大肠癌家族病史的人需提高警觉。国健署自今年一月起扩大大肠癌筛检服务对象,45至74岁民众及40至44岁有家族病史者,可每2年接受1次免费的粪便潜血检查。
洪欣园分享,曾遇到一名27岁的患者,因母亲患有大肠癌,因此特别注意身体的变化,但有一次出现血便,立刻就诊检查,果然发现肿瘤,还好是一期,即以内视镜切除,术后良好。
他表示,大肠癌初期为黏膜病变,尚未侵犯肌肉层前,有机会通过大肠镜把病灶切除干净;早期诊疗的存活率高,5年存活率达9成以上。
大肠癌早期发现、早期诊疗的存活率高,5年存活率达9成以上。(图/123RF)
[ad5] [/ad5]
大肠癌的主要检查方式,包括粪便潜血、大肠镜,前者利用「定量免疫法」侦测人类血红素特异抗体,采样方便、精准度高达8成。洪欣园提醒,若粪便潜血验出阳性仍要进行大肠镜检查,观察大肠内层黏膜变化、是否有瘜肉,大肠镜可以直接采样做切片或是将瘜肉切除。
●瘜肉分两种 腺瘤性建议切除
发现大肠瘜肉一定要切除吗?洪欣园说,瘜肉可分为增生性、腺瘤性;50岁以上的人逾半都有增生性瘜肉,癌变几率低,不一定要切除。但是腺瘤性瘜肉容易变恶性,无论大小都建议切除,且每2至3年就要再次检查,持续追踪减少大肠癌的发生。
大肠癌初期无明显症状,但是肿瘤长大压迫到器官组织时,最直接是改变排便习惯,洪欣园提醒,若出现下列情形,应就医检查确定病因。
欢迎光临 eNewsTree.com (https://www.enewstree.com/discuz/)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