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ewsTree.com
标题: 1976年熊向晖去看望叶剑英,刚见面就问道:你身边的人是否可靠 [打印本页]
作者: ace 时间: 2025-2-3 11:30
标题: 1976年熊向晖去看望叶剑英,刚见面就问道:你身边的人是否可靠
澳古说说历史
1976年1月8日,周恩来总理在305医院过世,守候在他病床前的一众同志哭红了眼眶,在得知这一噩耗时,叶剑英悲痛到直接瘫倒在椅子上久久不能回神。
众人怀着沉重的心情想要操持好总理的丧事,致念悼词的人选经过一遍遍商讨,所有人都想着为周总理送上最后一程。
而作为候选人之一,叶剑英直接说道“无论从规格还是资历上来看,小平同志都是最合适的人选。”
等丧事结束事情告一段落后,没过多久,叶剑英的家里迎来了一位周总理的故人。此人风尘仆仆难掩疲惫,一见面就上来就问道“你身边的人是否可靠?”
那么这人究竟是谁?他又为何要问出这样的问题?
原来这个人是曾经潜伏在胡宗南身边十多年、被毛主席誉为“一个人能顶几个师”、同时也是中共隐蔽战线著名的“后三杰”之一的熊向晖。
[ad] [/ad]
熊向晖,1919年生于山东莱州,原名熊汇荃,自小家境优渥,接受着良好的教育,这也为其以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1936年,学习成绩优异的他考入到了清华大学,在就读期间还加入到了学生抗日大部队,在众多学生运动中算得上核心人物。
他本人也在同年年底一场周总理做的演讲活动中,接受召唤,加入到中国共产党。
当时受到国民党消极抗日的大环境影响,组织计划安排青年党员深入国民党内部,推进两党共同抗战。
而这样的重任自然落到了在学生运动中表现出色,坚定不移的熊汇荃身上。而他也在被委以重任后,将自己改名“向晖”,寓意向阳而生。
1937年,熊向晖根据组织指示加入到了湖南青年战地服务团,并投身到胡宗南率领的国民党第一军,静静等待着鱼儿上钩。
1938年,“西北王”胡宗南来到长沙,希望能从青年战地服务团中,挑选出有才华的人为自己所用。
在这其中,熊向晖的家世和学历最让胡宗南满意,次日,胡宗南就邀请他进行了谈话。
而眼看大鱼上钩的熊向晖自然不放过机会,向胡宗南表明了自己为他所用的心。
见自己挖掘了一名“得力干将”,胡宗南立马将熊向晖送进了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七分校进行学习,好早日培养。
1939年,熊向晖在毕业之后,被调任到胡宗南身边,并且很快成了他的左右手,从胡宗南的侍从副官一路升任到他的机要秘书。
对于这个聪明的助手,胡宗南很是看重,就连蒋介石给胡宗南的密令也都全权放心交给熊向晖签收,对他毫不避讳。
殊不知,熊向晖每日都在观察国民党高层的决策动向,以便给共产党组织传递有用的情报信息。
不过在抗战初期,胡宗南对于日寇的抗战态度还算积极,熊向晖也一直没能有施展拳脚的机会,直到1943年他才得以大展身手。
1943年,蒋介石在共产国际解散之时,立马掀起了“第三次反共狂潮”。蒋介石发给胡宗南一份秘密情报,熊向晖注意到这是关于闪击延安的战略部署。
意识到蒋介石要把矛头对准中共,熊向晖警铃大作,立马将胡宗南7月9日率领军队进攻延安的情报消息汇报给上组织,连夜发密电至延安。
党中央在收到电文第一时间里,就采取措施果断揭露了国民党的行为,国内的舆论压力瞬间指向国民党。
蒋介石为了堵住悠悠众口只得同意罢兵,可实际上他们的狼子野心从来没有停止过。
周恩来受邀参加胡宗南举办的酒会,在熊向晖被胡宗南派去接应周恩来的时候,两人在西安七贤庄办事处会合。
熊向晖告诉周恩来,胡宗南意图让其同僚在酒桌上把他灌醉来获取一些机密消息,让他小心不要被灌醉。也是这次告诫,让周恩来有惊无险的顺利回到办事处。
1947年,胡宗南决定送熊向晖去往美国留学,熊向晖将这消息汇报给上级,得到组织批准后,他就开始着手准备各项事宜。
只是由于机票不好买,熊向晖又在胡宗南的身边工作了三个月。与此同时,胡宗南准备对延安再次发起进攻,并且让熊向晖根据文件画个草图出来。
就这样熊向晖不费吹灰之力就拿到了全部计划,很快他就将这些情报送至延安。
等胡宗南率军到此地之后发现早已人去楼空,党中央在接到情报之后立马进行了撤离。
熊向晖再次在关键时刻保护了党组织的安危,国民党闪击延安的计划再次粉碎,事后毛主席赞誉熊向晖“一个人可顶几个师!”。
只可惜,在万般小心的情况下,党中央在北方的情报网遭破坏,数名党组织潜伏人员被逮捕。
此时已经远在美国的熊向晖,在军统的调查过程中身份暴露,胡宗南气急败坏,恨不得杀其泄愤,但因熊向晖在国外所以逃过一劫。
1949年,熊向晖终于回国正式回归到党组织。新中国成立后,熊向晖被任命为外交部新闻司副司长以及解放军总参谋部第二部副部长等多个重要职位。
在很多外交场合,他都跟随在周恩来身旁作为助手出现。
1969年,毛主席召见叶剑英、徐向前、聂荣臻陈毅四位元帅,一起商讨根据中苏两国不睦的国际形势,中国如何做才能避免陷入困境。
当时被周恩来派到四位元帅身边做助手的熊向晖提出了与党内主流“九大政策”不一样的看法,他认为现在要寻机突破,不能针尖对麦芒。
几人听完内心一动,立即开会讨论了起来,此后的每个周六,几人都会聚集在一起商讨中苏和中美的关系。
[ad4] [/ad4]
在意见同意了之后,由熊向晖整理汇总呈交给周恩来审查,没有任何问题的话,再由四位元帅为代表向毛主席提出观点。
而这些观点总结下来就是“中美关系要做好!”
1971年尼克松访华,开启了中美两国正式建交大门。而中美之间的多次谈话也都是由熊向晖翻译交流。
经过这件事之后,熊向晖跟叶剑英两人相互欣赏,对于熊向晖来说,周总理和叶剑英永远是他的老师。
1976年为国家操劳半生的周总理与世长辞,军委副主席叶剑英的处境变得十分艰难,熊向晖伤心难过的同时也不忘去看望叶剑英。
两人见面还没来得及叙旧,熊向晖就急匆匆问道“你身边的人是否可靠。”这句话背后的深意两人心知肚明。
在得到叶剑英肯定的回答后,熊向晖这才放下心来。
让人庆幸的是,伟大的革命者再次交出了满意的答卷。
1989年1月,熊向晖卸任,回首望去,他这一生惊险又成功。中国每逢关键时刻都有熊向晖出的一份力来提供帮助。
熊向晖这一英雄名字值得世人永远记在心里,新中国的道路也是千千万万个“熊向晖”创造出来的,把光明带给了世人。
欢迎光临 eNewsTree.com (https://www.enewstree.com/discuz/)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