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ewsTree.com
标题:
45-55岁是生命的“危险期”,4类疾病要预防!5个习惯养成,能延寿!
[打印本页]
作者:
ace
时间:
2025-2-1 12:34
标题:
45-55岁是生命的“危险期”,4类疾病要预防!5个习惯养成,能延寿!
家庭医生在线
步入中年,人们历经了生活的多姿多彩与酸甜苦辣。此刻,肩挑家庭重任,既要确保父母能够安享天伦之乐,又要为子女的健康成长撑起一片天,这份沉甸甸的责任往往让身体不堪重负,频繁处于超负荷运转的状态。
事实上,自35岁起,人体机能便悄然从巅峰状态下滑,部分器官功能开始逐渐衰退,例如动脉逐渐硬化,糖尿病的早期征兆也可能悄然浮现;
而当年龄跨过45岁的门槛,众多疾病仿佛蓄势待发,有的甚至对生命构成直接威胁,尤其是冠心病、糖尿病及癌症等严重疾病,在此阶段尤为高发,因此有专家将这一时期形象地比喻为人生旅途中的“险滩”;
直至65岁以后,如果身体未出现显著的器质性病变,反而能迎来一个相对平稳的安全期。由此可见,要想有效预防老年时期的重大疾病,就必须从中年时期着手准备,未雨绸缪。
[ad2] [/ad2]
01
人生命周期有几个阶段?
1.在0至35岁这一人生阶段, 个体处于最为活跃的时期。此期间,人体的组织器官经历了从发育到成熟完善的全过程,其各项生理功能总体上呈现出积极向上的趋势。因此,这一阶段被誉为健康期。
2.在36至45岁这一年龄段,人体生理机能逐渐从巅峰状态步入下滑阶段,伴随着部分器官功能的衰退迹象。这一时期,动脉硬化悄然发展,糖尿病的早期症状也可能开始浮现,因此,这一阶段常被视作疾病萌发的关键时期。
3.46至55岁这一阶段被视为生命的高风险时期,多数疾病在此期间易于爆发,部分甚至可能威胁到生命安全,尤其是 冠心病、糖尿病及癌症等疾病,其发病率在此年龄段显著上升。众多令人扼腕的英年早逝事件,多集中发生在这一年龄段内,因此有专家将其比喻为人生旅程中的一片“险滩”。
4.56至65岁被视为安全过渡阶段。而迈过65岁后,若未出现显著的器质性病变,则进入了一个相对安全的时期。
02
哪些疾病的预防
尽量不要晚于45岁?
1.胃癌和肠癌
在我国,众多胃癌与肠癌病例一经诊断便已进展至中晚期,这一严峻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归因于对胃肠镜检查的忽视。
许多中年人面对 持续的腹胀、腹痛等症状,往往倾向于忍受或自行服药缓解,却未曾意识到这可能已悄然错过了治疗的黄金时期。
针对此情况,消化内科专家强烈建议: 对于45岁及以上、尚无明显症状的中年群体,应尽早安排胃镜与肠镜检查,而对于高风险人群,这一建议年龄应提前至40岁。若能通过胃肠镜检查及早发现胃癌与肠癌的踪迹,即可在电子内镜技术的辅助下直接实施切除手术,实现根治性治疗,此时患者的5年生存率可高达90%以上。
2.心脑血管疾病
临床数据显示,近年来脑卒中患者中,接近半数竟为中青年群体。根据美国心脏病协会的深入研究, 45至64岁这一年龄段的人群,特别是男性,面临着更高的脑卒中风险。同时,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数据揭示了一个惊人的事实:全球范围内,每6个人中就有1人在其一生中会经历卒中事件;而每6秒钟,就有1人因卒中离世,同样也有1人因卒中而遭受永久性残疾。
3.肥胖症
一项欧洲研究揭示,女性体重增加的高峰期集中在35至40岁之间,而男性则更易在40至45岁阶段面临发胖问题。中年时期,特别是35至45岁这一区间,成为许多人身材走样的关键时期。这主要归因于 人体基础代谢率的自然下降,加之该年龄段人群普遍承受较大的 生活压力、频繁参与应酬活动以及睡眠质量不佳,这些因素共同作用,加剧了体重增加和“啤酒肚”现象的出现。
值得警惕的是,内脏脂肪的过度积累对健康构成严重威胁。当内脏脂肪在肝脏中沉积时,可能引发脂肪肝,进而可能恶化为肝炎乃至肝硬化。此外,过多的内脏脂肪还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诱因,包括高血脂、高血压、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以及心脏肥大等疾病。更为严重的是,它还可能影响生育能力,甚至与某些癌症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4.糖尿病
随着年龄的增长,糖尿病的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特别是在45岁之后,其患病率显著攀升。糖尿病具有显著的家族聚集性,对于中老年发病群体而言,遗传因素的作用更为突出。
糖尿病的典型临床表现可概括为“三多一少”,即多饮、多食、多尿以及体重减轻。然而,中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发病过程往往较为隐匿,早期可能并无明显症状,因此容易被忽略。许多患者直至出现明显的糖尿病并发症,如动脉硬化、高脂血症、周围神经炎、反复的皮肤或尿路感染、视网膜病变、白内障及青光眼等,才被确诊为糖尿病。
糖尿病本身虽非致命疾病,但其可能引发的多种严重并发症却令人堪忧,诸如失明、截肢等,给患者的生活带来极大困扰。
[ad7] [/ad7]
03
养成这5个好习惯能延寿
1.不吸烟
吸烟会对肺、心脏、眼睛及耳朵等多个器官造成损害,同时提升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心血管疾病、2型糖尿病、痴呆症以及多种癌症的风险,并可能导致预期寿命缩短。相反,避免吸烟或成功戒烟能够有效降低这些健康威胁。
2022年,《美国医学会杂志》网络版发表了一项研究成果,强调了早期戒烟的积极影响: 若能在35岁之前戒除烟瘾,可以全面消除由吸烟所带来的致死风险。研究显示,戒烟人群的死亡率显著低于持续吸烟者,且戒烟年龄越早,对健康的益处越为显著。
2.良好的睡眠
长期熬夜会促使器官老化加速,具体而言,它显著影响情绪状态,导致焦虑、抑郁及易怒等情绪问题频发。
此外,熬夜还可能引发上火症状,如口角生疮,以及结膜充血,这些都是机体免疫功能减弱的警示信号。更为严重的是,熬夜还会对个体的认知能力、记忆力及反应速度造成负面影响。
3.保持身材
保持身材的均衡对于健康至关重要,过度的均匀性肥胖可能提升多种疾病的发生风险,而腹部肥胖尤其值得警惕,其危害更为显著。为了健康考虑, 推荐将体重指数(计算方法为体重公斤数除以身高米数的平方)维持在18.5至27.9的范围内,并且建议 男性控制腰围在90厘米以下, 女性则保持在85厘米以内。
4.规律运动
体育活动对于增强骨骼与肌肉的强健度至关重要,它能有效防止跌倒事故,并且显著降低肥胖、心血管病、糖尿病、认知衰退(如痴呆症)以及癌症等诸多疾病的发病概率与致死风险。此外,运动还是调节心理压力的良方,能够促进心理健康,提升精神状态,从而全方位地减少死亡风险,助力延年益寿。
5.心态平和
在2022年发表于《衰老》期刊的一项研究中揭示,孤独感、恐惧心理及抑郁情绪等负面情感状态对个体衰老过程产生了显著的加速效应,其影响程度甚至导致生理年龄提前近20个月,这一危害超越了吸烟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因此,养生的核心在于养护心灵,当心情保持愉悦时,不仅食欲增进、睡眠质量提升,人也更愿意参与活动,精神状态随之焕发,整体外观与内在健康均呈现出更为年轻态的面貌。
欢迎光临 eNewsTree.com (https://www.enewstree.com/discuz/)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