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 就人类而言,RRAR'SVAS序列只存在于ENaC-α之中,更具体点说,ENaC-α是aa序列含有RRAR'SVAS的唯一一种人体蛋白结构。
c) RRAR'SVAS序列在生物界极为罕见,ENaC-α含有RRAR'SVAS的生物物种仅有六种,其中五种是灵长类动物:人类(human)、黑猩猩(chimpanzee)、倭黑猩猩(bonobo)、猩猩(orangutan)、大猩猩(gorilla),唯一一种ENaC-α含有RRAR'SVAS序列的非灵长类物种是一种发现于欧洲和西亚的叫作pipistrellus kuhlii的蝙蝠。
我们已经知道,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 at Chapel Hill,UNC at CH)有一批长期研究ENaC的顶尖分子生物学家、生物化学家;巧合的是,北卡教堂山分校还有一位世界最顶级的冠状病毒研究权威Ralph S. Baric(拉尔夫·巴里克)。Ralph S. Baric研究冠状病毒近40年,发表冠状病毒论文二百余篇,合成、改造冠状病毒无数,被誉为“冠状病毒合成、改造之父”,他同时是功能增益研究的坚定支持者和执着的长期身体力行者。Ralph S. Baric不仅是当今世界上最有能力、最富技术积累和经验积淀以设计、制造新冠病毒的人,而且,如笔者已经多次指出,还将不断指出、介绍的,新冠病毒的多项结构、能力、特性,如S蛋白的RBD关键氨基酸、S蛋白的furin切割序列、S蛋白的三关节式铰链结构、逆转录RNA-人类DNA整合特性,S蛋白异常广泛的受体结合能力(新冠S蛋白可结合十几种受体,集多种冠军病毒、非冠状病毒的受体结合能力于一身)、异常广泛的各种细胞感染能力等等等等,都与Ralph S. Baric的论文内容、研究内容存在高度关联,如此之多的高度关联绝非偶然的巧合。
Ralph S. Baric是北卡罗来纳大学(UNC)教堂山分校流行病学系(Department of Epidemiology)教授,并兼任UNC教堂山分校微生物学和免疫学系(Department of Microbiology and Immunology)教授(也有资料称Ralph S. Baric是UNC微生物学和免疫学院流行病学系教授),他还是UNC莱恩伯格综合癌症中心(The Lineberger Comprehensive Cancer Center)的成员。最新的UNC介绍资料显示,流行病学系隶属于UNC吉林斯公共卫生学院(The UNC Gillings School of Public Health),微生物学和免疫学系隶属于UNC医学院(The UNC School of Medicine),值得注意的是,北卡肺研究所也隶属于UNC医学院。
疫情发生后的2021年4月,Ralph S. Baric入选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次年4月,他又入选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与美国艺术与科学院是两个不同的机构。
Ralph S. Baric与北卡肺研究所
北卡肺研究所的研究领域与Ralph S. Baric(团队)的研究领域高度相关且相辅相成。肺、呼吸道的结构(包括ENaC)、机能、发病机制是肺研究所的主要研究领域,而Ralph S. Baric的研究对象—大多数冠状病毒的最首要感染部位,也正是肺、呼吸道。
Ralph S. Baric实验室与肺研究所不仅同属北卡医学院,而且双方关系极为密切,双方交流、合作极为频繁。
a) 双方人员经常合作开展研究,联名发表论文,包括大量GoF研究,这些研究通常涉及人体感染、致病实验,以及通过实验室手段(如人工改造、人体组织培养或其它手段),使冠状病毒具有人体感染、致病能力,或可跨物种感染、传播的有效尝试;
b) 双方有共同的研究成员或接口人,有些肺研究所成员如Raymond J Pickles,同时隶属于Ralph S. Baric所在的微生物学和免疫学系,在北卡医学院内跨系所任职,同时或交叉性地参与双方的研究和论文发表;
c) 从2007起,近十多年来,Ralph S. Baric实验室做了大量的人类感染、致病实验。Ralph S. Baric实验室试验病毒对人类感染、致病能力所用的人体肺脏、人体气道样本,及人体肺脏、气道上皮细胞培养物,通常由肺研究所提供或代为购买、获取(自捐献者);
d) Ralph S. Baric实验室不仅使用肺研究所提供的人体器官、组织样本,人体细胞培养物进行体外感染实验,还使用人源化转基因小鼠进行体内感染实验。Ralph S. Baric实验室模拟检验冠状病毒人体体内感染、致病效果所用的人源化小鼠,是在肺研究所(下属动物模型核心)发明的转基因小鼠基础上进一步杂交得到的。
论文“Materials and Methods(材料和方法)”部分的“Generation and Infection of ACE2 Tissue-Specific Transgenic Mice(ACE2 组织特异性转基因小鼠的产生和感染)”小节介绍了设计、产生人源化转基因小鼠的方法和步骤,有关内容如下:
Transgenic mice with airway-targeted overexpression of human ACE2 were generated by microinjection of fertilized C3H × C57BL/6 (C3B6) F1 hybrid oocytes with an expression cassette consisting of the HFH4/FOXJ1 lung ciliated epithelial cell-specific promoter elements and the coding region of ACE2 cDNA in a pTG1 vector (11) (UNC Animal Model Core). Founder mice were crossed to C3B6, producing human ACE2-transgenic mice that were each previously tested for transgene expression as described in SI Materials and Methods.
这是一篇设计、制造转基因动物(包括小鼠)的论文。论文四位作者是:Lawrence E Ostrowski,James R Hutchins,Kelly Zakel,Wanda K O'Neal,按论文提供的信息,作者所属单位皆为北卡肺研究所:Cystic Fibrosis/Pulmonary Research and Treatment Center, 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 at Chapel Hill。四位作者中的Wanda O'Neal 是UNC动物模型中心(Animal Model Core)的Director,UNC动物模型核心是UNC肺研究所的下属单位。
这篇论文发表于2003年10月,Cell期刊收到论文的时间为2003年4月24日。
至此可知,Ralph S. Baric团队在2016年3月PNAS论文研究中进行人体体内模拟感染实验所用的人源化转基因小鼠,使用了肺研究所下属动物模型核心的转基因技术,前者是对后者进一步杂交得到的。北卡肺研究所-动物模型核心发明转基因小鼠的时间不晚于2003年4月。
The Animal Models Core has been involved in the gener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over 25 lines of genetically modified mice (transgenic, knockout, or knockin) for a variety of collaborators over the years, and has also conducted studies in other species (rabbit, hamster, rat, guinea pig) for investigator-initiated projects.
论文“Experimental Model and Subject Details(实验模型和受试者/试验物详细信息)”章节之下的“HFH4-hACE2 mice(HFH4-hACE2小鼠)”小节中说:
The transgenic mice (HFH4-hACE2 mice) expressing the human ACE2 protein (hACE2) under mixed genetic backgrounds (C3H, C57BL/6) were obtained from Ralph S. Baric’s lab (Menachery et al., 2016).
在混合遗传背景(C3H、C57BL/6)下表达人类ACE2 蛋白(hACE2)的转基因小鼠(HFH4-hACE2 小鼠)获自Ralph S. Baric 实验室(Menachery 等人,2016 年)。
参考论文(Menachery et al., 2016)就是本文篇首提到的Ralph S. Baric团队2016年3月14日发表的PNAS论文,该论文的第一作者是Vineet D. Menachery(他也是2015年11月Nature Medicine嵌合病毒论文的第一作者),通讯作者是Ralph S. Baric。
在中国学者2020年5月21日的Cell期刊论文中,Ralph S. Baric列名第十七作者(除两位通讯作者外的倒数第二位作者),他也是该论文唯一一位外籍作者。论文“Author Contributions(作者贡献)”部分指出:
; Resources, J.M., X.W., and R.S.B.; ...; Writing – Review & Editing, X.-L.Y., Y.-W.Z., R.S.B., P.Z., and Z.-L.S.;
即,Ralph S. Baric R.S.B)是三位Resources(资源)提供者之一;他还参与了论文手稿的Writing – Review & Editing(笔者推测,他应该没有参与所向手稿的写作,而是提供了一些review意见)。Ralph S. Baric提供的资源应该就是人源化转基因小鼠(HFH4-hACE2小鼠)。这也许可以看作是石正丽的一次“投桃报李”,当年,并未参加嵌合病毒GoF研究的石正丽,因向Ralph S. Baric提供蝙蝠冠状病毒SHC014的S蛋白基因序列而被Baric友情列名为2015年11月自然医学嵌合病毒论文的第14作者(通讯作者Ralph S. Baric之外的倒数第一作者),由此“成为”“参与”这项危险研究的一分子,更有人称2015年11月自然医学论文是石正丽(团队)发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