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轻症患者比例不再上升,中、重度感染的患者开始增多,比例也相应增高。有一部分去了发热门诊,还有一部分人撑着到门诊来看,做个CT发现新冠肺炎已经占了一大部分肺,再发展下去就可能形成白肺了。
这部分病人多以高危人群多见,其中还有一部分人更为特殊,那就是上次感染并导致肺炎的患者,这部分人如果再次感染出现严重后果的概率比一般人大,这主要是因为上一次感染过的患者一般体内都有抗体,这一次不一定会感染,一旦再次阳性说明体内抗体不足,身体免疫力低下,容易出现白肺。④
[ad7] [/ad7]
到了6月初,明显新冠感染病例上升趋势没有那么急了,重症患者开始增多,这些病人有的是一感染就很重,有的是撑了几天逐渐加重,最后积在一起来看病,和上次的经验差不多,重症病人增多的时候,大部分该阳的人已经阳过一遍了,病毒流行将走下坡路。
但这一次流行很难像上次一样结束得比较干脆,会持续有一些人被感染,这是由大家的免疫力不同,抗体下降的速度不同决定的。⑤
专家预判:未来的趋势是“梯次感染”
未来新冠将会呈什么趋势发展?据澎湃新闻报道,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院长卢洪洲教授判断,随着时间的推移,新冠的毒力总体会慢慢减弱。“经过三年多的时间,病毒不停在变异,致病性和传染性增强的空间已经很有限了。在事实层面,过去三年,几乎每隔几个月就会有一种新的变异病毒广泛传播,但XBB自去年年底出现后,没有再出现大的变异。”
“重复感染应该不会是常态,因为免疫屏障建立起来以后,病毒无法广泛传播。”卢洪洲说。他认为,新冠未来的趋势将是“梯次感染”,“免疫保护期具有个体差异,免疫保护期短的人会先感染,同时期其他的人则不会被感染。例如,100个人中,可能5%的人在感染3-4个月后再感染,10%的在感染5-6个月后再感染,此时之前的5%就不会再被感染了。所以不会形成聚集性病例,未来也不会形成一波又一波的疫情。”
但疫苗和药物的研发仍要继续。“所谓科技抗疫,就是要研发更加有效、长效的鼻喷疫苗,以及更加有效、长效的抗病毒药物,它们对于今后可能出现的变异病毒都可以发挥很好的作用。今后的研发方向是长效、通用的疫苗和药物,无论病毒怎么变,都可以发挥作用。”卢洪洲说。⑥
本文综合自:
①2023-06-13北京市卫健委《本周疫情(2023年6月5日至2023年6月11日)》
②Ye, Yvaine,Chinas rolling COVID waves could hit every six months — infecting millions,Nature(IF:43.1) Time:2023-06-07
③2023-06-12Nature Portfolio《新冠感染周期每六个月一次?专家研判中国疫情》
④2023-06-12呼吸科大夫胡洋《新冠病毒感染病例仍然较多,但感染人群发生变化,这些人该注意了》(胡洋)
⑤2023-06-14呼吸科大夫胡洋《国家疾控中心数据验证了我前期关于新冠的描述,高峰出现在5月下旬》(胡洋)
⑥2023-06-04澎湃新闻《“二阳”比例上升,新冠重复感染,专家:需第一时间使用抗病毒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