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ewsTree.com
标题:
不宜行房的日子
[打印本页]
作者:
fad
时间:
2013-12-22 21:45
标题:
不宜行房的日子
根据《中国天文年历》显示,北京时间12月22日1时11分,将迎来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冬至”,标志着“数九寒天”的到来。
每年公历12月22日左右为冬至,此时太阳黄经270度,太阳几乎直射南回归线,太阳的辐射量和日照时数到达最低点。冬至这天,北半球白昼最短,夜晚最长,所以冬至在我国历代也称为“日短”“日短至”。
过了冬至,白天就会一天天变长。《素问·脉要精微论》说:“冬至四十五日,阳气微上,阴气微下。”意思是说,从这一天以后到立春的45天,阳气渐升,阴气渐降,白昼渐渐变长,夜晚渐渐变短。
中国古代对房事养生等有所讲究,并提出了“三虚六忌”的说法,就是说有三个日子和六种情况下不易交合,否则不但损害身体,如果怀孕也不利于孩子。
先人提点,
“三虚”之日莫行房
!
“三虚”分年虚、月虚和日虚。要旨在于一年四季的养生都要遵循节气、天地的变化规律。
年虚不做爱。年虚有两个:第一个是节气中的冬至。古代有“冬至一阳生”的说法,冬至这天是真火正伏,真阳就在要起未起之时。这一天又叫“此一年之虚”,意思为冬至这天是人一年中最显虚弱的时候。
第二个年虚是夏至。俗话说:“夏至一阴生。”夏至这天多在公历的6月22日左右,夏至这一天一阴初起,真水尚微,也是一年中人体偏虚的时候。
冬至和夏至这两天,都是阴阳气机转化的时候,天地之气的运动较为活跃,而人体却处于比较虚弱的状态,所以最好不要在冬至和夏至这两天和前后几天行房,一方面耗损元气,一方面精血质量不均衡,如果怀孕的话,孩子有可能乖戾、怪异。
~~~~~~~~~~~~~~~~~~《《冬至饮食》》~~~~~~~~~~~~~~~~~~
古人认为,冬至过后,白昼的时间一天比一天长,阳气上升,是个吉祥的日子,值得庆贺。因此冬至又称“冬节”“交冬”“贺冬”“亚岁”“一阳节”和“消寒节”等等。
冬至定为节日,始于汉代,盛于唐宋。至今民间还有“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的谚语。
馄饨
老北京有“冬至馄饨夏至面”的说法。《燕京岁时记》云:“夫馄饨之形有如鸡卵,颇似天地混沌之象,故于冬至日食之。”除了形态相似,“馄饨”也与“混沌”谐音。冬食馄饨,有利于寒冷季节热能的储蓄
饺子
冬至吃饺子不冻耳朵。这种说法来源于医圣张仲景,他看到严寒中百姓耳朵被冻坏,故用面包了驱寒药材,煮熟做成“娇耳汤”治好了百姓的耳朵。今天冬至吃饺子不再是为了治冻耳朵,不过其面、菜、肉的合理搭配使饺子成为了一种营养全面且易消化吸收的美食。冬至吃饺子可以用羊肉、白菜、大葱、韭菜、萝卜等做馅,这些菜均偏温热性,对人体能起到一定的温阳作用
汤圆
冬至吃汤圆在江南较为盛行。做汤圆常用的材料如糯米、芝麻、红豆等亦是温热性味,有较好的健脾作用。脾胃和健,饮食营养才会被身体吸收利用,提高机体的抗寒防病能力,最适合在冬天食用。
八宝粥
热腾腾的八宝粥很适合冬天饮食温热软的要求。食粥可健脾温胃,且有一定的滋阴作用,正好对抗冬季干燥的特性。为发挥御寒作用,在煮粥的食材上可以选用偏温热或平和健脾胃的食物,如薏米、大枣、核桃、花生、鸡肉、羊肉、糯米、桂圆、山药、银耳等。并可将这些食材搭配成美味的粥,例如:羊肉粥、鸡肉粥、糯米红枣粥、小米山药粥、银耳红枣大米粥等。
萝卜
民间有言:“冬至萝卜夏至姜,适时进食无病痛。”所以冬至吃萝卜最滋补,在冬至夜,正适合炖上一锅热乎乎的萝卜排骨汤,补充营养,滋补身体,又能增强抗寒能力。
羊肉
北方不少地方有冬至吃狗肉和羊肉的习俗,羊肉、狗肉都有壮阳补体的功效。事实上,在江南地区,苏州人从冬至这天起也开始进补,所吃的正是驰名中外的吴中藏书羊肉。
羊肉味甘性温,有补肾壮阳的作用,历来作为补阳佳品,是冬至进补的重要食物之一。羊肉的热量高于牛肉,铁的含量又是猪肉的6倍,对造血有显著功效,寒冬常吃羊肉可益气补虚,补血助阳,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御寒能力。
欢迎光临 eNewsTree.com (https://www.enewstree.com/discuz/)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