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ewsTree.com
标题:
火烧心、吐酸水 缓解胃食道逆流「必按穴位」解析
[打印本页]
作者:
ace
时间:
2022-10-24 20:51
标题:
火烧心、吐酸水 缓解胃食道逆流「必按穴位」解析
健康医疗网
(图:健康医疗网提供)
[ad] [/ad]
现代人工作压力大、三餐不正常,胃食道逆流的现象愈来愈普遍,不只影响生活品质,严重可能造成食道被胃酸过度刺激,引起食道病变,甚至演变成食道癌。中医师吴宛容表示,西医治疗胃食道逆流常使用制酸剂及质子帮浦抑制剂,抑制胃酸分泌,只要一吃就会有成效,但停药后有将近9成的复发率,导致患者反复发作,必须长期药物中和胃酸。然而长期服用,胃内酸碱值失调,反而造成肠胃细菌过度生长,西药制酸剂多半含有金属离子,是中和胃酸的主要离子,民众自行服用胃药惟未遵照医师指示常造成副作用,含铝造成便秘、含镁引发腹泻、含钠容易胀气,含钙导致钙、铁质流失等。
找出成因 中医对症下药减少副作用
胃酸逆流绝对有原因,中医治疗的优势在于找出真正成因,并减少服用西药的副作用。吴宛容中医师说明,中医除了抑制胃酸,减缓不适感,也会同时调理肝气,纾缓病患情绪,减缓压力,另外能依据病患体质、状况,找出真正成因,治标同时治本,有助于病人根治胃食道逆流。
压力过大引起的胃酸逆流
门诊上常见西药吃很久才跑来看中医,其中大宗是压力引起的胃酸逆流,中医处理压力问题非常拿手,吴宛容中医师认为,这类型的患者因为肝气郁结引起肝胃失和,也就是自律神经失调影响肠胃消化液异常,多半会使用柴胡疏肝散与半夏泻心汤治疗,平时有可以多按揉合谷与太冲穴:
合谷穴:在一手的拇指第一个关节横纹正对另一手的虎口边,拇指屈曲按下,指尖所指处
太冲穴:脚的大拇指和第二指指缝间,往上1寸(约一个拇指横宽)处
三餐不定时、过度偏食造成胃食道逆流
另外一种常见的类型就是吃的东西、时间不对,通常业务与胡乱减重的朋友为大宗,三餐不定时,过度偏食就很容易有胃食道逆流的状况发生。吴宛容中医师分享,很多人喜欢生酮饮食,摄取过多的油与蛋白质,导致胃排空时间拉长。食物、胃酸停留在胃的时间变多,导致「饮食停积」,就会影响下食道括约肌的张力,容易胃酸逆流。中医常常使用保和丸与藿香正气散治疗,平时有可以多按揉足三里与中脘穴。
1足三里:足三里穴位于腿膝盖骨外侧下方凹陷往下约4指宽处。
2.中脘穴:找到胸口正中间的胸骨,沿着胸骨,向下找到最下端的突起-剑突,剑突与肚脐连接的中间,按压有轻微的酸胀感就是「中脘穴」。
[ad2] [/ad2]
长期便秘、消化道无法排空反而逆流
长期便秘,身体水分代谢失调也是引起胃食道逆流的原因,中医讲究气血水的平衡,肠与胃是同一个空腔,当空腔下部压力过大,东西就会往上涌。通常有宿便、便秘的状况,肠道无法排空,连带就会向上挤压到胃部,造成食物容易往上冲产生胃酸逆流,如果找出原因,应该要用缓泻剂才对,而不是制酸剂,只要让肠道畅通,胃酸逆流都能改善,中医常常使用调胃承气汤治疗肠胃病就是这个道理。平时有可以多按揉上巨虚、天枢穴。
1.上巨虚:位于「足三里」穴位往下4指宽度的部位。
2.天枢:位于肚脐左右旁2寸,以手部食指、中指的力量,以顺时针方向按揉即可。
先天肠胃功能不佳
西医最怕的天生肠胃功能不好的民众,长期胃痛找不出原因、天生脾胃虚弱,久病导致出现胃食道逆流的症状。吴宛容中医师解释,在中医属于脾虚胃弱或是气虚血瘀,中医常常使用理中汤,香砂六君子汤调养脾胃,平时可多按涌泉穴、脾俞穴。
涌泉穴:涌泉穴位于脚底中间凹陷处,在足掌的前三分之一处 脾俞穴:位于背部,第1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肚脐对应的是第二腰椎,再向上摸三个椎体,下面旁开两指处即是。
护胃法宝
饮食宜三餐正常、食量固定、不吃易生痰或促进胃酸分泌的食物。
情绪宜稳定,要适当的抒发。
少吃难消化的食物,如果吃饭后容易腹胀则应避开容易胀气的食物,胃酸严重时避免咖啡、辛辣、燥热、有刺激性的食物都暂时不要吃。
尽量在晚上11时前就寝,因为熬夜容易伤肝阴,长期下来更会进一步伤胃阴,导致胃壁(胃黏膜)变薄,降低对胃酸的耐受度。
多吃富含胶质的食物:植物性胶质如地瓜叶、皇宫菜、黑木耳、白木耳、秋葵以增强胃壁。
欢迎光临 eNewsTree.com (https://www.enewstree.com/discuz/)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