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ewsTree.com
标题:
习近平首次与鲁哈尼通电话 中伊各取所需
[打印本页]
作者:
wenbo
时间:
2013-11-20 04:58
标题:
习近平首次与鲁哈尼通电话 中伊各取所需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11月19日首次与伊朗总统鲁哈尼通了电话,习近平不仅就伊朗核问题会谈的最新进展向鲁哈尼表示中方“将继续在六国机制内施加积极影响”,还就当天在贝鲁特伊朗使馆附近发生的恐怖袭击事件向鲁哈尼表示了慰问。
目前,自9月的上海合作组织峰会以来,中国在伊朗问题上的动作已越来越大,在中国已经深入中亚地区并借“金砖国家储备基金”等计划联通伊朗的当下,中方已经在伊核危机上采取了积极行动,而习近平与鲁哈尼的第一次电话就成为了其中的绝好注脚。
习近平首通电话稳固德黑兰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11月19日应约第一次与伊朗总统鲁哈尼(Hasaan Rouhani)通了电话,在电话中,习近平不仅表示愿同伊朗“扎实开展务实合作”,还就即将在20日继续进行的伊核“5+1”谈判指出中方主张各方本着相互尊重、分步对等原则,通过对话谈判和平解决。习近平还对伊朗政府采取的积极举措表示了赞赏,称希望伊朗把握机遇,保持对话势头,同各方寻求最大公约数,争取最好结果。而中方将继续在六国机制内施加积极影响。此外,习近平还就伊朗驻黎巴嫩使馆附近发生的连环爆炸事件表示了慰问。
分析人士指出,中东地域绝非中方传统利益范围,习近平在19日与鲁哈尼的这一对话明显表现了中国介入伊朗问题的用意。此前,俄罗斯总统普京(Vladimir Putin)曾在18日与鲁哈尼就伊核谈判策略问题展开过对话,英国首相卡梅伦(David Cameron)也于19日首次与鲁哈尼就伊核谈判通了电话,习近平19日与鲁哈尼进行的电话交谈自然显示出中国作为伊核“5+1”会谈的一员,已近逐渐进入了角色。
而就伊朗核危机而言,中国也在9月的上合组织峰会上有过意外的表现。尽管有媒体以鲁哈尼向俄总统普京(Vladimir Putin)谈及以叙利亚方式解决伊核危机为标志,认为伊核危机的转折在于伊朗与俄罗斯的默契。但是,多家欧洲媒体也指出,伊朗在比什凯克举行的上合峰会上提出核计划后,首先就获得了中、俄两国的支持。为此,习近平还专门呼吁国际社会要“尊重伊朗的正当权利和利益,通过对话和谈判解决问题”,他还向鲁哈尼表示,中国将扮演有建设性的角色。
因此,环顾近一时期中国官方的态度,很容易发现习近平政府在介入伊朗问题时已经采取了较之以往更加积极的态度,这固然与伊朗的政权更替有关,但伊朗目前已成为了中国西进枢纽的现实也是不容回避的,而中国在伊核等关键问题上的态度就有助于伊朗的稳固。
中国借金砖国家得伊朗信任
目前,中国在很多问题上与伊朗已存在了交集:中国经营其中东路线,尝试于伊朗等国展开大规模建设已是不争的事实,就在11月11日,鲁哈尼也指出,伊朗希望积极参与中俄在伊朗的铁路交通项目。伊朗前外长穆塔基(Manouchehr Mottaki)指出了中国计划在伊朗建立的“中东走廊”的走向:这一铁路途经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和伊朗,在伊朗境内则分为两头,一头前往波斯湾,一头前往土耳其和欧洲方向。一时间,伊朗尽管仍因核危机而深陷僵局,但他已经摇身一变,并将成为中国西行大道上的重镇。
以阎学通代表的学者指出,中国逐步将过去几十年内“以经济利益主导”的观念,外交政策逐步向“政治利益主导”的方向调整,这让中国的西进之路多了几分稳健,也令习近平政府在面对伊朗等国家时多了些务实。目前,以团长李保东为首的中国代表团已在伊核峰会上展开中方“劝和促谈”的进程,但是,中国此前的努力终究还是有限的,因此,当习近平在11月20日的新一轮会谈开始前首次在电话中向鲁哈尼就此做出保证后,中国在此后的“5+1”会谈中的行动就值得期许了。
而伴随着中国开始将其注目方向由经济转向安全,中国与伊朗间的合作又已随之多了更多的话题。伊朗大使馆在19日的遭袭固然是一件令人遗憾的事件,但这一事件的发生已由此成为了中伊双方展开安全合作的最新契机。此外,伊朗议长拉里贾尼(Ali Larijani)在10月29日指出,随着经济实力和国际地位的上升,中国在热点问题上应发挥更大的作用,而伊朗愿意在这方面与中国加强协调与合作,这点便揭示了中国在当下深入伊朗可算时机成熟。
此外,伊朗近来在中国主导的“金砖国家储备基金”上的动向也极为突出。伊朗副财长贝赫鲁兹(Behrouz Alishiri)指出,该国不仅支持金砖国家集团,还已经准备好成为金砖国家储备基金的成员。根据资料显示,金砖国家储备基金是金砖国家正在筹建的一项金额达到1,000亿美元的基金。该基金将在紧急情况下使用,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替代品。此前消息称,中国在其中的出资比例将接近半数,而这一基金的存在无疑在中伊两国间起到了重要的“管道”作用。而中、俄等金砖国家在伊核谈判中的积极作用也得到了伊朗的赞许。
于是,在习近平政府确立了新的外交思路后,中国在中东问题上开始采取其“王道胜于霸道”的实力观指导下的外交新战略,尽管新一轮伊核“5+1”会谈的结果仍待观察,但习近平初次打给德黑兰的电话已说明了很多问题,而中国大举介入伊核谈判,深入伊朗的行动也是一目了然。
(茅岳霖 撰稿)
欢迎光临 eNewsTree.com (https://www.enewstree.com/discuz/)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