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ewsTree.com
标题:
真正拖垮婚姻的,拖垮你人生的,不是别人,而是“受害者思维”
[打印本页]
作者:
ace
时间:
2021-12-18 21:04
标题:
真正拖垮婚姻的,拖垮你人生的,不是别人,而是“受害者思维”
2020年快结束的时候,我收到了一个好朋友的微信,说她离婚了。
她说,离婚后,已经折磨她五年的慢性湿疹突然就好了。
很神奇是不是?但是,其实也可以理解。
“我花了五年时间,才接受了自己婚姻的失败,花了五年才从受害者心态里走出来。整整五年,我都沉浸在对他的怨恨里。而在决心整理这个关系的时刻,我发现我对他的怨恨也没有了,然后我的湿疹就这样神奇的好了。”
她说,这段成长来得太晚,
而我对她说,好在你只用了五年,而不是一生。
真正拖垮婚姻的,拖垮你人生的,不是别人,而是“受害者思维”
[ad2] [/ad2]
· 01 ·
无法面对婚姻的挫败,于是你躲进了“受害者”角色里。
在一段婚姻当中,最可怕的并不是你遇到了一个不那么适合的人,也不是你遇到了一个曾经符合你的想象,但在婚姻的表现中却完全与想象相反的人。
最可怕的是,你把自己当作了一个受害者,一直活在受害者的位置上。
而真正拖垮婚姻的,拖垮你的人生的,不是别人,正是这种“受害者思维”。
当两个人携手走入婚姻,就从“我”变成了“我们”。
婚姻,对于每一个选择踏入婚姻的人来说,都是考验。
如何面对婚姻中的各种考验以及随之而来的挫败、委屈、伤害?
尽管受害者思维,并不利于一个人自我的成长和两个人婚姻问题的解决,我们又常常争先恐后地要在婚姻中和对方争抢受害者的位置,为什么呢?
真正拖垮婚姻的,拖垮你人生的,不是别人,而是“受害者思维”
我想,对于婚姻,在开始时,我们总是过于自信。
我们对于婚姻的预期,不是一种合理的预期,其实是一种过度的期待。
因为我们太渴望幸福,渴望链接,渴望从另一个人身上找到童年缺失的爱。
相爱常常使人处于危险境地,越是相爱,就会对对方要求越多。彼此在爱人身上索求太多,小时候在父母那儿没得到的、长大后在社会和工作中无法奢求的,统统“以爱之名”转移到对方身上。
而对压力重重的现代人来说,婚姻原本是“心灵的避风港”,如今回家变成最为难的事情。
没有人结婚是为了离婚。
而当现实击碎了我们关于婚姻瑰丽的梦想时,我们又往往因为承受不起这份残酷的挫败,也承担不了如此重大的人生代价。
真正拖垮婚姻的,拖垮你人生的,不是别人,而是“受害者思维”
因此,我们需要有一个简单的方法,来帮助我们面对这个不在预期之中的真实,所以,很多人一瞬间就站在了受害者的位置上。
站在受害者的位置有两个好处——
一是免责
即这件事的失败,不是我的错。免于对自我的责难。
二是可以去谴责对方
即这件事的失败,都是因为伴侣太有问题。那么我就可以把对婚姻失败的这部分愤怒、不甘,难过都发泄到对方的身上。
毕竟承认自己也有问题,是需要勇气的,也是需要自我的力量的;而改变自己,也是异常困难的。
所以,将过错都放在对方,强烈要求对方做出改变,比反省自我,改变自己要简单得多。
这就是“受害者思维”广泛地被大家应用于婚姻和两性关系的原因。
真正拖垮婚姻的,拖垮你人生的,不是别人,而是“受害者思维”
[ad5] [/ad5]
· 02 ·
受害者思维造就“婴儿般的婚姻”
然而,“受害者思维”虽然在当时会让你感觉好受一些,让你有资格去指责对方,而可以暂时(或永远)不去面对自己的问题,但是,如果你一直使用它,那么它会令你付出的更重大的人生代价。
受害者思维,会造就互相怨恨终日指责的伴侣。
“你变了,跟恋爱时不一样了!”“你根本不知道我在想什么!”当这些耳熟能详的话语出现时,感情或是婚姻已经进入了差异期,两人不自觉地开始进行家庭中的权力争夺,令人筋疲力尽,争吵远比亲吻来得多。
婚姻变成了每一天的战争,在极其微小的事情上,两个人都要为对错争个面红耳赤。
如果婚姻是一个简单讲对错的地方,那么这就是一个“婴儿般的婚姻”。
“你满足了我就是好伴侣,你不满足我,那么你就是坏伴侣,我就是受害者。”
这种心态和婴儿是完全一样的。
真正拖垮婚姻的,拖垮你人生的,不是别人,而是“受害者思维”
假如,婚姻的主体,并不是一个真正的大人,他完全忽略了自己的行为能力,不去觉察自己和对方的内心真相,也不去思考各自原生家庭的模式带来的关系中的冲突,他只负责要求,要求不到就要攻击。
那么这样的人,这样的婴儿般的婚姻,如何获得成功造就和谐与幸福呢?
尽管受害者思维,会让你回避掉失败的冲击、自己内在的问题,但是它会让你定格在没有主动行为能力的婴儿的位置上,当你将自己当做了受害者的时候,你也就像婴儿一样将自己所有的幸福,都放在了对方的手中。
连母亲都不完美,也会给婴儿带来创伤,如果你是一个被动接受的无辜的受害者,将一切责任交给你的伴侣,那么你的伴侣,作为一个充满缺陷的普通人,又会带给你什么呢?
真正拖垮婚姻的,拖垮你人生的,不是别人,而是“受害者思维”
有人会说,我要求得不多,而且我付出得很多,可是他还是做得很差啊,难道我不可以指责他吗?难道我不可以要求他吗?
问题是,你指责他他就会改变吗?你要求他他就会做到吗?
受害者,其实内心也会默默攻击自己。更糟的是,受害者会失去自己对人生的信念。
很多女性在感情受挫后,就失去了爱情和关系的信念。
但如果她们愿意从受害者的位置上离开,她们就会看到另一种真实——不是这个世界男人都是一如既往的坏,而是男人和女人都不完美,是我们对自己和他人都太不了解。
欢迎光临 eNewsTree.com (https://www.enewstree.com/discuz/)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