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元洪是湖北黄陂人,少年时因家贫不能读书,一直到父亲到天津当了兵,家境才稍有起色,黎元洪因此才能入学校读书。虽然读书晚,但黎元洪头脑聪明,勤奋好学,在19岁时(1883年)考入了天津水师学堂,学习轮船管轮驾驶。
在学堂内,黎元洪学习努力,功课、技术一直排名前列,深得上司器重。当时主管北洋水师的李鸿章也对黎元洪刮目相看,在其毕业后,亲自将他分配到了北洋水师来远号快船,实习船只驾驶和海军作战。
到了1891年,还是在李鸿章的保举下,黎元洪被朝廷任命为千总,并调到广甲舰担任管轮。在甲午海战中,广甲舰航速慢,本无法参战,是黎元洪凭借出色的驾驶技术,硬是赶上了大部队没有掉队,才有了后来广甲舰的参战。
可惜因为管带懦弱避战逃跑,在慌忙撤退中,广甲舰触礁,全船官兵大部分命丧大海,只有黎元洪等四人福大命大,捡了一条命回来。
所谓“大难不死,必有后福”,在甲午战争后,黎元洪的人生仿佛开了挂,开始飞黄腾达,好运不断。
首先他离开了落魄的北洋水师,投奔到了在南京编练新军的张之洞门下,被任命为炮台总教习,因为技术过硬,工作努力,被张之洞视为左膀右臂。1896年,张之洞被任命为湖广总督,黎元洪跟随其上任,前往老家湖北,负责编练新军。
在此期间,张之洞曾派他三次前往日本,学习现代军事技术,这让黎元洪开阔了眼界,成了清军中少有的革命派。因编练新军有功,黎元洪的官职不断升高,到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前夕,他已经是湖北新军的协统(旅长)。
武昌起义胜利后,城内的革命党一时群龙无首,需要找一位有威望的人担任军政府的都督。经过一番筛选,给革命党人留下好印象的黎元洪被强行推上宝座,当上了湖北军政府的都督。之后各省纷纷宣告独立,在各省督府联合会成立后,他又被公推为中央军政府大都督、大元帅,俨然成了天下革命的领袖。
甲午海战中跳海大难不死,武昌起义中又稀里糊涂被推举当上军政府的都督,黎元洪真是好命。
中华民国成立后,黎元洪三次当选副总统,两次当选大总统,成为了真正意义上的国家元首。在袁世凯死后,没有军队支持的黎元洪,能够与皖系、直系争斗多年,除了好运气外,恐怕最重要的还是黎元洪自身的高智商、高权谋和突出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