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ewsTree.com
标题:
中国拿琉球警示美国勿因小失大
[打印本页]
作者:
忙里偷闲
时间:
2013-5-8 06:18
标题:
中国拿琉球警示美国勿因小失大
美国国防部当地时间5月6日发布了有关中国军事动向的年度报告,首次涉及中国与日本的钓鱼岛问题。7日中国外交部回应称“希望美方不要发出错误信号”。8日,中国官媒再度发文详述钓鱼岛属于中国的历史法理基础,甚至更进一步地指出琉球(冲绳县,下同)地位再议的问题。在此前,中国在谈及钓鱼岛的法理基础时并没有对琉球的地位问题提出过异议,但是如今中国不仅要争钓鱼岛的主权,还要谈论琉球的主权,其背后的目的是倒逼在钓鱼岛问题上有着重要影响的美国给日本施加更大的压力,否则美国失去的会更多。
美国越走越远
美国国防部在发布的有关中国军事动向的年度报告钓鱼岛问题相关内容中,指出中国于2012年9月公布的钓鱼岛领海基线“不恰当”,并称虽然美国政府对钓鱼岛的主权问题不持特定的立场,但“中国方面的主张在法理上存在问题”。这是美国首次针对中国公布钓鱼岛领海基线发表看法,在此前美国并没有直接表态,如今却是指责中国行为“不恰当”,甚至声称“在法理上存在问题”。如果说,美国协防日本是美国对盟友的义务,但是针对中国在国际法范围内的合理举措发表看法就显得不合时宜。
首先美国要清楚钓鱼岛问题一开始就是美国一手造成的,如今在中日钓鱼岛争端激化以来,美国不仅没有起到很好的缓和作用,相反还推波助澜,不仅是口头上,而且是在文字上甚至行动上强调协防日本。在希拉里当国务卿的时代,美国支持日本是不遗余力的,致使日本在钓鱼岛问题上不断同中国对抗,甚至一度接近战争边缘。而到了克里担任国务卿的时候,虽然温和的背景让人有所期待,但是无论是访华的克里、还是随后而来的邓普西,在协防问题上的表态都与前任无啥差别,而这正是日本最不愿失去的救命稻草。
而在钓鱼岛问题已经度过了剑拔弩张的对抗周期,进入了平稳对抗的时期,美国在钓鱼岛问题上比之前的态度更进一步,不再仅仅是承诺对日协防,而是直接站在日本一边指责中国“单方面行动”。日本各大媒体就报告中首次涉及中国和日本在钓鱼岛问题上的动向和态度一致认为,美国政府在钓鱼岛问题上偏袒日本的立场不会改变,报告书标志着美方将亲自插手中日钓岛之争的开始。日本经济新闻表示,一直以来在中日领土问题上持中立立场的美国政府突然表现出要亲自插手的姿态。
美要认清现实
美国这一亲自插手的姿态不出意外地引起了中国的强烈反应,中国外交部7日回应称中国确定并公布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的领海基点基线完全符合相关国际法和国际实践,“希望美国不要发出错误信号”。8日,中国官媒发文强调钓鱼岛应回归中国这一中方一贯立场,更是进一步指出“历史上悬而未决的琉球问题也到了可以再议的时候”。这篇文章已经不仅仅是针对日本了,更多地是针对美国的行为,警告美国如果不认清现实,继续错误的立场,未来在亚洲利益上可能会失去的更多,包括悬而未决的琉球。
美国与琉球的直接关系就是美军在冲绳岛上的驻军基地。这个东亚海上交通要冲,是驻日美军人数最多的地方,基地面积占全部驻日美军基地的75%,从军种看,海军和海军陆战队占70%,指挥他们的是美国第三海军陆战队远征军司令部,这支部队是美本土以外的一支可以“从夏威夷到非洲好望角作出快速反应的部队”。但是由于美军在此地肇事不断,冲绳县人民一直要求美军迁移基地,虽然美国与日本政府达成了相关协议,但是随着内阁的更迭以及国际局势的变化,迁移之事一拖再拖。而这一次中国提出琉球问题再议,可以说是直指美日的软肋,如果说琉球在主权上不属于日本,那么冲绳人民要求美军基地搬出就与日本政府没有丝毫关系,美国也就没有理由不搬迁。
而在冲绳的军事基地对美国而言就是亚太利益的基石,如果失去了这一重要的驻军基地,就等于说美国在亚太的军事存在几乎要推到重来。早先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一份有关中国军力与美日联盟报告引起各方的关注,因为它的结论颇为耸动:随着中国的崛起,以美国为主导的亚太现状不可能长久。在亚太战略平衡变化面前遭受冲击最大的,是目前因钓鱼岛争议而与中国紧张对峙的日本。如果美国继续在钓鱼岛问题是支持日本,不仅仅是美国的亚太战略,美国的全球布局都有可能重新安排。
但是中国并无意直接挑战美国的霸权,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报告中就指出“美国的霸权会慢慢地被中国不断增长的军事实力和维护自身利益的意愿所侵蚀”,美国的霸权只会被侵蚀,而不是被挑战。这一次中国暗示警告美国在钓鱼岛问题上不要再起到反作用,应该利用自身在日本的影响推动钓鱼岛问题朝向和平解决的方向发展。中国驻美大使崔天凯近日明确强调,在钓鱼岛问题上,挑起紧张局势、加剧紧张局势的是日本方面,采取所谓“单方面”或者“胁迫性行动”的也是日本方面。所以在这个问题上,事实和是非都很清楚。希望其他方面不要去搬日本的这块石头,更不要让这块石头砸了自己的脚。千万不要因小失大,因为眼前一时的需要而引来长期的祸害。
(柯锦雄 撰稿)
欢迎光临 eNewsTree.com (https://www.enewstree.com/discuz/)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