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ewsTree.com

标题: 每个孩子都是脑洞大开的科学家,不要让你的漠视限制孩子的思维 [打印本页]

作者: 沈思淼    时间: 2016-12-17 16:48
标题: 每个孩子都是脑洞大开的科学家,不要让你的漠视限制孩子的思维
地铁中一对母子对话,略有调皮的小男孩问妈妈:

  “妈妈,我们为什么要吃饭?”

  小男孩的妈妈面无表情的回答:

  “当然要吃饭了,不然就会被饿死!”

  妈妈毫不在意的一句话,将孩子“噎死”在了沉默里,小男孩听后低着头自己抠着手指,有些不知所措。

  同样的问题,另一位可爱的妈妈就给出了女儿不同的答案。

  “妈妈,我们为什么要吃饭?”

  “因为,我们需要给身体输入能量呀!”

  “身体为什么需要输入能量呢?”

  “因为你跑步、跳舞、看书、玩耍都需要能量,能量用完了,就需要补充呢。”

  “能量为什么会用完呢?”

  “因为……”

  

  每个孩子都是脑洞大开的小小科学家,上述小女孩比小男孩要幸福很多,因为大人给了她更多“刨根为底”的机会,让她尽情释放了自己的想象空间,她有一位不会用理所应当的漠视来应付自己思考力的妈妈。

  在日常生活中,大部分妈妈的回答都没有这两种极端,既不会太冷漠,但回复的又不会太详细、太深刻,而这些都对孩子的思维成长,造成了潜移默化的深刻影响。

  我们想强调的是,不要让你的理所应当限制了孩子的思维想象空间!我们要给孩子的“为什么”多一点科学的空气!

  为什么会有理所当然的冷漠回答

  大人眼里的“理所当然”都是日常生活中最本质、最基础的答案,但是在充满想象力和好奇心的孩子眼里,这些都是充满问号的疑惑,以及日常生活中最大的好奇之处。

  许多爸爸妈妈说,之所以运用理所应当来“冷漠”的回复孩子,是因为自己也无法解释这些问题。还有很多成人会强调,因为我的父母也是这样回答我们的,所以对于孩子的问题,我也很无奈。

  

  但其实,父母的回复方式,无关其自身的知识学历,无关其收入环境,最重要的是父母自身的思维意识。如果爸爸妈妈本身认为什么样的回答无关紧要,认为孩子懂事后会明白这些“理所应当”,那再好的教育都无法挽回孩子在幼年失去的思维能力。

  不再漠视,

  正确面对孩子们的“刨根问底”

  面对孩子们脑洞大开的问题时,不再理所当然的随意回答,不再漠视看似“可笑”的发问,及早改变自己,正确引导孩子的思维成长。尝试给孩子的“为什么”更开放、更有想象空间的答案,不让父母的思维局限耽误了孩子宝贵的想象力!





欢迎光临 eNewsTree.com (https://www.enewstree.com/discuz/)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