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ewsTree.com
标题:
“寨卡”疫情扩散至北美洲 美国紧急发布预防指南(图)
[打印本页]
作者:
ace
时间:
2016-1-30 10:52
标题:
“寨卡”疫情扩散至北美洲 美国紧急发布预防指南(图)
本帖最后由 ace 于 2016-1-30 11:20 编辑
侨报
美国卫生官员周二向全国从事生育护理的卫生保健专业人员发布了一份暂行指南,以加强对寨卡病毒(Zika Virus)病毒传播地区孕产妇的看护与预防工作,防止潜在的疫情爆发。
据路透社报道,这份由美国疾病与预防中心(CDC)发布的指南呼吁,望儿科医生与产科医生保持密切合作,对那些在怀孕期间感染该病毒的妇女采取看护措施,并对胎儿的状况进行及时的监测和超声波检查,以及时确定胎儿是否存在头部畸形等状况。
此前,巴西因感染该病毒已出生了数千畸形婴儿。目前,巴西的研究机构已在数名头部畸形婴儿的脑组织、胎盘和羊水中鉴定出了该病毒基因物质。
虽然该病毒在美国传播的途径尚未有所报道,但蚊叮感染在美国一些特定地区被认为是可能因素,为此,专家认为,未来几个月随着天气渐热,该病毒传播情况有可能会扩大。
CDC在此次指南中向医生们建议,对于因感染该病毒而产下畸形婴儿的产妇要进行跟踪病毒检测,而对那些那些胎儿正常但母亲显示为感染阳性的,需对胎儿进行跟踪监测,以防止潜在的病毒感染。
该指南还称,全国的医生应依法向联邦和州卫生部门及时报告疑似病例。
目前,还没有治疗该病毒感染的办法或预防疫苗。
世界新闻网
兹卡病毒感染症主要经由斑蚊叮咬传染,目前无疫苗可预防,避免病媒蚊叮咬是最重要的预防方法。(台湾疾管署)
兹卡病毒感染列为第二类法定传染病,同时提升中南美与加勒比海地区旅游疫情建议为警示(Alert);东南亚的柬埔寨、印尼、泰国、马来西亚、菲律宾及 马尔代夫为注意(Watch)。
自二○○三年实验室监测兹卡病毒以来,这是检验约五万件检体中,首度发现的感染个案。台湾是继日本之后,亚洲第二个发现兹卡病毒境外移入个案的国家。
兹卡病毒经斑蚊叮咬而传播,传染途径与登革热类似,主要感染途径如同登革热,借由埃及斑蚊叮咬传染,但孕妇感染可能引发新生儿小头畸形症,虽未证实两者确实 有关,但目前疫情在中南美洲日益扩散,兹卡病毒感染列入第二类法定传染病,并建议孕妇非必要不要前往流行区。
欢迎光临 eNewsTree.com (https://www.enewstree.com/discuz/)
Powered by Discuz! X3.2